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速記 – 前奏:孩子與死神 / 董啟章

文字創作人董啟章為【生命速記】寫下的文本正於劇場答爹區中連載, 請到以下網頁欣賞:
http://home.netvigator.com/~chuhei/ddk/lj/sangmeng/2.htm

生命速記 – 前奏:孩子與死神 董啟章

“My son, why do you hide your face in fear?”
“Father, don’t you see the Erl-king,
the Erl-king with his crown and train?”
“My son, it’s but a wisp of mist.”
“The Erl-king”, Goethe-Lieder, music by Schubert

Ivan Karamazov: “I want to discuss the suffering of humanity in general, but perhaps we’d better confine ourselves to the sufferings of children. […] If they, too, suffer terribly on earth, they do so, of course, for their fathers. They are punished for their fathers who have eaten the apple, but this is an argument from another world, an argument that is incomprehensible to the human heart here on earth.”
Fyodor Dostoyevsky, The Brothers Karamazov

新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初為人父,對關於孩子的一切變得敏感。聽舒伯特以哥德的詩為底本所作的這首名為《死神》的歌曲,我無法不想像自己就是當中策馬狂奔的父親,而你就是在父親懷裡哀鳴的孩子。死神在漆黑中向孩子招手呼喚,先誘惑而後威迫,父親卻說那只是風吹草動。孩子面對死亡的狂暴,大人卻視而不見,或者無能為力。那是最教人傷感和戰慄的詩歌。

苦難降臨在孩子身上,加倍令人痛心。大人或多或少應該承受苦楚,無論是為了自己個人的罪過,還是集體犯下的錯誤。唯有孩子是完全清白的。絕對沒有理由讓孩子去補償大人的過失。也不能把一切責任推卸給死神,因為死神其實活在我們的心中,而我們不自覺地扮演了使者和同謀。我不得不感覺到,這首詩歌並不是描述死神的可怕,而是對父親的控訴。父親沒有適時給予孩子保護和安慰,而自以為明辨現實,掌握方向。我不禁得到這個令人震驚的結論:是父親害死了自己的兒子。
新果,我本來想給你說一個故事,以童話的方式,描述詩歌中那個父親如何闖進陰府,向幽冥之王討回兒子的生命。如果改編成美國式的通俗動畫電影,必然充滿驚險奇趣的情節,和溫馨感人的場面。可是,我越想下去就越覺得,這樣的故事最終無可避免會變成父親的懺悔錄。大人發出救救孩子的呼喚,誠然可貴,但是在扮演救助者之前,我們是不是必須先反省一下自己作為施害者的角色?

無論是直接遺傳給孩子的痛苦,就像在愛滋病肆虐的地區患病嬰兒所遭的折磨與離棄,還是先天生存環境的局限,就像在貧困動蕩的社會中孩子所受的威脅和奴役,大人也要負上全部責任。而我們又怎能推說,活在發達先進的社會裡,自以為善良正直,奉公守法的自己,跟這些對兒童的虐害沒有關係?而所謂發達先進的社會,又是否正在以另一種形式,去腐化和毒害自己的下一代?

可是,故事裡的父親沒有想到這些。他自問是個好父親,而他的確是。他本著自己的正直善良,一心要向死神討回公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跨媒體舞蹈劇場
《生命速記》
給世界上每一位在苦難中掙扎的兒童
http://www.danceart.com.hk/news.asp
_________________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