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父母篇

從心開始 ~ 文蘭芳

明白你的心

我最近參加了一個課程,成人和小孩分開上課,上完課我們去接孩子。我家老三遠遠看見我,飛跑過來一把摟住喚媽媽,旁邊的朋友怪羨慕的問:「為甚麼她跟妳這樣親熱?」我說:「我很疼愛她嘛!」她說:「我也疼愛我的孩子啊,但她們就不會這樣向我表達。」我說:「你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疼愛她們。無論為孩子做甚麼事,都告訴她們,因為父母愛她們,所以這樣做。」簡言之,要讓孩子明白你的心。大部份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兒女,希望好好教養他們;不過有些是說而不做,有些是做而不說,有些則說和做是矛盾的,結果卻沒有達到目的。

身教最有效

有一次我帶老三進了一間書店,我在挑選書籍時,兩歲的她也到處去看看書的封面,忙忙碌碌地把幾本書搬來搬去,滿心歡喜地看看這本,看看那本。店主很驚奇一個還不識字的小孩,會這樣喜愛書本。他對我說:「這小孩是真的愛書呢!」我家三個孩子都愛閱讀,我們並沒有怎樣刻意培養她們。在我們家生活自然而然就會愛書,因為父母愛書,家庭的氛圍和身教都會讓她們愛上閱讀。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此,你想孩子有甚麼質素,有甚麼品格,你得從自己做起。要孩子表達對你的愛,你得先對他表達你的愛。從「心」做起,如果你自己不真正維護一個理念、不真正重視一種品德、不真正嘉許一種行為,你自己是做不到的,因此,也很難由你教導孩子做到。我多年來教導孩子,一直是教學相長,自覺不足的感覺很強,這也正好提醒我,兒女的確是神的賞賜,是出於恩典。真正重要的東西,都是從心裡發出的。對錯輕重,一概都要從小教起,從心裡實踐出來。至於外面的枝節、形式,反而不太重要。在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我相信有三種質素是最需要栽種在孩子的心中:對金錢和物質的觀念、感恩的心、愛及憐憫。

一.勿沉溺物慾

我家三個孩子小時候極少為了玩具、衣服跟我鬧別扭。她們的零用錢不多,老三現在十歲,每天有一元的零用,是她班中同學最少的一兩個,她也不以為意。老大老二唸大學了,花在衣物裝飾上的金錢肯定也是同輩中最少的。我沒有特別訓練她們省錢,我是從小避免讓她們沉溺物慾。有很多東西不是不可愛,欣賞就夠了,不必擁有。孩子小時候的衣服,很多是弟兄姊妹傳過來的二手東西;她們的衣服不合身了,如果還光潔,我也設法傳到另一家庭。我們不會以逛商場為消遣,也不以購物為娛樂節目,因為消費主義無孔不入,我們一家都學習避免讓人洗腦,同時也保守我們的心要在有價值的方面得到滿足。

二.感恩

社會上鋪天蓋地的聲音,吃喝玩樂、打扮享受、旅遊……聲稱這才叫滿足、入時或有價值,我們刻意選擇另類生活,滿足不來自物質,而來自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種可以訓練的習慣,心與口是互動的,嘗試多說出感謝,心中也會改變,對恩典更為敏銳。上一次月圓之夜,剛好老三晚睡,我就教她欣賞月色下平日所見的山坡是怎樣景色動人,因此要感謝天父給我們的居所可以看見有樹木的山坡。花盆裡的花含苞欲放,我們就感謝天父讓植物生長。愈多為生活中的小事感恩,愈容易訓練自己敏銳地發現天父在生活中的供應和掌管。我也刻意訓練孩子們對其他人感恩,她們生活在富裕的社會,一切垂手可得,容易養成理所當然的惡劣態度。現代社會優渥孩童,更容易令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因此,教會的姐姐接送她們、媽媽的朋友致送小禮物、以致父母特別抽空陪伴或為她們奔波,都是要欣賞和感謝的。和孩子聊天時,談到生活各事,如果她們對別人的善意善待不敏感,我們做父母的就會提醒。訓練孩子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會敏銳起來,孩子為我們做的各種小事,我們會欣賞多謝,也為孩子對我們的愛衷心感謝天父。

三.愛和憐憫

愛和憐憫是需要培養的,罪叫人冷酷無情,但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對人的憐憫,也是出於這種從神而來的愛,是需要祈求和培養的。香港的文化氛圍,近幾年愈趨尖酸刻薄、嫌貧憎富、敵意涼薄,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憐憫心並不容易,因為我們自己也常常受到影響。我只能說,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

回歸信仰的真實

現今的世代邪惡,父母很容易傾向要保護子女,忙於為他們安排各樣路向,煩惱不堪,我近年的反省是保護不如裝備,聖經說神才是保護我們的那一位,倒是裝備各人卻是人的責任。裝備是從心靈和真理開始的,而不是外在的琴棋書畫、唱歌跳舞等技能。從心開始,對我們是一種挑戰。挑戰我們回歸信仰的真實,也是一種釋放。因為按聖經的教導,我們方可將憂慮卸給神。願彼此共勉。(作者為資深文字工作者,育有三個女兒)

孩子學效的榜樣 ~ 李陳明

我的大兒子前年在香港結婚時,有些台灣的親友無法來參加婚禮,一致要求我們帶新娘和新郎回台北請客。

那次餐聚時,有些校園團契的同工分享新郎小時候令他們印象最深的事情。其中一位說﹕當他們還在讀大學時,經常來我們家查經、禱告或開會。當時新郎只有一兩歲,會為客人送上拖鞋,也會站在樓梯口送客,還會說﹕「再見,bye bye,小心走,不要跌倒。」小兒子後來也會跟著哥哥如此說。這些當時在團契的大學生,有好些已成為今天教會的長執,其中也至少超過十位後來獻身成為全職的傳道人。我們家的兩個兒子也耳濡目染,願意回應主的愛和呼召,一生成為事奉神的人。

我深信,培育子女的愛心(愛己、愛人和愛主的心)是要從小建立的。天父將孩子暫托給父母,在子女還小時,父母應當以什麼心態來養育建立他們呢?當二十年後,子女長大了,天父會給我們這管家甚麼評價呢?

聖經說:「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箴二十九17)

因此,不要輕看管教啊!孩子如果有各樣壞毛病或是遠離神,父母不可能一點責任都沒有。戴德生的母親為兒子的靈性在神面前禁食祈禱。「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哀2:19下)

父母有責任在孩子還小時悉心培育他們,不要把孩子交給傭人,尤其是子女的靈性教育。最有說服力的就是父母言行一致的榜樣,當「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孩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19:18)

有一年夏天,我特意安排了兩個星期陪著年近八十歲的婆婆去旅遊。我請正在國外讀大學的小兒子預留暑假這段時間,幫助我開車接送。行程中,我曾略帶歉意地對他說:「我和爸爸想要孝順祖母,卻勞煩了你。」怎知他卻回答:「喔!沒有關係,你們孝順祖母,我孝順你們啊!」他這番如此貼心的話,真讓我心中感覺無比的溫馨。

二十年前,我們舉家搬來香港時,大兒子就讀小學五年級,小兒子是讀小學三年級。他們之前從來沒有正式學過英文,小兒子追憶那時的處境﹕「說到求學階段中,最折騰我的可算是學英文了。初來香港入學時,即使已降了一級,卻不認得半個英文字。第一次英文考試讓我吃盡苦頭,雖然還能策略性地從是非題和選擇題中得到幾分,但仍被實力的差距所擊倒,試卷中的填充題和問答題,真使我束手無策,結果當然是不及格,還被罰把答錯的題目各抄三次……若不是家人的支持和不斷的安慰、鼓勵及代禱,可能我早已放棄繼續學英文了。」類似他的這些經歷,讓他和哥哥學會體諒別人,更打下了關愛別人的基礎。

小兒子大學一年級的暑假返港,曾為一位回港述職宣教士的兒子補習數學。他每次都是先陪學生打球,然後才補習數學,後來他們成了好朋友。最近接到這個少年人的電郵,說他在加拿大全國的數學能力競賽中得到優良的成績,要向小兒子表達謝意。

大兒子也經歷過適應新環境的滋味,因此,後來考上香港大學時,曾和幾位弟兄姊妹一起去探望和關心住在木屋區的孩子,還為新移民孩子們編了一份小刊物《Tomorrow》,目的是幫助新移民孩子認識香港,適應香港的文化和生活。有時孩子們經過逆境,如果得到適當的安慰、鼓勵和提醒,不但可以讓逆境成為一個塑造自己的機會,同時也會在以後成為別人的祝福。

小兒子上大學時,有機會參加學校的「大哥哥」計劃,去附近的小學照顧一個單親又有讀寫障礙的小男孩。經過七年的時間,不但帶領這個過動的孩子決志信主,更與他的家人建立起很好的關係。去年暑假,他還帶著這位高中畢業生一同來參與配搭「兒童福音夏令營」的工作。

小兒子大學畢業後一面讀教育研究所,一面在中學教書。有一天,我們收到他的一封電郵,附上一幅他的光頭照片,下面有一行字﹕「爸媽,我班上有一位學生,因為癌症作化療而掉光了頭髮,很辛苦。於是我也剃了個光頭支持他,您們不介意吧!」我馬上回電郵給他:「兒子!你做得很有意義,爸媽以你為榮。」

我們認識的一對夫婦養育了三個孩子,在孩子上中小學階段的一個聖誕夜,當別人到處去玩,或是組隊到大街小巷去報佳音時,他們帶領三個孩子去老人院,和沒有親人的孤單長者共度平安夜。他們全家在老人身邊唱著聖誕詩歌,不單溫暖了老年人的心,我相信孩子們看見父母愛主愛人的美好榜樣,必將成為他們日後生活行事為人的指標,他們與父母的關係也必日漸深厚。

合主心意的父母不單常讀聖經給子女聽,教導子女,也可以推介好書給子女閱讀,更必定行主道給孩子看,讓孩子有可以學效的榜樣。

(作者為香港關懷社拓展主任,丈夫李正榮牧師為方舟機構總幹事、香港國際華人宣教協會董事。)

感應與溝通 ~ 吳庭樑

若要幫助兒童學習設身處地,明白人與人的溝通關係,必需先從他們的感官世界入手。太抽象的思維,複雜的人際互動,難免過於深奧;但平日他們所接觸的人與物,卻直接刺激他們的官能反應,建立對外間事物的思維圖式(schema)。教育兒童,有如栽種幼苗,雖不至是張白紙,但最容易先入為主地被第一個印象吸引。就如時下的廣告短片或歌曲,當父母要兒童喝牛奶,「十八樓養的牛牛」便出現他們的腦海!當兒童看見數目字「3」或英文字母「M」時,便聯想到麥當勞的香口脆薯條和漢堡包!男孩跟爸爸嬉戲玩耍,腦中會浮現十多億有益菌的「益力多」之受窘的父親,口乾下嚷著要喝了。類似的商業媒體,目的便是向著兒童的下意識做工夫,還有電視劇、影音傳媒,社會潮流所散播的意識形態及次文化,作為家長不可不慎。故此,預先又持續地灌輸正確的倫理價值觀念及人際關係,才可收潛移默化之效。

感應別人,你我他並存互動

最佳的渠道是讓兒童從遊戲中學習,認識自己的身分和人際相處關係。例如角色扮演的活動,玩「家家酒」,透過扮演不同家庭成員產生對答溝通,彼此服侍關懷的模擬行為。或大人、或父母、或扮男扮女的角色,有助他們跳出自我,易地而處、感同身受,建立家的齊心凝聚力。另外一些集體遊戲、康樂活動也是相當有意義的。像棋類、球類運動,兒童學會遊戲世界的規則,競爭對手的角色、各人的權利、責任及義務、勝利或失敗。各項活動皆有不同的遊戲規矩,若不遵守,不單玩不成,大家都不開心,也無人得益,互動關係更遭破壞。他們從中能領略任性、急躁、不按規則,損人利己、言語及行為的暴力,乃眾人摒棄和拒絕的。惟有各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按理行事,大家通力合作,才會達至利已利人。事實上,不同的角色(帽子或面具也好),都會輪流更替的。若要贏得到歡樂的成果,他便要付出代價和努力,依循正確的渠道。若有新的主意或建議,須得到群體的認同,遊說工夫便不可少,領導及創意能力從中便發揮出來。這正是大社會的縮影和各式的規範(norms),人與人需要共存、共榮、共同參與,彼此調和,互相尊重、肯定和容納。家長應善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除了遊戲以外,也可從童話故事中,讓兒童多角度看自己和別人。當然,活動過後的解畫、分享(debriefing)、指出正確的價值觀念至為重要。

感應大自然,擴闊宏觀視野

現代兒童最熱衷影音傳媒、電腦遊戲「打機」,像X-Box、PMP、任天堂等虛擬世界。調查發現,百分六十以上兒意未嘗過坐草地的滋味,反映了現代兒童對大自然世界相當陌生。他們對蟲、魚、花、草、鳥、獸的興趣,遠不及網上各式動畫之大。接觸大自然只限於課堂的要求,幻化與真實世界差距令人慨嘆。讓兒童親親大自然,對他們身心健康,個人成長甚有裨益。父母不應錯過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像遠足旅行、攀山,簡便的可漫步原野,山蔭小徑,植物公園。近年坊間推動綠田園活動,更可親嘗耕種收割滋味;還有一些機構推出的「歷奇」體驗和訓練,同時可讓他們懂得野地求生。此外,若是可能,回鄉探親,不單尋根、認識先祖故居,也可擴闊視野,返璞歸真。在大自然中,傾聽天籟,欣賞一山一石、一花一草,可提高藝術美感;四時流動,日出日落,循環不息,感應其間,融入其中,人自覺渺小,對修心養性自有其效。大自然世界,能開啟心志,面向天地,易生宗教情操,投入其中,漸漸感到自己是大自然世界的一部分,這樣才學會珍惜和保護。基督徒更是體驗到「這是天父世界」的美善創造。

感應神人物,立體開放世界

兒童的成長,必須感應自身以外的客體存在。你我他及它,並且在平面外,還有向上的祂——神。基督徒父母不只帶兒童回教會,更要培養他們的宗教感。換言之,要引導孩子對神有情、有感悟和領會,人生以神為首位;知道自己是屬神的兒女,神是可親近、可溝通,祂介入生命引領前途。以生命影響生命,有其父必有其子,有敬虔愛主的父親,子女必蒙主恩成為敬虔後裔,來華宣教的戴德生便是好例子。另外,我們也常說「經歷神」,父母遭遇任何事特別危難困境中怎樣向神呼求、怎樣用信心面對,帶動全家屈膝禱告,正是向子女們示範何謂「耶和華是你父親的父親之神,你父親的神,同樣也是你的神!」。當子女問及其中原因時,父母便可適時教導信仰真理和持守的信念原則了!信仰上的聖禮觀,也可容入家室中,家中擺設有屬靈意義的裝飾品,播放有關信仰的音樂等,這些都是有形有體的實物教導。還有,父母親的舉手投足(例如按手、伸手禱告),言語表現(簡單感謝主!),穿戴服飾(十字架等),也富有宗教感。當然,外在的形象更需要有內在的配合,才算是分別為聖的基督徒之家。

讓我們思考:

父母如何促進親子溝通,建立愉快親和的關係?
父母親怎樣培養敬虔愛主的子女?

母親的故事

母親的故事

母親正在廚房忙得不可開交,忽然聽到八歲的兒子大叫大哭,趕忙走到客廳察看,只見愛兒右手插在古董花瓶內!無法拔出來,只有嚎哭向母親求助。

母親愛兒心切,連忙撲上前看看如何助兒解困。用了許多方法均無功而還,打破古董似是終極辦法,可是這要面對另一危機,那花瓶可是丈夫的至愛!

母親心急如焚,也心如刀割,一面要表現冷靜,花盡唇舌去安撫狂哭的兒子。

冷靜下來,母親細看兒子的情況,那小手無論如何也不會被瓶口所卡,於是輕聲問兒子小手是如何受困的。小孩哭著說是心愛的模型車掉了進去,他於是伸手入瓶內去拾,拾到了手卻拔出不了來。

母親恍然,是兒子緊緊抓著玩具,拳頭比瓶口大,所以小手出不了來!可是,母親唇焦舌燥,也無法說服小孩放開手,讓小手先出來,然後再把車子倒出來。小孩總是擔心失去心所愛的。

你有辦法勸服這小孩放手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老子說的,自己不開步走,始終無法抵達彼岸。解鈐還需繫鈐人!

始終,信念,係要付出代價的,若要代價付得值得,方法不外乎「忍一時風平浪靜」,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這句話太精采了

「你媽是我捧在手心的寶,我呵護她,照顧她,對她輕聲細語,你憑什麼對他大小聲!!! 」

哇~~~聽到這句話,再怎樣辛苦都值得了~~

以後你也可以跟你兒子這麼說…

最後面那段話是經典,當媽的如果聽到老公這麼說,應該會很高興吧!

男人要學著點…………….

曾在廣播裡聽到 ,當孩子頂嘴甚至步入叛逆期時的因應之道。

做媽媽的總是嘮叨 ,有一次已經高中的兒子不耐煩的頂撞了母親 ,母親氣得半死。

做父親的便約兒子一起出門散步。

兩人走了好久 ,父親一路上不發一語 , 兒子納悶。

一直到要進家門口時 , 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 , 以男人對男人的語氣說 :

『等一下進去時 , 給我女人一點面子 !』

兒子驚訝於老爸用哥兒們的語氣對他說話 , 並因男人跟男人之間的義氣 , 從此對母親畢恭畢敬的。

所以 , 有的時候 , 父親這個角色還是頗重要的 !

當我的小孩頂撞我時,我想告訴他,下列的事任選一樣,你能夠承受才有頂撞的權利:

1. 連續3個月每吃完一餐就須催吐 (孕吐)

2. 乳頭被別人吸到破皮達一個月 (餵奶)

3. 肚子塞一顆籃球達 10 個月 (懷孕)

4. 接受皮鞭抽打達 48小時 (生小孩)

5. 十個月不能喝冰水、咖啡、茶

6. 五個月睡覺不能翻身

7. 十個月不能出遊遠行,不能跑跳

8. 十個月不能生病,要不,生病不能吃藥

9. 至育嬰室把屎把尿一個月

10. 晚上睡覺每二個小時起床一次,清醒30分鐘達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