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Ringo

售票員試驗傳道人

【售票員試驗傳道人】

有一位青年傳教士,熱心講論誠實;他認為應當在日常生活上實行出來。

座中有一位聽道的,面上露出懷疑的態度,他在心裡說,『不知他是否實行他所講的?』

次日,那位講道的青年乘上一部公共汽車,把一塊錢交給賣票員買票,拿了找回的錢,就坐在位子上。

正坐下的時候,他發現手中的錢比他所給賣票員的還多。

於是又站起來,走到賣票員那裡,拍著他肩膀說,『朋友,原諒我,你錯找給我很多錢呢!』

賣票員笑著說,『是的,我昨晚去聽你講道,所以我故意多找你一些錢,看看你是不是實行你所講的信息。』

他的行為比他的言論更有份量,更能得著人。

讓善意不再尷尬

【讓善意不再尷尬】

一個大雪紛飛的傍晚,一輛轎車在加拿大魁北克省一個小城的路上緩慢前進,駕車的魯尼茲在雪地上小心翼翼地駛著。

上路不久,魯尼茲看到前面不遠處有一個蹣跚的身影,於是他把車緩緩停下來,探出頭大聲的問:「請問,需要我幫助嗎?」那是一位六十開外的老人;老人很感激,上了魯尼茲的車。

途中突然一輛轎車迎面駛來,魯尼茲下意識的踩下剎車;可是他的車難以控制的打滑向路邊衝去,撞在一顆大樹上。

魯尼茲醒來發現躺在醫院裏,所幸,他只是斷了兩根肋骨;他急於知道老人的情形,護士告訴他,老人做了開顱手術,還在昏迷中。

老人的家人來了,感謝他對老人的幫助,即便如此,律師還是如期而至;按照法律,魯尼茲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承擔老人70%的醫療費用。

老人昏迷二十多天後,奇蹟般的醒過來,他醒來後的第一句話竟是:「要感恩,不要賠償;善意都是美好的,不要傷了好人的心。」

老人的話在人們心裏引起了共鳴,小城居民都被感動了,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打著「讓善意不再尷尬」、「拯救愛心」的標語,為老人募捐;但老人後來又把這些善款都捐出來,成立了「愛心救助基金」,用來幫助那些因為行善而遭遇尷尬的人。

在魁北克省舉行的最受愛戴的人物評選中,居民們毫無爭議的寫上了老人的名字 — 盧森斯。

大家對老人這樣評價:「當善意被扭曲時,是盧森斯還原了善意的本來模樣,讓人們可以毫無攔阻和懼怕的去愛。」

尊重善意,是和諧之活水;奉獻愛心,是良俗之源頭;源清水淨、源遠流長。

感恩的心是最美的,人敬我一分,我敬人十成,在發揚這種觀念的社會,人們更願意、更勇敢的發揮內在的慈善心。盼這事也能啟發我們!

跌落六十九次

【跌落六十九次】

譚墨蘭(Tammer Lane)是一位英勇的君王,常喜歡向朋友們述說他的早年軼事。

他說,『我有一次,被仇敵追逼,不得已藏匿在一所破屋中。我在那裡獨自枯坐了幾個鐘頭。

那時萬念俱灰,再也沒有志氣和勇敢去作前面的事業了。

在絕望中,我看見一隻小小的螞蟻,背著一粒比它大有數倍的榖,沿著牆壁盡力向上拖走。

它跌下來多次,但是每一次它仍舊努力向上。

我曾數過它跌下來共六十九次;可是它並不灰心、氣餒。第七十次,它到達了高牆頂上。

由此我得著啟發、激勵;使我終身不能遺忘這個教訓。』

我們服事主也該如此,不可灰心喪志。

『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借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一6~7)

 

窮人靠賣力,富人靠借力

《窮人靠賣力,富人靠借力》

有個窮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在上帝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幹活累的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

哭了半晌,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

上帝微笑的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

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幹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上帝點頭道:「好吧!」

說完上帝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各給了他們一家一座煤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幹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

富人平時沒幹過重活,挖一會停一會,還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壹車拉到集市上買,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

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著。

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
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結果可想而知,窮人再也不抱怨了。

原來,成功的關鍵在於…..

成功,不在於你能做多少事,而在於你能借用多少人的力去做多少事!

學會借力吧!

借別人的力,借工具的力,借平臺的力,借系統的力!

由此,你便找到了槓桿的著力點,去撬動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