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父母篇

教導孩子走上致富之路的11堂課

全美首席理財大師大衛‧巴哈《起步晚,照樣致富》~去麥當勞的三種人,只有一種人 會變有錢!

第一課 教導孩子成為老闆

記得七歲時,祖母給我上了足以影響我一生的一課。
麥當勞是我最喜愛的餐廳,有一天祖母在餐廳對我說:「大衛,來麥當勞的有三種人:員工、顧客、老闆。如果想變成有錢人,就得自己當老闆。」

那天晚上,祖母教我看麥當勞的股價,為我解釋買進上市公司股份意味著什麼。
「假如現在就開始存零用錢,」她說道:「以後你就可以買麥當勞的股票了。如果有朋友去那邊吃東西,你就等於是在賺他們的錢了。」

這就是那堂課的全部內容,我銘記於心。

想讓你明白的是:教孩子理財投資的良機就是現在。
要傳達的意思也很簡單:每一種商品或服務都由某家公司提供,就像我祖母所說的,你可以選擇成為員工、顧客或老闆。教導孩子成為老闆。

第二課 教導孩子永遠先付錢給自己

如果不先付錢給自己,就永遠成不了有錢人。現在你明白這一點了,但孩子們可不清楚。告訴他們只要賺到一美元,首先就應該付給自己。
簡單來說,就是解釋致富的祕訣——賺到錢後,先付自己10%。賺了十美元就存下一美元,其餘的可以用掉。告訴孩子,如果照這樣做,就永遠不用擔心沒錢花!

第三課 讓孩子了解複利的神奇力量

複利的神奇力量已成為生活的樂趣之一,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意思。教孩子要「先付錢給自己」,他們可能不懂。
告訴他們如果想變成千萬富翁,就得從年輕時開始存錢。你必須計算給他們看。讓他們明白如果年輕時就開始每月存錢,他們最終會得到的回報將是多大一筆錢。

第四課 教導孩子買房而非租房

告訴孩子,你認為買房是最明智的選擇,一定要他們牢記這個觀念。孩子們喜歡電視節目「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裡的唐納‧川普嗎?
告訴他們川普正是靠房產致富,而這一切都始於第一次購屋經歷,和他們分享你購屋的經驗。

第五課 教育孩子了解信用卡和負債的陷阱

如果孩子們逐漸沉溺於使用信用卡,無庸置疑這是我們在誤導他們。孩子們親眼看見我們毫不負責的簽帳消費,但他們見不到的是債務帶來的沉重壓力。
讓他們明白信用卡也有複利效應,只不過是反向的。
跟你的孩子說,如果利率為二○%,每月靠支付最低還款額還清七千美元的卡債,需時將超過三十四年,花費二萬多美元。
解釋清楚:如果能謹慎負責地使用信用卡,那就沒問題。但帳單上的最低還款額是一個陷阱,目的是讓他們永遠背負債務。
最重要的一點,如果遲繳信用卡帳單,或乾脆不繳,那就等於毀了自己的信用紀錄,這樣日子可不好過。
讓孩子明白,銀行或商家願意給他們信用卡,並不代表他們真的就負擔得起。

第六課 告訴他們什麼是拿鐵因子

你明白什麼叫拿鐵因子,孩子們可不清楚,不如今天就給他們打個比方吧!
像玩遊戲一樣,某天讓他們追蹤自己的拿鐵因子,然後讓他們報告把錢用在什麼地方。讓他們算一下,如果省下不該花的錢,將來能積聚多少財富。
當孩子們發現這樣做真的可以讓他們成為千萬富翁,他們肯定會大吃一驚並為之所動。

第七課 教導孩子拿不出現金買的東西,就別買

如今,我們置身於一個「現在就要」的社會。孩子們在MTV裡看到明星珠光寶氣,佩戴價值數十萬美元的手錶和項鍊。
告訴孩子,這些裝扮時髦的明星在十年內肯定會過氣。這是事實,孩子們必須知道真相。
讓他們明白這不是錢的問題。孩子們可能認為自己應該變得富有——這是個很棒的動機,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你也得為他們爭取)自由。
教導孩子之所以不買奢侈品而要存錢,是因為這樣做能確保財務上的穩定,而財務穩定了才能享有自由。

第八課 教導孩子回饋社會

告訴孩子回饋社會的重要性,這類教育並不一定要在教堂或廟宇進行,家庭教育更為重要。孩子們必須在小的時候就了解回饋社會的重要性。
教導他們這樣做,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

第九課 解釋你在使用金錢上犯過哪些錯

告訴孩子們你的真實經歷。你在哪方面犯過錯?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怎麼做?你有數十年的人生經驗,跟他們分享。
將你辛苦學到的知識當成禮物送給你愛的人,這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人生。

第十課 教導孩子掌握自己的命運

有太多家長要求孩子上學,取得好成績,找到好工作,但這並不能帶來富足的生活。有錢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為老闆。中產階級教育自己的孩子成為員工。
那麼,教育你的孩子成為企業家!在這樣一個充滿未知的競爭社會,擁有企業家精神才能擁有財富和保障,孩子們才會有個美好的未來。
世界需要更多夢想家、實業家、創造者,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更多創業家。

第十一課 鼓勵孩子懷抱偉大夢想

世界需要更多夢想家。就讓大人們成為現實主義者吧,但必須讓孩子們相信終有一天夢想可以實現。
人生最大的目標便是發揮才智,成為自己應該成為的那個人。對孩子們來說,便是夢想擁有一個比現在更美好的人生。
請培養孩子成為夢想家,過富足的生活。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除了父母,誰,甘願一生為你

一天,小女孩和父母鬧翻了。於是她什麼都沒帶,只帶著一身的怨氣獨自往外跑。
走著走著,天黑了,肚子也餓了。摸一摸口袋,才發現一分錢也沒有。路邊的面檔飄出來的味道香極了。她不想離去,一直望著一碗碗的面條,口水只能往肚子裏吞。
面檔的老板問:“小妹妹,你想吃面條嗎?”
“是……但我沒有錢。”她小聲地回答,真怕別人聽到。
“沒關系,我請你吃。”老板一邊說一邊盛面條,遞給了她。
“真的?”她實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碗面條實在太香,仿佛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面條。吃了幾口,眼裏竟泛起了淚光。

“小妹妹,你沒事吧?”老板問道。
“我沒事,只是太感激您了。”她擦了擦眼睛說:“我是一個陌生人,您不認識我,只不過看到我餓,就對我這麼好,還送我面條吃!但是,我爸媽……我跟他們吵架,他們就不管我了。你這麼好,他們就那麼無情!”
老板聽了,笑了笑,說:“小妹妹,你怎麼可以這麼認為呢?你細心想一想,我只不過是送你一碗面,你就這麼感激我。而你的父母,他們為你煮了十幾年的飯,為你擋過了多少個冷冬酷暑,怎麼你就不感激他們?”
她楞住,這些怎麼就從沒想過!此刻的她恨不得馬上飛回家,對爸媽說聲對不起!當她回到自己的家門,看見的是兩個熟悉的身影,正焦急地左顧右盼……
理解和包容是人與人之間最難得的一種關系。我們都習慣了最親的人給予的無私付出,但往往卻忽視了自己回報的實在太少了。真正為我們支撐起一片天,讓這片土地充滿希冀的正是我們平凡的、一生都在為孩子的爸爸媽媽。

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棄養的第一代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 (有結婚的人一定要看)

今天在飛機上看到一個鬥大的報導 ~~」郭泰源六連敗~~張瓊姿 沒有一通關心電話

~~」 原因是—

張瓊姿心思都放在小孩身上。唉~~~是對~是錯~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夫妻才是家庭的歸人。非常中肯的文章很有道理o不要讓甜蜜的負擔變成沈重的負擔。

現代的小家庭,家庭重心未必是夫妻,許多小家庭的家庭重心是子女。

中國人一向有犧牲這一代,成就下一代的偉大精神,但結果往往是這一代確實是被犧牲了,但並沒有成就下一代,反而傷害夫妻原本應該培養出來的默契與親密角色。

子女需要被照顧,需要被教育,需要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決不能取代夫妻成為家庭的重心。

許多夫妻都不會承認子女是家庭的重心,但仔細想想有多少夫妻不是有了孩子之後,就從來沒有兩個人一起去看過一埸電影,反而一起陪孩子看孩子決定的片子機會倒不少。

夫妻從孩子落地就不再是家庭的重心了。

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夫妻才是家庭的歸人。

既然子女只是家庭的過客,就沒有理由要成為家庭的重心,否則曲終人散,客人走了,做主人的情何以堪。

子女在父母身邊的日子,平均不到夫妻相處時間的一半,實在沒有取代夫妻成為家庭重心的理由。

現代的子女,絕大部份都處於被過份關心,被過度照顧、擁有過度豐富的物質,但成為一個獨立健全的人所需要具備的負責、合作能力,卻嚴重不足。

長期處於家庭重心,被關心照顧備至的地位,造成子女知識有餘常識不足,聰明有餘 ,常識不足,IQ有餘EQ不足,機巧有餘厚道不足。

將子女置於家庭重心,其實是愛之適足於害之,而且夫妻本身也同受其害。一個以夫妻為重心的家庭,不會只在意子女的學習,而忽略了夫妻也應繼續學習;不會只在意子女的情緒,而忽略了夫妻雙方的情緒;不會永無止盡的讓子女介入夫妻的生活;不會只愛子女不愛太太或先生。

以子女為重的家庭,夫妻間很難存在高品質的愛情o夫妻間要好好相愛,請先將子女這個愛情的第三者,請到第二線。

《婚前婚後》愛情隨時間定義

當我們感覺愛情褪色或是消失的時候,先不要沮喪,先讓我們想想我們褪色或消失的愛情,到底是怎麼樣的愛情。

我們心中浮現的愛情,必然是熱戀時的卿卿我我、濃情蜜意。「少年夫妻老來伴」愛情會隨著婚姻的開始、子女的出現、年齡的增長而改變。

婚前婚後對於愛情的定義,應該要有所調整。

婚前愛情產生的因素,都有其時間的侷限與不確定性,所以根本無法配合確定而長時間的婚姻關係。

婚後愛情的產生要靠另一套因素:照顧自己並對家庭付出的能力與意願、合諧相處的能力。

自我長成與促進配合對方成長的能力、扮演親職的能力,如果這些因素都俱備了,婚後的愛情沒有理由不產生。

婚姻生活是硬碰硬的,錢要有人賺、家要有人理、子女要有人教。

能照顧自己、關心家人、照顧孩子又不忘自我充實的伴侶,就是最適合婚姻生活的伴侶,這樣的伴侶已經值得十二萬分去愛了。人不一定隨年齡而成長,但一定隨年齡而改變,自己變了,伴侶變了,對愛情的定義也該變變了。

千萬記得: 這年頭『孝子』瀕臨絕種,別指望孩子反哺知恩 , 下一代再也沒有上一代孝親觀念啦!還不如善待唯一可能陪你終老的『枕邊差點被遺忘人 』。

36種方法教出字優小孩

36種方法教出字優小孩

傳統的智力評量大多是以單一智慧的方式進行。美國哈佛大學Howard Gardner教授所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證實,幼兒的智慧會展現在不同領域(包括:語言、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智慧)之中。在現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也需要多元的人才,各自發揮不同的智慧。
兒童的發展有兩個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是遺傳,另一個則是環境。遺傳受到父母親的基因決定不可控制,但遺傳還需要在對的時間,有適合的環境做配合,才能將幼兒真正的能力展現出來。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認爲幼兒並不需要成人的教導。成人要做的只是爲幼兒預備一個對的環境,在這環境中的空間佈置、成人、玩具等所有的一切都會對幼兒的發展造成關鍵性的影響。在此提出以下幾點給父母的建議,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因爲父母的幫助,而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1.讓你的孩子有機會探索自己的興趣。(認識自己)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單向的學習方式讓大部分的人習慣於接受,無法從學習中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個人的興趣可以爲生活帶來許多樂趣。所以,成人應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同時允許孩子依自己的方式及步調去學習與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成人避免爲孩子帶來壓力造成反效果.營造愉快的學習經驗,先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動機才能找出真正興趣所在。

2.讓孩子接觸各種類型的活動,激發孩子潛在的天賦。(潛能開發)提供幼兒接觸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機會,如﹕音樂、藝術的欣賞、動植物的照顧、天文地質的探索、身體律動的練習等,不要預設孩子該學得多少的結果,成人可以從旁觀察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活動中去發覺幼兒的潛在能力。如:在進行音樂欣賞時,對於旋律節奏特別有反應的孩子,可能代表他在音樂方面是有潛能的。而常常蹲在路邊觀察昆蟲活動的孩子,可能對於動物部分的學習是特別敏銳的。

3.允許你的孩子犯錯。(培養正確的判斷力)幼兒由於擁有的知識不夠豐富加上邏輯思考能力不成熟,因此常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但隨著身心的成長及知識的增加,孩子也能擁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必須有機會練習如何做決定。但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做出錯誤判斷的情況,如:在寒冷的冬天卻選擇穿短袖的衣服等.在成人適當的輔導之下,這些錯誤的經驗將會是幫助孩子有一天能做出正確決定的重要基礎。

4.經常對孩子提出開放式的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問題可以引發孩子對於周遭環境的好奇心,讓孩子動頭腦思考。但問問題的方式很重要。Yes/No類型的問句無法真正助長幼兒進行思考,如:是不是這樣?對不對,好不好?最好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採用開放式的問句,如:你覺得怎樣呢?你有沒有什麼辦法?爲什麼會出現彩虹?開放式的發問方式可以從孩子的回應中知道孩子是否真正瞭解問題的意思並達到幫助幼兒思考的目的。

5.計畫一項特殊的家庭專案。(促進親子關係及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利用節慶,特殊的日子或是想一個大家都有興趣的主題,全家人共同設計進行一個活動,如:說故事接龍,角色交換日等,分享全家人的創造力,也可以喚醒和開發孩子另一方面的潛能。

6.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建立愉快的學習經驗)現代的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好,每天幫孩子排滿了各式各樣的課後輔導課程及才藝的學習。卻沒有問過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意願。主動的有意願的學習才能讓孩子發展出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學習的重要條件,被威脅強迫的去上各種課程非但對於孩子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有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學習。因此,成人要做的不是強迫而是鼓勵,引發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7.你可以對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須是合理的。(依幼兒自己的步調成長)每一位父母親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優異表現與成就,因此容易對孩子産生過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無能便會放棄,如果父母親能瞭解自己孩子的實力給予適當的期待,等孩子達到目標之後再提升標準,很容易便可以達到目標。

8.與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進親子關係)在美國的許多城市設有爸爸日媽媽日.。在這一天讓爸爸媽媽帶著他們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讓孩子有機會瞭解父母工作的內容及辛苦,對於親子關係的互動有很大的幫助。父母認真的工作態度也會成爲孩子的典範。另外也會讓親子互動增加許多的話題。

9.爲孩子提供一個感官豐富的環境。(敏銳的感官能力)0-4歲是幼兒感官發展最敏銳的階段,需要各種的感官刺激幫助其概念的發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種運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探索環境的機會,如:引起視覺探索的圖形,可供觸摸的不同材質的地板或牆面,能夠動手操作的各種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聽得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刺激,豐富的感官刺激經驗是幼兒在未來發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據。

10.保持你自己的學習熱忱,孩子會受到你的影響。(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許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嚀孩子要念書要認真,卻不見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透過身教影響孩子。父母本身能夠常常保持對於學習的熱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將會透過身教深深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

11.不要給孩子貼卷標。(自我概念的發展)學齡前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的關鍵期,還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因此,隨便給孩子貼上卷標(如: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會了),很容易讓孩子的能力及發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經常一起玩遊戲。(促進親子關係)幼兒的生活即遊戲,遊戲即生活。他們天生就具備有遊戲的能力。透過遊戲幼兒可以展現他的能力並進行學習。成人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可以透過觀察瞭解幼兒的能力及針對其需要協助的部分進行輔導。

13.親子共讀。(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小養成。根據一項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經常有機會坐在成人膝上聽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長大之後較容易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話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勵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創造力)

15.不要對孩子做的事情有過多的挑剔和評斷。(增強孩子好的行爲)當孩子拿著他的作品與你分享,滿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時,千萬不要用成人的高標準來評斷。學齡前的幼兒尚未脫離自我中心的階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評的話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成人應學習多使用能傳遞正向訊息的語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顔色、有紅色、藍色和黃色。色彩真豐富),儘量減少使用負向語言(如:你怎麼畫得這麼亂,顔色太多了。)正向的訊息能讓孩子獲得鼓勵,繼續表現良好的行爲。但負向的訊息卻會讓孩子停滯,退縮不敢往前進。

16.幫助孩子學習使用家裏,學校和公共圖書館的電腦設備。(增進學習的能力)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體科技,即使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 事.學齡的孩子可以學習使用電腦,運用科技的進步讓孩子的視野觸角伸得更遠更廣。

17.與孩子談話並學習傾聽。(情緒的抒發)每天花一點時間與孩子談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談天的過程瞭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這過程中成人需要學習傾聽的技巧,許多的父母還沒有等孩子把話 說完就急著要糾正孩子錯誤的觀念。這種舉動會讓孩子不願意再與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

18.當孩子完成家事,給予肯定。(培養責任心)2-4歲的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爲,因此開始對做家事充滿了興趣,成人若能爲孩子預備適合的工具(如:小尺寸的掃把托把吸塵器等)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工作範圍(幼兒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孩子可以從做家事中逐漸發展出責任感。

19.全家一起外出遊覽新的地方。(擴大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聞)放假時全家一起外出旅遊,除了可以藉由愉快的氣氛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之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也能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爲了讓每一次的旅行都能讓孩子收穫滿滿,建議成人在一開始就讓孩子參與旅行的計畫,全家人一起收集資料,討論行程的路線,並事先對於當地的文化做一番瞭解.真正抵達時當地對於一定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行程中成人也應該鼓勵孩子多運用其感官做觀察及比較並發現異同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20.提供孩子扮演類型的玩具。(促進社會行爲及想象力的發展)如:洋娃娃、絨毛動物、偶、廚房用具、各行各業的工具及服裝等,幼兒透過扮演遊戲中角色的扮演學習社會性行爲,瞭解社會真實的樣子。成人可以在家中的一個角落爲孩子佈置一個扮演區,只需用矮櫃做一個簡單的區隔或找一個裝大型電器用品(如:冰箱)堅固的紙箱,在其中擺放幼兒扮演所需的道具,(道具必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幼兒才會知道如何使用)

21.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可以做白日夢和幻想。(激發創造力)允許孩子有成人期望以外的答案,這些答案很可能是創造力的來源。

22.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生平的勵志類故事。(提供好的學習模範)幼兒吸收性心智的特質讓幼兒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環境中所提供的成功典範故事分享,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影響幼兒的思考模式和行爲表現。

23.不要用酬勞賄賂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兒需要鼓勵以促進良好行爲的表現,鼓勵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型式。其中最不適切的則是用物質來鼓勵孩子。這樣的鼓勵方式會讓幼兒産生錯誤的價值觀,而且人對於物質的欲望是無止盡的。

24. 建議孩子加入他感興趣的小團體。(促進社會行爲發展)團體生活可以幫助孩子脫離自我中心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態度,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爲。成人可以協助幼兒選擇一個團體,如:教會中的主日學學校、幼兒音樂班或社區中所成立的親子互動團體。透過團體的互動幼兒漸漸發展出社會生活的技巧並達到社會化。

25.和孩子討論新聞以激發他的興趣。(關心社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與其討論新聞時事,能幫助幼兒融入社會生活,瞭解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員五花八門的新聞內容能引發孩子對於社會的關心。不過在引導幼兒關心社會的同時,成人也要注意到有些未經處理的新聞畫面及題材是否會對於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26.不要有刻板性別印象。(兩性教育)在現代的真實生活中有許多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的事情,許多在以前由男生擔任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女生來做(如:火車司機),許多女生從事的工作現在也可以由男生擔任(如:護士)。成人提供給孩子的玩具和遊戲不要過分強調刻板性別角色,以免與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所見有落差,同時也讓孩子發展正確的兩性關係。

27.避免拿孩子與其他人比較。(尊重個別差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能力與性格。因此沒有任何一套標準可以適用在所有孩子的身上,成人更不應該拿孩子做比較。父母只要幫助孩子與自己過去的行爲作比較即可。

28.做一對有原則的父母親。(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年齡小的孩子由於環境都很陌生,因此需要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可以依循,特別是有關常規的建立。孩子是否能夠清楚知道規則與父母是否能堅持自己的原則有密契的關係。成人若能堅持原則就可以清楚的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29.給孩子買一些能展現其優點的禮物。(增進自信心)能展現幼兒優點的禮物,可以爲幼兒製造成功的機會,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30.鼓勵孩子思考他的未來。(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成人可以啓發他的思考,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31.把家裏變成學習的地方。(促進心智的發展)幼兒的心智發展必需從做中學。因此應善加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機會,幫助幼兒有效的學習。例如:廚房可以是很好的學習數學及科學的地方,洗澡時可以學習浮與沉的概念,照顧動物的活動讓幼兒能認識動物的構造和習性。

32.教導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信任自己的能力。(自信心的建立)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多多讚美幼兒並肯定其能力。當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就會充滿自信。

33.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培養幼兒做決定的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選擇的專案不需要很多,太多的選項容易讓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決定。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而導致不好的結果時,孩子會eq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做出正確決定的技巧。

34.在家裏設置一個放置孩子作品的角落。(表現自己)固定的作品展示區讓孩子學習大方的表現自己的能力,和他人討論自己的作品,增加與他人互動的話題及語言學習的機會。

35.鼓勵孩子處理他遇到的困難,幫助他學習如何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邏輯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多數的孩子遇到問題時都會直接尋求成人的協助,太會幫助孩子處理問題的成人往往教出依賴心很重的小孩。成人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他們也能夠自己處理一些不太複雜的問題。因此成人應該從旁輔導,給孩子機會自己學習解決問題。

36.能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優點與缺點。(學習尊重及欣賞每個人的差異)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學習去欣賞每一位孩子的優點,如:莉莉在記憶方面的學習成果雖然不佳,但他在理解力的部分表現良好,並包容及幫助孩子改善其缺點。花些時間想一想這些缺點真的非改不可嗎?有時候換一個角度思考會發現其實也沒有想象中的嚴重。

媽媽對孩子講幸福

媽媽對孩子講幸福

孩子問媽媽:什麼是幸福?

媽媽回答:幸福在每個人心裏是不一樣的,讓一萬個人回答會有一萬個答案。

孩子說:朋友送我禮物我感到很幸福。

媽媽說:那不叫幸福,那是高興。

孩子說:我和同學們一起去郊遊我感到很幸福。

媽媽說:那不叫幸福,那是興奮。

孩子說:我在臺上演講時,大家熱烈鼓掌,我自己都不明白,自己能演講的那麼精彩,那時我感到很幸福。

媽媽說:那不叫幸福,那叫激情。

孩子說:我做題時,開始不會做,後來終於做出來了,我感到很幸福。

媽媽說:那不叫幸福,那叫激動。

孩子說:在我遇到困難時,同學幫助了我,我感到很幸福。

媽媽說:那不叫幸福,那叫感動。

孩子說:考試成績好的時候,我感到很幸福。

媽媽說:那不叫幸福,那叫滿足。

……

孩子瞪大迷惑眼睛看著媽媽,問道:哪,那什麼才叫幸福呢?

媽媽理了一下頭發,沈思片刻,做出了這樣的回答:

什麼是幸福,我也說不好,你可以慢慢學體會,我覺得有這樣幾點你應該註意。

1、幸福是一種感覺。這麼說吧,真正幸福的人,自己並不一定把幸福掛在嘴上,在他說來可能只是一種平淡,而在別人看來,他非常幸福。你要獲得幸福,就必須用心去體會。比如,你吃穿不愁,行住無憂,別人都覺得你很幸福。可在你看來,你本來生活就是這樣的,感覺不到幸福就不會覺得自己幸福。如果你能換個角度看,你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這不是幸福嗎?所以說,幸福在每個人的身邊,關鍵是用眼睛看表面好的和不好的東西,還是用心看到閃光的一面。

2、幸福是一種心態。有人習慣向上看,這樣看的結果,自己越看越覺得自己不幸福,越看越覺得人家比自己過得好,越看越想自己應該過上更好的生活,他不斷追求,也不斷使生活得到了改善,一方面是一種進取的姿態;另一方面,使自己陷入不幸福的泥潭。如果換的角度往下看,他會覺得自己比一些人好多了,是幸福的。當然,我們不能因此而不求進取。

3、幸福是一個過程。有些人註重結果,他們會感到不能經常幸福。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而結果卻非常短。像你說的那些幸福,其實都是看的結果。享受過程,你會保持快樂的心情。享受結果,可能是一會兒,也可能是一天或一段時間,過後你就會忘記或者產生更大的欲望,這樣你就不會長時間感到幸福。只有會享受過程的人,才會感到長久的幸福。

……

媽媽慈愛的看著兒子。

兒子好像明白了,對母親說:哦,一直以來我都是很幸福的,我知道了。

媽媽笑了,笑得很燦爛。

男孩覺得,現在真的幸福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