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飯菜是非常簡單的,有的時候甚至清苦得讓很多人受不了。但是絕大多數的出家人不但甘之若怡,而且還吃得有色有味,這要得益於他們吃飯的方式,體現出這些人的修行功夫。這些吃飯的方式使得吃飯的人在吃飯的時候心很安定,所以這時候他們就算是吃很差的食物也會吃得香甜可口。所謂心定菜根香,所以常常有很多外來的人在寺院吃這簡單的飯菜也覺得美味無比。
我們平時追逐五欲已經習以為常,這顆心是散亂的,一天到晚關心的都是生命本質以外的東西,那就是怎麼樣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耳根不停地追逐音樂,鼻子不停地追逐香味,舌頭不停地追逐美味,身體不停地追逐妙觸,很少能夠去考察生命的內在本質,只知道隨著欲望而奔忙。由於一味執著外境,結果迷失了自己。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很豐盛的食物自己卻沒有任何的胃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已經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了。
人除了物質生活,還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精神上的充實才是真正的富貴,精神上的滿足才是真正的幸福。現代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都具有“庸人自擾”的本性,對於有關自身之事作過多的無謂思考,是困擾自身的主要原因。更要命的是,人的這種“能力”不需要有事實依據,僅憑想象就可以了。假使心起了煩惱,那麼無論在社會上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少的財富,生活也是煩惱重重的。如果心顛倒了,高樓大廈無異於監獄,美味佳肴就是毒藥。
當今時代物欲湧動,是一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的時代,很多人很少談論人生、理想、國家、社會,談論更多的是電影、股票、服飾、美食、足球、明星、美女等。毋庸置疑,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雖然享受現代物質文明是現代人應有的權利,但是我們切不可成為物質的奴隸,陷溺於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狂潮,從而導致精神家園的失落。面對洶湧澎湃的物欲大潮,必須把握自己,以金剛般若大智慧斬斷物欲,才能身安茅屋穩,心定菜根香。
寺院中,戒律生活把五光十色外界屏蔽掉了。廟裏吃飯要求吃的時候非常認真,吃飯前念供養咒,還要出食給其他的眾生,然後還要食存五觀,吃完飯後還要回向。同時在廟裏吃飯有很多的規矩,有很多的不許。不許說話,不許剩,不許翹二郎腿,不許東張西望等等,我們出家人吃完飯後還要用清水沖洗碗,把沖下的油湯喝下去。這些規矩保證了我們能夠認真吃飯,把段食、觸食、思食、識食全部吃下去,真正保障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營養,同時也正做到心定菜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