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雯﹕抑鬱症康復者的剖白
撰文:姚以靈
一個細雨霏霏寒氣迫人的日子,我認識了阿雯,她真摯而親切的笑容,把週遭的霾氣
也一掃而空,原來她是一位抑鬱症康復者。
陰天過後的陽光看來份外燦爛。
在香港,人與人的距離似近還遠,擠迫的環境,快速的節奏,上演著無窮的心事,不
容片刻停頓的空間,有的是晴天,有的是陰天。別人的陰天,人家的滂沱大雨,你會怎
樣演繹呢?
破碎的心窗
「『其實,妳有咩問題都可以同我講,我哋好想同你傾。』媽媽若早點跟我說這番話
,可能現在的會是不一樣的我。」過去的心,也許不會破碎至此……
「當時我工作壓力好大,但所有憂慮全不會與家人傾訴,尤其是媽媽,她自小也經常
罵我,我很怕她。」因此,她把心窗重重地關上了,獨自守著那顆創傷無力的心。
在那時候,阿雯常常在哭,一個短短十五分鐘的車程,在下車時,已經淚流滿面了。
「當唔開心時,我會大力踢檯、拍檯,將頭撞埋牆,搣自己,搞到手手腳腳都瘀哂。」
低落的情緒似乎隨著劇烈的痛楚而去,但阿雯更享受服藥後,腦中空白一片,什麼也不
用想的感覺:「那四五年,我常常飲咳藥水、服鎮靜劑,我無時無刻也想著它們,得閒
就食,用嚟麻醉自己。吃得太多藥物了,做事經常出錯,媽媽罵我的情況更甚,使我越
來越憎惡她,也越來越封閉自己。當時我對每事每物也失去了興趣,只是『覺得自己無
用,認為自己好衰,見人就驚,頭耷耷,唔出聲。』」當靜下來的時候,盤旋不去的,
是這些使人絕望的負面思想,「當時我覺得唯有死才可以解決問題,所以我曾幾次服食
過量藥丸,醫生話一次過服食五粒便會立即死去,我食了四粒。」事後家人對她說,原
來在她迷迷糊糊之時,曾把大窗打開了,幸好家中裝了窗花……。
憂慮卸下了
「來到這田地,媽媽好驚,她替我找到了明愛輔導員,我被轉介到青山醫院。」在醫
院的三個月,護士說她是最幸福的病人,因大嫂每天也風雨不改的探望她,媽媽每天也
嘗試與她分享心事,可惜阿雯仍把心門鎖得緊緊的。在家人的支持下,她需要學習的,
是戒除倚賴了多年的藥物,「醫生鼓勵我來到神的面前,倚賴祂,而不是倚靠藥物。」
但對阿雯來說,根深蒂固的思想是:「為何他過去不揹著我走?」戒藥的日子依然難熬
,「有一次,我又想自殺,覺得自己就像被人從後面一推,直墜進一個深洞裡,我在無
邊的潻黑中呼喊、發狂,沒有人把我拉上來,在這一刻,我想起院牧對我說的什麼問題
也可以與神分享,我禱告起來:『這段路對我來說,實在是很辛苦啊!』說著說著,絕
望抑鬱的心漸漸地變得平靜、安寧,就像小時候跌倒後被爸爸呵著一般,在痛楚中帶著
平和……疲累的我睡了,就像躺在基督的懷裡」。
「第二天醒來,腦中想到的,依舊是一大堆的擔憂,直把我壓得透不過氣來,人也快
瘋了,我向神呼喊著:『我真係唔知點算好,求你幫我!』之後,心神像定了一些。」
直至現在,阿雯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禱告,把一天的憂慮交託給神。憂慮的重
擔壓下來時,任憑我們怎樣的不願意,也得接受,也得勉力地支撐下去,當累得要緊,
不想再走下去,或繼續走也徒勞無功時,可以怎樣呢?我記得聖經說,耶穌看見人們心
中苦惱,曾說了這樣的一句:「你們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哪,到我這裡來吧!我必使你
們得安息。」阿雯微笑著說:「我叫自己唔好諗咁多啦,反正自己都搞唔掂,唯有等神
幫我啦!」
不是孤單作戰
每當夜闌人靜,突然襲來的,是一連串的負面思想,以往,阿雯會任由自己的心被逐
片逐片地撕裂。現在,「當再有負面思想,或『心思思』想食藥時,我會立即禱告,或
聽歌唱詩。」聽著詩歌,啍著歌兒,編織著一段段與主耶穌的對話:「回望過去,幾多
困苦心破碎,唯獨有祢,教我面對不氣餒。燃亮每處,導我豁出幽谷裡,緊擁抱我,在
懷裡。」「路仍是美」是阿雯最喜愛的一首詩歌,歌詞的深刻意義,使她在漩渦中找到
了堅穩的立足點。
阿雯說自己是一個浪子,曾經流浪的,是這條高低不平的窄路,「濫藥、自殺等自我
傷害的行為,我一次又一次的犯了,是明知故犯,但祂一次又一次的原諒我,一次又一
次的透過詩歌和聖經來安慰我。」阿雯就像一個倚在父親膝前的小女孩,耳聽著祂的細
意教導:「心裡喜樂就是良藥;心靈憂鬱使骨頭枯乾。……」、「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
,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這給了阿雯莫大的提醒:「我每天也在憂傷,但能解
決問題麼?只會把自己的精神狀況弄得更糟而已。」
穩步康復路
阿雯接著說:「以前我唔開心,因為當我分享自己的經歷時,人們總是說些使我難堪
的話,繼而疏遠我,我更自暴自棄,還覺得自己很無用,但我真的無用嗎?我們在神的
眼中是珍貴的,祂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且愛到底,縱使我們『差到貼地』。所以我
常常對病友說,我們是很有價值的,不要輕看自己。如果無用,梁院牧便不會邀請我做
義工,為病人服務。」談起這位梁院牧,她不無感激:「我很高興可以認識這位院牧,
每次當我入院,他總會很快的來到床邊和我一起禱告,滿臉關切地問:『點啊?有無事
啊?有無嘢想同我分享?』他還鼓勵我回到教會,參與團契後,人也開朗了。」每當阿
雯面對困難,團契的弟兄姊妹會在身邊為她禱告。在聚會中,團友間各自分享近況,用
經文互相支持和鼓勵,「漸漸地,我願意與別人有溝通,包括媽媽……,雖然憎恨媽媽
的感覺仍在,但我嘗試與她談話,因我想傳福音給她,原來,媽媽並非我想像般的兇惡
、不可理喻。總之,我能開放自己了。」以往的高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道交通
彼此的橋樑,橋樑一天比一天堅固,橋上的人也更穩步康復。
在香港的土壤中,阿雯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她在康復後冷靜地審視著過去的一切:
在神的幫助下,紊亂的心緒如何得到安寧;在別人的關懷下,抑鬱的她如何步上康復路
。你和我,會為他們的故事編寫一個怎樣的結局呢?
********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山谷,也不怕遭受傷害,因為(神字你)與我同在;(神字你)的
杖(神字你)的竿都安慰我。《聖經新譯本》〈詩篇23篇4節〉
Even though I walk through 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 I will fear no evil, for you are with me; your rod and your staff, they comfort me. Psalm 23:4 (ESV)
文章載自2004年2月23日《談天說道》—人物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