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理財

萬里富作家8月心水推介:享受真正「有升有息」

誰說科技板塊沒有收息股?這個看法從此要改觀,而且這些收息股,都是實力派之選,無論股息或股價,都有很大上升空間。

說到想買股收息,科技板塊一般沒有人會留意。但這是大錯特錯,科技公司通常更重視創新業務,有錢都拿來推動業務增長,難怪股息率普遍遠低過市場其他板塊,但其實有一批科技股不單有派息,而且享有重大優勢,可惜這些科技股經常被人忽略。相比能源或金融板塊,由於競爭較少,科技股可以有豐厚利潤,況且科技行業不斷蓬勃發展,所以那些選擇派息回饋股東的公司,手上資金很有增長空間,即是說股息有條件不斷增加。對於食息族,這是很理想的「有息有升」組合。

萬里富(Fool.com)的專欄作家在8月精選了這三隻科技股,分別是台積電(Taiwan Semiconductor) (NYSE:TSM)、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 (NASDAQ:CSCO)和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NASDAQ:AMAT)。

晶片股有一隻可以滿足所有願望?

(台積電):台積電是全球最大和最先進的晶片代工製造商。公司的客戶真是數之不盡,而且越來越多,就連晶片老大哥英特爾(Intel) (NASDAQ:INTC)都表示,最近一季飽受供應鏈問題困擾,生產追不到期,可能都要找台積電幫忙。

由於硬件升級周期殺到,加上新的5G網絡和人工智能(AI)科技興起,台積電在2020年至今新接的生意大增,令人驚喜,收入和淨收入當然要報喜,分別增長35%和86%。要知道,硬件製造商的收入屬於周期性,而且對市場的供需相當敏感,但台積電除了銷售額整體回升之外,受惠高級晶片需求強勁,盈利更是激增。公司的7納米和16納米生製技術,可出產最小和最先進的晶片,上季佔收入的54%。至於最新的5納米製造技術,則正在研發,準備進入收成期,另外還有3納米晶片,已經計劃在2024年出產。

公司的技術突飛猛進,這是相當利好的因素,至少未來幾年,台積電的業績都有強勁引擎。由於業績大好,加上英特爾都要認輸,隨時成為台積電的客戶,難怪此股今年已經大升42%,現價明年預測市盈率約28倍。不過如果您是好「息」之徒,就不要被估值嚇怕,出現畏高症。

這間半導體公司的利潤相當高,過去十年,營業利潤率不低過30%,最高更衝到40%。所以台積電有足夠空間創新技術,同時穩定增加股息,目前年度股息率為1.9%。這個股息水平,當然不算最豐厚,但股息勝在不斷增加,長遠將會有很大升幅,絕對會令人流口水。簡單一句,筆者認為如果想投資半導體行業,整個板塊中,台積電稱得上是首選之一,有條件「有升有息」,回報豐厚。

情迷思科系統

(思科系統):食息族有很多理由愛上網絡設備巨頭思科系統。公司在2011年開始派息,之後每年都會提高股息。思科的股價長升長有,勝在股息也跟著有增無減,所以股息率大致保持在3%左右。公司很有條件繼續增加股息,可說綽綽有餘。思科去年只是拿了自由現金流的40%用來派息。

展望未來,思科有望食正宏觀大趨勢,這些市場都準備爆炸性噴發,例如雲端運算、5G無線網絡和Wifi 6技術下的新一代短波網絡。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令增長引擎暫時熄火,但思科仍然是網絡市場的龍頭,長遠增長空間依然廣闊。

思科給投資者的股息一點都不失禮,股息又穩定增長,而且長遠業務發展大計有板有眼,很有希望。這些都是股東求之不得的條件,現在一隻股票,可以滿足所有願望。思科股價過去52周下跌16%,預測市盈率只有15倍。有誰不會心動?

不斷創新技術的半導體設備龍頭

(應用材料):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自從3月以來大升特升,但仍然有幾隻龍頭科技股還有「水位」,未追上2月高位,所以價值怎麼看都很吸引。以收入計算,應用材料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

應用材料生產的設備,可供邏輯、代工和記憶晶片客戶使用,能夠生產更小而性能更強大的先進半導體。這個行業很有前途,因為生產技術越來越精密和複雜,製造晶片的資金當然有增無減,這就要向應用材料這類公司購買更多設備和服務。

其次,這個行業的技術要求很高,大部分都集中在幾間巨無霸手上,各個行業龍頭都享有很高利潤率,資本回報率相當吸引。所以派息都很穩陣,而且股息不斷增加,加上股票回購,真是錦上添花。應用材料現價的股息率只有1.4%,但勝在派息比率低至26.5%,即是說過去12個月的淨收入是股息的四倍。

有一點更值得看好,公司在2021年的淨收入有望大升。由於中美貿易戰開打,拖累2019年半導體設備支出下跌8%,研究機構SEMI目前估計,由於疫情導致供應鏈斷裂,2020年的設備支出將會下滑4%。但到2021年,晶圓製造設備的支出將大幅反彈24%,有望達到歷史新高。

受惠5G手機和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大趨勢,市場需要更先進的晶片,所以製造商不可能將投資科技的時間表押後得太多,早晚就要給應用材料生意,購買相關設備。應用材料亦不斷在創新技術,剛剛公佈新式Selective Tungsten技術,晶片在晶體管之間可使用較少連接材料,這種技術可解決晶片性能和功率效率的一個樽頸,帶來很大突破。

應用材料往績市盈率約20倍,明年預測市盈率只有15倍,論到質素和價值,應用材料在科技板塊都是數一數二,股息未來十年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康基醫療值得納入監察名單的3個理由

康基醫療(SEHK: 9997)是中國領先的醫療器械公司之一,最近剛剛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在深入了解了的業務後,我發現了這家公司的一些優秀特質。以下我將詳細介紹其中三個。

1. 堅實的前景

康基醫療是中國國內最大的微創手術器械及配件供應商。

他的主要四大產品類別在中國市場都處於領先地位,分別一次性穿刺器、聚合結紮夾、類一次性電凝鉗、以及可重複使用的穿刺器和鉗類

作為微創外科(MIS)行業的領軍之一,康基醫療在該行業的發展趨勢中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而這個行業的未來前景也相當值得期待預計在2019至2024年該市場以17.2%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大步增長。

不僅如此康基醫療的過往業績也爲該公司的未來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7至2019年之間營收和淨利潤的複合年增長率都相當優越,分別為43%和32%。

2. 超高資本回報

第二個值得提到的康基醫療的高股本回報率(ROE),過去三年這個指標一直居高不下,落在60-73%之間。

個數據意味著股東每投入1.00元人民幣的資本,公司就能產生0.60元人民幣以上的利潤。

這樣的比例明顯高於市面上大多數公司,高出平均ROE 10%左右這無疑康基醫療擁有著非常良好的商業模式。

與我個人而言,我通常會尋找股本回報率在20%以上的公司,而康基醫療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目標

3.經營者持股

我喜歡康基醫療的最後一個理由他的經營者持股的股東結構“經營者持股“是深度參與公司管理的人員同時也是公司的大股東。

在康基的案例中,高級管理團隊持股份額為51%左右。以下是公司所有者結構

資料來源:康基醫療招股說明書

可以看出,鍾鳴先生(創始人兼董事長)和其配偶,申屠銀光女士分別持有康基醫療32.62%以及18.49%的股份。

由於經營者持股的結構公司核心管理層的利益和股東保持一致,有充分的動機為股東實現公司長期價值的最大化

愚人結語

總體來看康基醫療的發展前景,較高的資本回報率,以及管理者持股的模式我個人認爲該公司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選擇

不過當下立即入手可能有失理智,因為其現時估值高達135倍市盈率PE)。謹慎起見,投資者可以密切關注,直到他的價格變得不那麼昂貴為止。

有關台積電在中國迅速成長的半導體競爭對手的4件事

台積電(NYSE:TSM)股票最近創下歷史新高,原因是英特爾(NASDAQ:INTC)宣佈延遲推出7nm晶片,以及AMD公佈強勁的第二季盈利所致。英特爾的7nm晶片延期推出,意味著在製造更微型、更精密的晶片的「生產競賽」中,英特爾仍然落後於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代工企業台積電。台積電最大的客戶之一AMD的生產數據令人印象深刻,突顯了其7nm晶片生產流程的強勁需求

華爾街預計,台積電今年的收入及盈利將分別增長28%及34%,對於一隻預期市盈率為26倍的股票來說,這是極高的增長率。

台積電的前景看似光明,但投資者不應忽略有關其中國日益壯大的競爭對手的四個關鍵事實:中芯國際 (SEHK:981).

1. 中國最大晶片生產商

台積電、三星及英特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

台積電及三星都接受無晶圓廠晶片製造商的訂單,而英特爾主要生產第一方晶片。中芯國際在代工晶片生產商領域遠遠落後於台積電、三星、GlobalFoundries及UMC,排名第五。

台積電去年的收入比中芯國際的11倍還多,但中芯國際仍是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這使得中芯國際成為中美兩國之間不斷升級的科技戰中的關鍵參與者,在這場戰爭中,出於國家安全及貿易的考慮,兩國都在降低對對方技術的依賴。

台灣與美國關係密切,與中國大陸關係卻日益惡化,也可能迫使大陸晶片生產商切斷與台積電的聯繫,台積電在台灣生產其最先進的晶片。

正因如此,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去年一份報告,中芯國際獲得的政府大約相當於年收入40%的援助。
在台積電為討好美國監管機構而取消華為訂單後,中國政府基金最近也增持了中芯國際的上海工廠股份。

2.比台積電落後兩代。

中芯國際最先進的代工廠可以生產14 nm晶片,但這些晶片比台積電落後了兩代,台積電於2016年開始生產10 nm晶片,於2017年開始生產7 nm晶片。

中芯國際於上一季只有1.3%的收入來自14 nm晶片,6.5%的收入來自28 nm晶片。其絕大部分收入來自較舊的節點,其中40/45 nm及55/65 nm晶片佔其接近一半的收入。中芯國際難以馬上趕上台積電,但政府不斷增加的援助可逐漸縮減兩者的差距。

3.台積電曾經是中芯國際的第三大股東。

台積電此前起訴中芯國際涉嫌竊取商業機密。這場長達八年的法律戰在2009年以台積電的勝利告終,當時中芯國際創始人辭職,台積電獲得了競爭對手8%的股份。

窗口中顯示股價。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10年,台積電行使購股權,將其持股量增至10%,令其成為中芯國際第三大股東。這些股權確保兩家公司之間有較友好的競爭,但去年貿易緊張形勢不斷升級,中芯國際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除牌,其後台積電出售其大部分股份──這表明短期的休戰可能已經結束。

中芯國際保留在香港的上市地位,最近在上海科創板指數再次上市,集資66億美元,成為中國內地近10年來最大型的上市項目。

4.中芯國際仍須依賴美國

中芯國際可能是中國最先進的代工晶片生產商,但其收入及晶片生產技術仍然依賴美國。

於上一季,中芯國際25.5%的收入來自美國晶片生產商。其最大客戶之一是高通(NASDAQ:QCOM),高通透過合資企業持有中芯國際股份。中芯國際生產高通的低端驍龍晶片,台積電則生產高通的高端7 nm晶片。

美國商務部尚未將中芯國際列入與華為及其他中國科技公司的貿易黑名單。
然而,新規定禁止外國公司使用美國技術向黑名單上的公司供貨。這些要求迫使台積電取消華為的訂單,並可能令中芯國際──中芯國際在其供應鏈中使用美國技術──放棄華為,或因為藐視美國法規而有被列入黑名單的風險。

台積電投資者是否應該關注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起初似乎不會對台積電構成重大威脅。中芯規模較小,技術不那麼先進,較容易受到貿易戰的影響。然而,這場科技戰迫使中國政府加大對中芯國際的投資,這些資金可能會在未來10年令這家落後的企業躍升為台積電及三星的強大競爭對手。

要分散投資這家新加坡銀行可買嗎?

華僑銀行(SGX: O39),又稱OCBC,是新加坡主要的三家銀行之一。 另外家分別是大華銀行(UOB)和星展銀行(DBS)。

銀行最近公2020年上半年收益。以下是筆者投資者整理的五大要點我們先看看數據

數據結果

以下是華僑銀行最新財關鍵財的快速總結。

資料源: 華僑銀行業績

總體而言我們可以看到,Covid-19大流行期間疫情的衝該銀行所有指基本同比下降的趨。這裡有五點特別值得一提。

首先,總收入方面同比下降3%,這部分下滑主要是由於投資收入下降和保險業務的未變現損失。

淨利息收入(NII)同比持平,這是由較高的貸款資產被較低的淨利息差額(NIM)抵消而帶來的結果

其次,由於資產減損和備增加,淨利潤驟降42%。前者上升了145%,後者更是增加了約18倍。

雖然這些數字結果並不好看,但有一點還是值得欣慰,那就是該銀行2020年上半年的淨利潤仍然是正數。

第三,華僑銀行第二季度業績較2020年第一季度的表現更爲強勁,總收入、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分別增長5%、9%和5%。這表明,儘管受Covid-19疫情持續影響,華僑的運轉仍然良好。

第四,銀行宣布中期每股股息0.16,低去年同期的每股0.25新

重要的是,華僑銀行在2020年上半年依然保持了非常良好的資本況。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普通股級資本充足率(CAR)、資本充足率和總資本充足率比率分別14.2%、14.9%和16.4%。

這些比率均遠高6.5%、8%和10%的監管要求,面説明了,華僑銀行完全有能力安然度過近期的挑

買5G股前要知道的一件事

全球首個5G網絡已於一年前完成部署,但Gartner預計,今年僅得10%的手機能支援更高速的網絡。5G手機選擇有限、覆蓋範圍較小和月費較貴將令這個新興市場的短期增長受制。

不過,在克服這些發展時期的障礙後,該公司預計,到2023年將會有56%的手機支援5G網絡。5G網絡還將透過無線晶片將醫療保健、自動化工廠、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國防系統和無人駕駛汽車等其他領域連接到物聯網

Grand View Research預計,全球5G服務市場在2021年至2027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3.9%,將成為多間晶片製造商、無線營運商和電子設備製造商的關鍵增長市場。筆者最近重點介紹了這板塊最值得買入的幾隻股,包括愛立信(NASDAQ:ERIC)高通(NASDAQ:QCOM)Skyworks Solutions

但在「出手」前,投資者應了解一個關鍵議題:美國和中國之間不斷升級的科技戰及其對5G市場的影響。

為何美中兩國會在5G網絡上衝突?

中國仍然非常依賴美國的技術。該國大部分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仍採用英特爾(NASDAQ:INTC)的CPU,而大部分智能手機均採用高通(Qualcomm)的晶片組,美光(Micron)亦在中國銷售一大部分記憶體晶片。

過去,多間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簽署合營協議,以打入中國市場。美國聲稱,這些交易迫使部分美企將其知識產權轉讓給中國的合作夥伴。

A visualization of network connections across a city.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為減少對美國供應商的長期依賴,許多中國科技公司加大了自主研發零部件的力度。當中的一些公司(包括華爲在内)是由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領導。其他公司,如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則得到中國政府的直接投資

近年來,中國的晶片製造商已研發出自己的CPU、流動設備晶片組、記憶體晶片和其他核心零部件。這些晶片的性能一般不及美國的同類產品,但兩國在某些關鍵範疇的差距正在縮小。

電訊設備市場就是其中之一。據Dell’Oro Group的數據,有三十多年歷史的華為去年以28%的市佔成爲龍頭。華為正協助無線營運商在全球推出5G網絡,而其亦是全球最大型的5G手機生產商之一。

美國聲稱,華為在5G領域的野心及其據報與中國政府的連繫對美國構成安全威脅,因中國可獲取受保護的網絡和個人數據。因此,美國試圖透過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來妨礙其進展。該黑名單禁止美國公司(或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公司)向華為出售產品。華為一再聲明,其爲私營公司,「沒有第三方」持有公司任何股份,包括中國政府在內。

為何投資者必須關注這場「戰爭」

這場大戰將從三大方面影響投資者。首先,若有更多國家仿效美國的做法棄用華為的設備,華為在電訊設備市場的兩大勁敵愛立信和諾基亞 (NYSE: NOK)或取得更多5G合約。不過,這些收益或被在中國所損失的合約所抵銷,例如今年較早時諾基亞便失去中國移動的5G合約。

其次,這場戰爭對英特爾和高通等在華取得可觀收入的美國晶片製造商構成長期威脅。英特爾最近將其數據中心晶片的生產轉移至中國,以免受貿易黑名單牽連,而高通最近亦向美國政府提出請願書,要求政府容許其繼續向華為銷售晶片。若這些權宜之計失敗,兩間公司或會失去大量訂單。

最後,美中之間日益加深的分歧突顯出華為、字節跳動和騰訊等中國企業在海外擴張時面臨的重大挑戰。只要其他國家的政府不信任中國,這些公司便很可能難以證明自己不受中國政府控制、影響,又或服從於中國政府。

重點

對許多公司及其投資者而言,5G市場意味著一個利潤豐厚的增長機會。然而,多間公司可能會被捲入這場中美貿易戰的戰火之中,因此投資者在假設所有相關公司都可從5G熱潮中賺錢之前,宜先做足「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