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健康
什麼時候可以才算已完全接種疫苗?
什麼時候可以才算已完全接種疫苗?
人體接種此疫苗後通常需要耗時約兩週建立病毒保護(免疫)機制。這意味著剛接種此疫苗的人士有可能因為尚未建立免疫機制,而導致仍然有可能患上COVID-19。
自接種COVID-19疫苗後過兩週,始能被視為已完全接種疫苗。若未到兩週或是還未接種第二劑,都代表尚未獲得充分保護。
打疫苗後還需要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嗎?
COVID-19疫苗可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若接觸到病毒,它就能幫助你做好抗擊病毒的準備,並降低惡化成重症的可能。
但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苗並非100%有效,仍有小部分人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感染新冠病毒。所以配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仍是有助降低你接觸或傳播病毒的機率。
為甚麼外面沒有,你仍要戴口罩?
為甚麼外面沒有,你仍要戴口罩?
千萬別忽略身體有血栓的6個訊號!
血栓是什麼?
血栓是一種凝結的血塊,當飲食和生活習慣造成血液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增加時,會使清澈的血液變得混濁,致使血栓形成。而血栓分解的效率變慢,就會讓血栓堆積在血管壁上,當血栓過大時或是從血管壁上脫落時,就會造成血管堵塞。由於人體會透過血液將養分輸送至全身,因此血栓也就跟著血流堵塞在以下的3個部位,造成心肌梗塞、腦中風和靜脈栓塞及高血壓等疾病。
腦栓塞:房顫患者容易有血栓的原因為,心房無法正常的收縮,導致心臟腔室中的血流緩慢形成血栓,特別是左心房的血栓脫落後,經由血液循環運經腦部,容易造成腦栓塞,引發腦中風。
心臟栓塞:當體內凝結的血塊塞住血管時,會使血液無法流通身體內的組織器官,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心臟血管的動脈栓塞,所導致的心肌梗塞和冠心病。
肺栓塞:臨床上顯示,靜脈血栓容易堵塞在肺部,形成肺栓塞。因為靜脈血栓的患者通常不會有知覺和症狀,所以發生後致命性極高,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此外,常見的靜脈血栓病症還有下肢靜脈血栓。
身體有血栓的6個訊號!
1.腿部腫脹疼痛:若民眾像郭小姐這樣一側腿部忽然脹痛,走路時疼痛感加劇或是站著的時候,感到有沉重感,就有可能是罹患下肢靜脈血栓。此時要避免隨意走動以防血栓脫落堵塞心血管或腦血管,需抬高患肢,盡速至醫院就診。
2.說話不清、流口水:當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有說話不清、流口水,甚至是吃飯時筷子常掉下來的情形發生時,就可能是腦血管栓塞的現象,此時應至醫院作檢查。
3.胸悶、胸痛的現象:臨床上的急性心肌梗塞,約有3~4成的病患,會在發病前3~7天內有心慌憋悶、胸痛、無力等前兆。但自覺就醫患者不到3成,因此提醒有這這樣現象,特別是中老年人,有胸悶胸痛現象時,要立刻就醫。
4.忽然頭暈、視線模糊:當腦梗塞時,大腦會供血不足,引起視網膜缺血,所以會造成忽然頭暈、視線模糊,甚至是短暫幾秒的失明!但此現象可能在幾十秒內恢復正常,容易被民眾誤認為貧血,需要注意。
5.久坐後喘不上氣:臥床或久坐後突然發生呼吸困難的現象,在深呼吸後得到緩解,而在日常活動或輕微活動後明顯加重,要小心是肺栓塞的徵兆,需趕快到醫院的呼吸科就醫。
6.手腳無力:忽然感到手腳無力,一條腿忽然抬不起來,或是走路時步態失穩或踏空跌倒,單側的上肢或下肢有麻痺現象,甚至舌頭、嘴唇感到麻木。
黃聖筑/文 何宜庭/圖
Heho健康
打防疫針須知, 與血栓塞的關係
打防疫針前須留意:
1. 打防疫針前不要空肚.
2. 打防疫針前多飲水.
3. 打防疫針後亦要多飲水.
4. 打防疫針後不要按壓針孔位置.切記!
打防疫針與血栓塞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