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火星和金星
火星和金星?難道兩性距離真是那麼遙遠,甚至容不下對方? John Gray在他所著的《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書中講述兩性的思考、行為模式,分別以「火星」(戰神)和「金星」(維納斯愛神)比喻男性和女性的不同之處。前者象徵男性充滿動力﹑理性﹑衝動﹑性急等特質;後者象徵女性富同情心﹑感性﹑重情感的交流等特質。火星的符號和男性的符號相同,金星的符號和女性的符號也相同,故此這說法令一般人更為深信!從亞當夏娃開始,有史以來人類兩性便不斷互相探索對方,今天,探討男女兩性甚至轉向中性的書籍和研究更是汗牛充棟、車載斗量,琳瑯滿目,看來大可繼續談上百年千年呢!
男女之差異
男女兩性最明顯是生理外徵不同,流動的荷爾蒙分量比例不同,以致生理反映不同,所以有謂男性是水壓式的(hydraulic),容易受挑逗,受刺激時便如水箱一樣強烈地傾瀉而下。女性則充油式的(oil-filled),像電池或暖爐一樣需要充電,所以需要前奏,才漸漸地暖和發熱起來。至於情感、氣質、性向、品格等,大都是統計學上的差別。例如,我們只能說男性普遍地理性,因為有些女性也十分理性;但若說女性普遍地感性,不過相反地,男女比例超過八十都是感性為主的!故此,每當論述性別特質,像性急、富同情心、主觀、衝動等等,只可加上「大多數傾向」、「一般來說」、「相對地」、「較為強烈」等字眼來形容而已。當然,仍有主軸性的特質可以論說。男性傾向粗心,女性則細心;男的多數「冒失」但注重大體宏觀,女性則「小心眼」但觀察入微,精打細算。男的一般理性判斷,女性則感性和直覺強烈。簡單來說,若問你喜歡女上司或男上司?男法官或女法官?男或女教師、校長?必然兩極化,甚至比例懸殊起來。教會裡也如是,例如,接納女牧師嗎?同樣必定再起風雲,重新爭議。當然,今天在倡導男女平等、反對性別歧視等條例帶動之下,各行各業的男女比例已越來越平均。今天不接受女牧師的宗派堂會,估計大抵不足百分五吧。
模糊的男女觀
現代男女兩性的差別或界線越來越模糊。中性形象漸漸成為主流,例如中性服裝、化妝、飾物。男性變得女性化,女性又變得男性化。職業也如是,過往男性為主的工種像消防、工程、紀律部隊,以致國家總理、政要官員、企業總裁、銀行家、足球等運動員,如今女性也投身甚至並列了;大學主修數學、科學、哲學的女性也平分春色多年了。同樣,男性也湧入女性為主的行業學科,例如美容、美髮、護理、珠寶、廚藝、育兒、教育、秘書等服務業,並且大家一樣出色呢!由此可見,不論職業、學術、制度、風氣,男女性別定位已經背離傳統了。今天鮮有人認同「男主外,女主內」。婚姻上的離離合合,單親家庭普及,誰會管是男或是女先提出呢?隨著時代潮流轉變,相對主義流行,加上個人自由主義的抬頭(不管是否後現世代思潮),同性愛(戀)泛濫的沖擊,父或母系(男或女)社會結構的挑戰下,男和男、女和女;男中有女,女中有男,什麼男權、女權,兩性傳統道德和概念已起了徹底轉變。事實上,性別學已進行了新的文化革命。
新兩性相處
兩性由原本的差異變作共融和共溶,令人最關心的還是:今後兩性應如何相處?新世代裡,只可把對方看作一個「人」──不管男人或女人,一個百分百獨立自主、擁有天賦人權、平等和自由去戀愛、結婚、組織家庭。想起來有點駭人,但恐怕會是的。以後,用字修辭也許要重新定義,什麼是「她」和「他」、「丈夫和妻子」。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基督徒必需維護從聖經而來的教導和道德標準,除去這些含糊、混亂、錯配、莫衷一是的狀態,但同時也需要反思兩性相處之道。現試提出數方面,好讓大家反思。
一.新世代男女身分模糊,並不等於抹殺男女天賦的獨特氣質。傳統千錘百煉凝聚崇高的男女角色並不全是謬誤、歧視或偏見。兒童成長仍得從父母(男性女性)身上,塑造並吻合其性別獨有的特質。像男的陽光、女的陰柔氣質,正像太極兩儀一樣,相輔相承,互相輝映,相得益彰。
二.其次,論到男女的角色、崗位和任務,特別家庭中的丈夫妻子,必然有一定的劃分。雖然雙方可以分擔,但仍有主次、輕重和優先之分。家庭任務的五個範疇:帶領、供養、維持、教導和保護,丈夫及妻子應各有主力主責、輔助和配搭,但背後必需解夫婦間會有角色轉變(Role-reversal)。各人所承擔的都當肯定和重視,盡責的一方,更應予以嘉許和稱讚。
三.進而,我們也許不必過分強調男女間的距離和差別。家庭中,丈夫或妻子應作的、當作的任務是這樣、那樣(oughts and shoulds)!例如供養家庭,夫婦有分;家庭計劃,男女有責;家務教養,夫妻共同承擔;領導決策,兩人彼此共識。同樣的,子女成長,也不必規限男生一定要做工程師、律師,女生一定做教師、護士,可讓各人自由發展。同時,個人成長或發展可減低性別規範和限制,同樣應顧及個人性格、喜好,才幹和能力。有能者當之,但同時需懂得與人配搭合作。若是丈夫喜歡烹飪、照顧孩子;妻子喜歡發展事業,領導決策,這又何妨呢?
上述數項反思和探討,相信並未完結,盼望藉此讓讀者們加以思索,在現今急劇轉變的世代中,履行我們在家庭、社會中應有的職分角色和位分,並為主作鹽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