越來越多消費者透過這個主要電商平台購買食品雜貨及衣物。
眾所週知,在新型冠狀病毒這場公共衛生危機下,許多零售商舖需暫停營業,而不少民眾為避疫均選擇在家網購,讓電商平台成為疫症下的得益者。作為最大的電商平台,亞馬遜 (NASDAQ:AMZN) 已率先擴軍,以應付需求的大幅增長。除網購量增加外,消費者喜愛在亞馬遜上購買的商品種類 也出現改變。
當中兩類商品的需求正持續增加,而亞馬遜多年來一直力谷該兩類商品,所以上述轉變對這家電商巨頭來說是喜訊一則。
食品雜貨及服裝
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CIRP)早前公佈了對第二季亞馬遜購物情況的最新預測。美國消費者平均網購次數有上升趨勢,而每張訂單的購買商品數量亦見增加。CIRP的數據是取自當季對500名成年美國人進行的調查。
指標 | 2019年第二季 | 2020年第二季 |
訂購頻率 | 每月2.1次 | 每月2.5次 |
每張訂單的貨品數量 | 1.9 | 2.2 |
資料來源:CIRP。
消費者買得較多的商品種類明顯由電子產品等非必需品 變為食品雜貨及服裝等生活必需品。亞馬遜多年來積極投資於上述兩類商品的相關業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於2017年透過收購Whole Foods,大舉進軍食品雜貨實體店市場。此外,亞馬遜亦力拓其自家品牌業務,以提高第一方賣家的服裝銷量。
公司更曾短暫試推以智能語音助理Alexa操作的Echo Look設備,希望將其打造成時尚助理。亞馬遜於今年較早時終止售賣該產品,原因相信是Alexa不太聰明地建議在勞動節後穿著白色。公司已將提供時尚貼士的Style by Alexa功能移植到亞馬遜的主要購物應用程式。
CIRP合顆人Mike Levin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新冠病毒疫症助亞馬遜將對其非常有利的商品類別的銷量推高,更多顧客會在平台上訂購食品雜貨或服裝。食品雜貨已成為主要貨品分類,超過三分一顧客在最近一次訂單中購買了這類商品,比例是我們所見最高。」
Levin補充指,有接近四分一的訂單包括服裝商品。對比一年前,只有22%的訂單有購買食品雜貨,而購買服裝的訂單更不足20%。
持久的影響
數據反映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可能與首季不同,當時疫情升級並演變為全球大流行。在危機爆發初期,消費者主要搶購食物等必需品及廁紙這類家居消耗品。在4月的業績電話會議中,財務總監Brian Olsavsky指亞馬遜在首季錄得的「非必需品需求較低,如服裝、鞋履和無線產品」。
即使全國各地的商店開始恢復營業,疫症對消費者購買各種商品的習慣應會產生長遠影響,包括服裝及食品雜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