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與悲
朋友問到:「樂是什麼? 悲又是什麼? 那裡能夠尋找它們? 怎樣才能抓緊它們?」我不是什麼有名的學家,亦不是一個見識廣博的青年。所以,我無法正確地回答他。大概是因為不想誤導他人吧! 但我對這問題很感興趣,隨即嘗試從我的腦海裡尋找出個人定義的答案。
「樂」,它不是一種物質,它沒有氣味。所以我們無法實實在在地捉摸它,亦無法以嗅覺來分別它。但我們能夠以內心去感受它。它的起源和生長要素就是它的極端,即是「悲」。倘若我給朋友們一個問題:「你怎樣才會覺得快樂?」「首先需要一個溫馨的家庭,得到父母親的疼愛、擁有一段浪漫難忘的永久愛情,得到愛人的關懷、銀行裡存有充足的金錢,得到買回心儀物品的快感、朋友們隨傳隨到,得到友情的滋潤等等……」這一切一切通通是大眾所認為尋求快樂的答案。假設一百分是問題的總分,我會給這答案五十分。
其實人之所以感受到快樂,是因為他們經歷過「悲」的時候。一個極愛白色的人,他周邊的事物往往不會全是白白的。當中必定存在黑黑的事物,皆因這樣才會特顯出白色的美。燦爛的煙花,令人難以忘記的原因不謹是它色彩繽紛的美,還有它的短暫。「樂」,也是一樣。只要你勇於面對悲痛,「悲」自然會把「樂」襯托出來。倘若喜歡白色的那人,周邊的事物一切都是白白的,那人便會不再認為白是如此的美。倘若煙花不再是短暫,人們便會不再如此珍惜觀賞煙花的機會,相反,會產生必然的感覺。
有樂才有悲,有悲才有樂。兩者在意思上雖然站於對方的極端,但它們的關係是十分密切。互相影響的同時,亦互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