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理財

AMD能夠成就更多百萬富翁嗎?

Motley Fool Staff | 二月 23, 2020 | 更多: AMD INTC MSFT NVDA SNE

近年,芯片生產商AMD一直跑贏大市。股價既已飊升,這隻股票還可再漲多少?

半導體生產商Advanced Micro Devices(NASDAQ:AMD)近年表現亮麗。自2016年初以來,該股已上升1,670%,僅在過去兩年就上漲304%。如五年前在AMD投資5萬美元,今天持倉已值107萬美元。

AMD已讓普通的長線投資者成為百萬富翁,但未來還有多少上漲空間?

實際預期

在AMD投資5萬美元難以令您成為百萬富翁。假設再次出現過去五年強勁的投資回報,意味著AMD的股價將超過每股900美元,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

這五年目標根本不切實際,在可預見的未來,AMD升到上述天價的機會並不高。按AMD目前股價計算,如希望藉此股票成為百萬富翁,在AMD的最初投資額必須遠高於50,000美元。

增長動力

在行政總裁蘇姿豐(Lisa Su)的領導下,AMD的資深管理團隊令公司有效運作,商業計劃很少碰壁。AMD正在搶佔NVIDIA(NASDAQ:NVDA)在圖形處理器市場的市場份額,同時憑藉其獨有的生產過程優勢,與英特爾(NASDAQ:INTC)爭奪桌上電腦及伺服器處理器的銷售額。

此外,AMD亦受惠於今年秋季推出的新款視頻遊戲機。索尼(Sony)(NYSE:SNE)的PlayStation5及微軟(Microsoft)(NASDAQ:MSFT) 的Xbox Series X均以AMD圖形及核心處理器的定制版本為基礎,就像Xbox One及PlayStation4一樣。

除了這些有助推動股價的短期因素外,我對AMD投資自己未來的方式亦十分欣賞。研發預算的增長比AMD的收入增長快,其資本支出也是如此。換句話說,AMD已致力支持創新及新意念。以AMD這樣的高科技公司來說,這是很優秀的經營方式。

AMD的「完美」還能保持多久?

誠然,AMD有很多優勢,但目前的股價已反映大部分這些因素。種種樂觀的預測未免已跑得太遠、太快了。

該股目前的估值比率令人咋舌,如往績市盈率達253倍,賬面值比率達26倍。換句話說,AMD的股價已「完美」反映所有利好因素,途中如有任何「閃失」,都可能觸發急挫。

AMD以前已讓我大吃一驚。我在2017年曾提出了同樣的「完美定價」觀點,此後該公司股價幾乎翻了兩番。假使今天對我耍同樣的把戲,AMD的市值就足以跟行業巨頭英特爾媲美,但英特爾的年收入是AMD的12倍。英特爾的利潤率也比AMD高得多,盈利及現金流亦豐厚得多。

預測AMD將超越英特爾成為頂級的處理器供應商,若從超長遠角度來看,例如以幾十年為期,這可能具有意義。長期持有AMD股票固然有其理據,但途中少不免會有震盪。

不專業的股市投資等於賭博

不专业

  

從投資一家餐館或買一隻股票說起
假如你有一筆閒錢,有兩個選擇。
第一條路,
你的朋友開了家餐館,邀你入股;
第二條路,
投入股市,買一隻股票。你會怎麼做呢?

選擇前者,除非是對朋友深信不疑又沒有時間,
否則你一定會親自去餐館考察,看餐館的環境、
就餐人數等等指標,也會參詳餐館的帳目。
仔細考慮風險和投資回報率的問題。
當然,朋友的人品也是重點考察範圍。

選擇後者, 你可能會看各種各樣的炒股秘笈,
參考各式各樣的股評,然後選一隻股票,
跟著大盤的上上下下而心跳不已。
可是,很多人不會像投資餐館那樣考察公司的方方面面。

本質上,兩者都是在“買企業”,
根本做法不該有不同,可是人們的做法卻往往大有差別。

差別在於,你是想莽撞地賭一把還是很專業地“買公司”?

每個人初步踏入資本市場,都會面臨方向性的選擇:
你購買一隻股票,是預期別人會以更高的價格從你這裡買走,
還是你認為它的價格低於它的價值?

很明顯,第一種是投機心態,並不看重這個公司實際業績如何,
股票的實際價值又該怎麼樣,看的就是市場裡的價格。
第二種則先要估算一家公司在其生涯裡會創造多少財富(即現金流量),
這些財富折算到今天和它的市值相比是更高還是更低,
如果更高,說明它的股價被低估,可以買入其實巴菲特反復念叨的,
無非就是這些,一定要記住這才是巴菲特所謂“價值投資”的本意。

現在廣為流傳的“巴菲特投資理念”是:
選擇少數幾只能夠長期增長的優質公司股票,
在其價值被明顯低估時買入,不管市場如何波動,
堅定地長期持有。

這個說法當然很有道理,但其實是囫圇吞棗的理解,
而且容易誤導人,讓人以為長期持有才是關鍵。
實際上,長期持有的前提是你以低價買了一家好公司,
如果是以不切實際的高價買了好公司,
或者公司在發展中變成差公司讓公司當前股價顯得過高了,
那麼這時就該拋掉,否則越是長期持有越要賠錢。

2007年的時候股價瘋漲,
市場上幾乎所有的股票都是不切實際的高價,
有人這時候買了股票,卻還信奉“長期持有”,
結果就是賠得很慘而且永無翻身機會。
同時,如果股票的價格漲到脫離實際價格很多的時候,
是賣掉的好機會,這時候還“不管市場如何波動堅定地長期持有”
是錯過賺錢良機。

巴菲特和華盛頓郵報的故事就是價值投資的經典案例。
1973年,由於當時美國經濟危機導致股市崩潰,
華盛頓郵報股價也跟隨大幅下跌,市值跌到8000萬美元左右。
而巴菲特認為其內在價值應該在4億美元以上。
就在巴菲特買入華盛頓郵報的第四年,
這家公司的股價依舊低於他當初的買入價。
不過等到第五年,華盛頓郵報突然股價暴漲,
投資回報率高達214%。而巴菲特幾十年一直持有這檔股票。
巴菲特為什麼當初作出了正確的估值?
一是他非常熟悉這份報紙,
二是他對傳媒行業有充分瞭解。…


不專業的炒股是賭博,還是戒賭吧!

細究有幾個核心:

其一,不要跟風;
其二,要獨立思考;
其三:去瞭解公司本身;
其四,要有長期持有的準備。

其實就是在告誡散戶們要做巴菲特那樣的價值投資,
否則就別買任何股票。難道股民們就不能忽略價值,
以純粹的投機心態來“低買高拋”嗎?
答案是這就變成賭博了。基金經理有著專門的投資組合,
一個股票虧了,但是整個組合可能是漲的,還有背後投研體系的支援。

一般人可沒有這麼多的專業知識,也沒有這麼多的財力。…

如果你真想單獨買股票,
做對的事情去估算這家公司生涯裡的現金流量;
把事情做對把那個現金流量估算準確,
這就需要去找自己熟悉的行業,
分析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團隊、是否不可複製等。
如果不去做這些事情或者沒能力做這些事情,
那麼還是趁早打住吧。…

可惜許多人都栽在了“偽專業”上,
做的不過是“技術派賭徒”

報告顯示,對於最近一次投資的一支股票,
65%的投資者表示會通過交易軟體的股票價格走勢、
成交量變化等技術指標的分析來形成投資決策,
其次有40%的投資者表示通過他人推薦和網路類媒體
(如股吧、論壇、微博等)獲取投資決策所需要的資訊。

一個小型調查也顯示,七八成股民從來不看財務報表。
也就是說,在眼花繚亂的技術中,大家其實都沒抓住核心。

專業還指的是態度,如果就指著拋了股票發筆橫財,
而沒有價值投資的信念,這就是賭徒心態。

那麼,在中國股市這個大賭局上,結果如何呢?
調查顯示,去年82.06%的人都輸了

讓你輕鬆省錢、15個小行動

一過完年,民生物價紛紛漲!
一般上班族在薪水不漲、物價卻居高不下時,
該如何做到開源節流?

讓你輕鬆省錢、15個小行動,生財!

省錢

  


看好荷包第一步,釐清需要與想要


「需要的東西不多,想要的東西太多。」
大街小巷的廣告都在刺激人們掏錢消費,
讓很多人盲從社會流行的腳步,
分不清什麼是「需要」,
反而被「想要」所惑,
鈔票也在不知不覺中從你的荷包飛走了!


如何分辨「想要」和「需要」?
飲食、水電瓦斯、房租等生活必需品都是「需要」,
若無法滿足,會影響到一般日常生活。
而「想要」通常是奢侈品或裝飾品,
是為滿足自我的慾望或場面的物品,
例如衣服是「需要」,
名牌衣服是「想要」,
食物是「需要」,
昂貴大餐則是「想要」。

當你有很強烈要購買「想要」時,可以用以下思考來克制消費︰

(1)有沒有替代方案?
(2)是不是一定要購買?
(3)可否把時間延後或拉長?


想清楚這三個問題,可以有效減少衝動購物,
幫你省下一大筆錢!


15個省錢小秘訣,幫你小錢變大錢

減少支出通常比增加收入來得容易。
拿出你的記帳本與帳單,
徹底檢討自己的消費行為,
往往就可以發現應當刪減的花費。


01.大鈔硬幣分開放兩個錢包。

盡量把大鈔放在包包底端不容易拿到的地方,
可以讓你因為懶得拿錢,而減少多花錢的機會!


02.減少外食。


上班族經常需要外食,如果天天都從早餐吃到晚餐,
在物價高漲的現在,不妨考慮自備飯盒、自製早餐,
不但健康又省錢。


03.隨手關燈、隨手拔插頭。

養成隨手關掉電源的好習慣,
尤其要記得把不常用的插頭拔掉,
因為即使沒有打開開關,
電器的Led電源顯示燈、
內建計時器等仍會耗電,
長期累積下來非常可觀。


04.使用真正省電的家電。

最近有新聞指出,
省電燈泡反而比日光燈更耗電!
選購燈泡時,
除了使用有經濟部能源局節能標章的電器產品,
建議掌握「長的比短的好,細的比粗的好」的挑選原則,
就能挑到較為省電的燈泡,
而室內天花板及牆壁盡量選用反射率較高之乳白色或淺色系列,
也能降低需要裝設的燈具數量,達到省電效果。


05.領到薪水先儲蓄。

每月薪水都留下一部分作為緊急備用金,
並且設定每月零用金的上限,並堅持執行,
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花費。


06.小心大賣場的促銷陷阱。

許多人為了省錢,前往大賣場購物,
但是別因東西便宜反而買更多,
最後吃不完或用不到,非常浪費。
建議你列出購物清單並確實遵守,
不要花兩三個小時搶購特價品,
寧可用這個時間成本投資自己,
或是用來開源!


07.戒掉奶茶、咖啡、菸酒。

若你有每天都要喝飲料、喝咖啡、抽菸的習慣,
不妨考慮減少次數或戒掉,除了有益健康,
一年至少可以節省兩萬元!


08.購買便宜又營養的食材。

沙朗牛排、高級乳酪這類傷荷包的食材,
留在特別的日子在吃就好,
平常你可以多買豆腐、雞蛋、高麗菜、
地瓜葉、香蕉等台灣本土食材,
不但便宜又營養。


09.買新車不如買二手車。

新車在第一年就會折損三分之一的價值。
如果你需要買車,可以考慮向信譽良好的經銷商買二手車,
至少能夠省下幾十萬元。


10.確實檢查帳單。


檢查帳單是否有錯誤,
你會發現商店、手機網路帳單、
信用卡帳單出錯機率還不小,
檢查可以幫你省下一大筆冤枉的費用。


11.大筆支出貨比三家。

一把青菜最多只能殺價10元,
但是一座衣櫃可能有辦法便宜10000元,
在進行大筆支出時,各家的價差往往很大,
貨比三家準沒錯。


12.長期使用的東西,寧可買好貨。


一把好的菜刀可以用10年,
但是一把差的菜刀可能會砍傷你的手,
不但使用不便利,還要多花維修費和醫藥費。
例如衣服不可能天天穿一樣,
就可以買便宜貨,但鞋子經常穿,
寧可買好一點、耐穿的款式,
長期下來成本反而便宜。
珍惜你所有的東西,盡可能持續使用。


13.每個月試著將一項支出減少5-10%的費用。

例如節省能源就可減少電費,
你可以試著比往常提早一小時關掉空調、
在同一時間熨好一批衣服、
熱的食物放涼後再放入冰箱、
洗米水拿來洗菜,洗菜水拿去澆花等。


14.賣掉、送掉你不要的東西。


現在雖然加薪困難,
但是你可以上網拍賣掉你不再需要的物品,
例如小時後蒐集的紀念品、抽獎得到的贈品、
不再看的書籍等,或許可以幫你賺得一筆小錢!
如果不能賣掉,最好也送掉或清掉,
因為現在每坪土地都十分昂貴,
有限的居家空間拿來堆雜物豈不可惜?
有效空出家裡的空間,減少購置櫃子的費用,
也是另一種省錢方式。


15. 加快貸款繳納週期,減少利息支出。


將你1個月繳納一次的貸款,
改為每2週繳納一次,
加快還款的速度可以有效降低利息支出。

十條戒律遠離投資危險

傑瑞米·格蘭桑(Jeremy Grantham)是波士頓投資公司
Grantham Mayo Van Otterloo(GMO)的主席兼首席投資顧問,
GMO管理資金規模達到1070億美元,其中950億美元投資股票,
而640億美元投資非美國市場。
39年對市場形勢正確判斷的優良紀錄,
使格蘭桑位列全球最佳的投資策略師之一。

建議一:相信歷史。

歷史是會不斷重複的,如果忘記這條你會處於危險境地。
所有泡沫都將會破滅,所有的投資瘋狂也將會煙消雲散。
在投資狂熱階段,既得利益者以及媒體和分析師不斷地鼓動你,
他們向你保證:當下經濟情況是絕無僅有的好,投資狀況樂觀,
實體經濟有著更高和更持久的增長潛力,即使這些觀點來自于美聯儲本身,
你也應該要忽略它們,不要過多地受它們的影響。
市場如果會更猛烈地上漲,它只是離真正公正的價值越來越遠。
但最終,市場會讓你失望,它可能會在你極度痛苦和煩躁中,
下跌回歸至合理的價值水準。
投資者的任務是要在這樣的市場波動中生存下去,下面是更具體的措施。

建議二:不要做借款人,也不要做貸款人。

如果你貸款來投資,它會干擾你的投資能力。
不使用杠杆的投資組合不能被斬倉,而使用杠杆的投資則會面臨這種風險。
杠杆會使得投資者自身的耐心受損。貸款鼓動起了金融激進主義,
它使得投資者更加魯莽和貪婪。
它雖然暫時會增加你的回報,但最終它會突然摧毀你。
它可以讓人們現在買得起那些未來他們都可能沒有償付能力的物品。
它已被證明具有極端的誘惑作用,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都已經證明無法抵制它,
仿佛它是一種讓人催眠的藥物。政府也從上世紀中期開始,尤其是現在,
似乎也已經證明了其自身沒有抵抗能力。

任何健全的社會必須認識到債務對人類的誘惑和成癮危害,並通過相應法律約束它。
利息支付不應該有稅收抵扣的優惠。政府累積的債務應給予合理限制,
比方說,不能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50%,給予10年或20年的時間來糾正現在的債務問題。

建議三:不要把所有的資產都放在一條船上

這大概是所有投資建議裡都包含的一條。
商人們在兩千年前就已經認識到這點。將投資配置在幾個不同的領域,
而且儘量多一些,這可以增加你投資組合的韌性,增強承受衝擊的能力。
顯然,當你的投資標的眾多,而且各不相同,
你就越可能在你的主要資產下跌的關鍵時期生存下來。

建議四:要有耐心,並且專注長遠。

投資者要耐心等待好牌。如果你等待的時間足夠長,
市場價格可能會變得非常便宜,這就是你投資的安全邊際。
因此投資者現在需要做的是,面臨較好的投資機會時仍然要忍受等待的痛苦,
直到其中一些變得極好。個股通常會從底部反彈,整個市場也是週期波動的。
如果你按照上述規則,長期來看,你將從個股暫時面臨的糟糕局面中受益,
因為你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入股票。

建議五:認識到你相對於專業人士的比較優勢。

迄今為止,專業人士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作為投資代理人,
首先要維護自己的事業,這就使得他們在投資中有所顧忌。
專業投資人士的第二個問題是由於排名的需要,他們必須要在投資中活躍積極。
而個人投資者可以更好地耐心等待合適的價格,而不用在意別人在做什麼,
這對於專業機構投資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建議六:嘗試控制人類本性中的樂觀。

樂觀可能是一個生存的積極特徵。我們人類是種樂觀的物種,
成功的人的樂觀水準很可能高於平均水準。
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人相比其他地區更樂觀,
我認為美國就是個相對更樂觀的國家。
這一點對實體經濟有促進作用,比如美國鼓勵冒險精神,
失敗的創業家也是受到尊重的。但是,樂觀對於投資者來講是一個缺點,
尤其是樂觀的投資者不喜歡聽到壞消息。如果有人告訴你房地產市場有一個泡沫,
他就會遭遇批評。在2000年美國的股市泡沫中,利空消息猶如鼠疫一樣,
讓人痛恨。看跌的專業人員將被解雇,只是因為人們不想聽到關於牛市的不和諧的聲音。
這個例子說明,當事情變得看上去很美好的時候,
把它從人們手中拿走會使得人們非常不愉快,哪怕只是說說而已。
在這種狂熱的局面中,相對於整體被新聞包圍(有時是狂熱的客戶)的專業投資機構,
個人投資者更容易保持冷靜。其實絕對也不容易,只是相對更容易。

建議七:在難得的局面中,要努力變得勇敢。

當極端的機會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
你可以比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投入更多比例的資金買入。
因此,如果數位告訴你,這真的是一個定價被嚴重低估的市場,
咬緊牙關,勇敢地加入進去。

建議八:遠離人群,只注重價值。

現實生活中,個人對群體的情緒是難以抗拒的。
看到鄰居在一個投機泡沫中變得富有,而你卻一直置身市場之外,
這對於你來講真的是一種折磨。
抵禦人群鼓動的最好辦法是關注你自己計算的個股內在價值,
或找一個可靠價值測量來源(不時檢查他們的計算結果)。
然後如崇拜英雄般地崇拜這些價值,並嘗試忽略一切。
尤其是忽略短期的消息:經濟的起伏波動和政府發佈的無關緊要的消息。
股票價值是基於公司未來幾十年的股息收入和現金流收益。
短期的經濟驟降對公司長期的價值沒有明顯的影響,
更不用說對於更廣泛的資產類別。
遠離那些試圖在短期破譯市場走勢的所謂專業人士,他們長期來看是會虧錢的。

記住,那些能為投資者避免悲痛,並賺錢的偉大機會,從數位上看是非常明顯的:
相比長期美國股市平均市盈率15倍,1929年市場見頂時市盈率為21倍,
2000年互聯網泡沫頂峰時標準普爾500的市盈率為35倍!
相反,在1982年的股市低點時,市盈率是8倍。這並不複雜。

建議九:投資其實真的相當簡單。

GMO在預測不同資產類別的回報時,有一個簡單的和健康的方式:
假設獲利率和市盈率會在7年的週期內向長期平均水準靠近。

自1994年以來,GMO已完成了40個季度預測。
從對這40多個預期的統計上看,它們是有效的,而且有些資料令人吃驚地準確。
這些估計沒有太複雜的數學理論,它們只是GMO在忽略群體情緒的影響,
運用簡單的比率,並且保持耐心的情況下做出的。
問題是,儘管它們可能是很容易預測的,由於迫于業績壓力,
專業人士卻很難使用它們,個人投資者使用它們則容易得多。

建議十:對自我要真實。

作為個人投資者,你必須要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如果你能耐心等待,並忽視群體的誘惑,你很可能會獲勝。
但是如果你採用一個有缺陷的方法,被群體引誘和恐嚇,
跟隨人群而動,在上漲的後期進入市場,或者上漲初期離開市場,
這對於投資來講都是災難性的。你必須精確地知道你的痛苦和忍耐閾值。
如果你無法抗拒誘惑,你就絕對不會管理好自己的錢。

有兩個完全合理的替代方案:要麼聘請有這些技能的投資經理,
其實對於投資經理來講在人群面前保持超然的心態是更難的。
要麼,你就投資于全球的多元化股票和債券指數,在你退休之前儘量不要管它。
另一方面,如果你有耐心,具有一個很高的忍耐閾值,具有不從眾的心理承受能力,
並且具有一個大學水準的數學知識,以及對常識有很多瞭解,
那麼你就可以去做投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