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自由文壇

真人真事 : 一個沒有臉的人

真人真事 : 一個沒有臉的人
The Man Without A Face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由Paul Harvey所寫的,請轉寄給你所關心的朋友,相信他們會被啟發及被深深的感動。你會十分訝異這位年輕人是誰及後來的成就。

(請耐心讀完故事內容再看最後的部份,請您一定要看!)

許多年前,有位勤奮的男子為了工作機會,將他的家庭從美國紐約遷移到澳洲。在家庭成員裡,有位年輕的英俊兒子,志願成為馬戲團裡的空中飛人或演員。這位年輕人在等候合宜的馬戲團工作,或舞臺管理員工作出現前,先在當地臨近最壞社區的造船廠工作。

某一個下班的夜晚,這位年輕人被五位歹徒搶劫財物。當他激烈的反抗時,這些歹徒困住他,並狠狠的打攤他。他們用靴子搗爛他的臉,猛踢他,用汽車大鎖殘暴的擊傷他的身體,意欲置他於死地。當警察事後發現他倒地時,都以為他早已斷氣,隨即聯絡殯儀館人員前來處理屍體。

在前往停太平間時,一位警察赫然聽到年輕人喘氣之聲,立即將他送往醫院的急診室急救。當他被放在擔架上時,一名護士驚恐的回憶說,這個年輕人已經沒有完整的臉了。兩個眼窩被打爛、顱骨及手腳骨折挫傷、鼻子幾乎是懸掛在臉上、牙齒全部被打掉、下巴也幾乎從顱骨撕裂。 雖然他終究活了下來,卻在醫院裡住了一年多才出院。當他終於出院時,他的身體或許已康復了,但他的臉卻難看的令人作嘔,他已不再是那個人人稱羨的英俊小子。

當這個年輕人開始找工作時,因外貌令人卻步而被所有人拒絕。一位雇主建議他加入馬戲團裡的畸形人表演,稱為[沒有臉的男人],他也照做了一陣子,然而公司裡所有的人都不願意看到他,令他有過許多次自殺的念頭。這種情形持續了五年之久。

有一天,他經過一間教會時想尋求一些安慰。當他在教會時,有位神父看見他在教堂椅子上哽咽啜泣,神父對他產生憐憫之心,並在教會裡與他深談。神父深深被他感動,到一個地步,說若他承諾成為一個好天主教徒,並相信上帝的慈愛憐憫會釋放他的痛苦折磨,神父會盡他一切所能的,恢復這個年輕人的生命及尊嚴。

年輕人每天到教會參加彌撒及領聖餐,並感謝上帝拯救他的性命,只求上帝賜給他平靜安穩的心及恩典成為祂眼中最好的人。

神父透過人脈關係為他安排澳洲最權威的整型醫生,亦是神父的摯友,為他免費整型。醫生自己也深深被這位年輕人所感動 – 在歷經生命慘痛遭遇的他,對生命所展現出的愛及幽默。

整型手術是奇蹟似的成功,包含最好的牙科手術。這位年輕人成為一切他承諾上帝的樣子。上帝賜給他一位又美又良善的妻子、許多小孩、及成功的事業,在一個對他而言,最遙不可及產業。「若非上帝恩典,及關心我的朋友,所給予我的幫助,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他常公開承認的見證。

這位年輕人是…..梅爾吉勃遜

他的生命激發他製作”一個沒有臉的人”電影影片”。我們應欽佩及欣賞他身為一個敬畏上帝的人,一個政治保守派,及一個有真實勇氣的範例。

************************************************************************************

當他經過了無數次的整形, 也因著他演藝的才華, 他登上了國際的舞台, 他也非常成功的成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演員, 但他的內心還是記得他當初跟神許的願. 有一天上天給了他一個機會, 讓他用他的新生命回報神給他這一次重生的機會, 他毫不考慮的接下了這個腳色, 這部片子正在全世界轟動中, 也希望你跟你的朋友也來一起觀賞這個感人的電影, 並讓你了解這個感人的電影的背後, 那在真實生活中上演的那齣戲….

片名 : 耶穌受難記

故事主角 : 梅爾吉勃遜

分享經歷

我們的兒子患了血癌
廖啟智陳敏兒體悟生命的真諦
李錦洪
從威院的兒童隔離病房被請出來,耳邊盡是兒子叫痛的淒厲喊聲,敏兒肝腸寸斷,虛脫倚在醫院冰冷的牆壁,向上帝發出戰敗的呼求:「讓他死了算!」   噩夢在幼子文諾剛過三歲生辰後不久開始。淡出娛樂圈以專職母親自居的陳敏兒,發覺兒子發燒久久不退,家庭醫生囑她到醫院驗血,以策安全。做母親的心知不妙,醫生經化驗後證實,文諾是患上了血癌。從此,這個本來幸福、快樂、健康的五口家庭,就一起走了一條抗癌路。   貼身照顧兒子的困倦,病情的嚴峻,令敏兒一度質疑上帝的殘酷無情,終而體會到愛無盡頭,信有所託,望有明天的奇異恩典,上帝在她的軟弱處顯出剛強。作為丈夫和父親的啟智,沉著在戰,忙而不亂,肯定生命因苦難得以完全。
「第一個星期還可以強作鎮定,許多以前唸過的聖經教導,都浮跳出來安慰自己,總以為在懇切的禱告下,上帝會以奇妙的手醫治我的兒子,就像許多生命的傳奇見證……」

那是O三年的溽暑七月天,陳敏兒與廖啟智這對藝人夫婦,在安穩的生活航道上碰上了冰山。
「血癌」兩個字實在太嚇人,在電影與戲劇中的淒涼情節竟成為現實的煎熬。當敏兒的信心資本撐過了個多星期,文諾的病情每況愈下,由於對藥物反應欠佳,醫生把他升級為「高危」,意味著康復率降低了,更沒有神蹟在此刻顯現。文諾幼嫩的生命,要承受更重的化療。
病況高危意外頻生
「第一個月的療程,因骨髓問題,斷了又續,好不容易符合用藥的條件,老二的水痘又傳染給弟弟,記得在醫院病房前有嚴詞警示,如病童出水痘必須馬上通知醫生,可見情況的嚴重……」文諾終於被送進傳染隔離病房,一處被敏兒形容走入沙漠無水之地,卻又要不眠不休地陪過孩子經歷最痛苦的十數天,她的精神與信心幾乎崩潰。
在出水痘前,文諾需要每天用藥六至八次,每次長達一小時,醫生在他的小手開了一條導管,希望減少皮肉之苦,透過導管抽血、落藥;不幸的事故繼續增添孩子的痛楚、母親的痛心--導管不知怎的栓塞了,翌日更被護士無意中剪斷,醫護人員唯有在血管直接落藥,每次都折騰近一小時,母親的心就在孩子喊痛與哭聲中跌至谷底。
「醫生把我請出病房,不忍見著孩子受苦,我的心痛碎了。我質疑所信的神為何如此殘忍,麻木不仁,竟讓小孩子受這麼多的苦,我不要再信祂了,就讓孩子死了算……」
敏兒記得那一天,陽光亮麗,從威院外望,有山、有樹、有人家,地球仍在轉動,一切運作正常。一陣激情過後,她拭乾眼淚,闔上眼睛,默想到耶穌釘十字架的景象,神的愛子,捨命人間,親嚐世界的苦難,祂在十架上受刑,豈不明白世人的眼淚與痛苦?這犧牲大愛的付出,為的是帶來安慰、盼望與信心。
「我的恩典夠你用!」神的話說把陷落在生命低谷的敏兒喚醒過來,抖擻精神,繼續把孩子緊抱在懷中,說一聲「真的愛你」。
撒但要我離開上帝
威院的癌症中心兒童病房,每一張床都是一個夢魘。父母親人憂悒的面容,彷彿在生命的驚濤中,等待奇蹟的出現,難得見到笑靨。
然而在一間被醫護人員形容是「最快樂的病房」,患病的是一個兩歲多的小女孩,她的母親每日教她用普通話唸唐詩。每當醫生巡房,護士用藥,就成為小女孩的表演時間,用純稚的童音驅走病房的沉鬱。其實,每個留院的孩子都會哭叫,只是文諾喊的最歇斯底里,最不能收聲,強烈的對比,令敏兒有點「感懷身世」,她把這個令醫護縐眉的孩子抱緊在懷中,一節經文在心中浮起:「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
有一位神,創始成終,愛我到底。
已故楊牧谷牧師的遺作《再生情緣》,是許多患癌者得力之源。
唯有真正經過水深火熱的抗癌苦路,才能體會生命的愛與痛。
敏兒開始從生命的深層真諦去詮釋苦難的無奈。楊牧谷說過:「癌症是反創造的,並非來自上帝,乃是來自魔鬼撒但,為的是叫人離開上帝」,自己就在這愛與痛的邊緣幾乎跌倒了。
重新得力的結果,令她懂得以屬靈的眼光,體貼的心腸面對現實的熬煎。
細味人間萬家燈火
在醫院伴床的日子,她常倚窗眺望沙田的景象,在灰心失望的日子,眼前的萬家燈火是莫大的諷刺,她質疑何必選中我,而人們卻可以一家團聚,享盡天倫,說不出的埋怨、失落。當上帝用恩慈的手撫平她內心的傷痛,差遣眾多的人間天使帶來無盡的祝福與支持,眼前的景象無異,自己卻用心去透視——每個家庭,每盞燈下都有他們的生命故事,不同的難處與痛苦。回憶文諾出生時,生產過程非常凶險,母子幾乎喪命,豈不是上帝的恩典保守過來。
重拾平安與信靠,她向上帝發出至誠的祈禱「主耶穌,我愛祢,撒但攻擊我,要離開祢,但牠會全然失敗,主必全勝」,終於明白到,這不只是一條抗癌的歷經,更是屬靈的戰線。要打贏勝仗,必須有更強的裝備與鬥志。
「從我重新檢視生命的時候,才發覺過去一直被憂慮綑綁,凡事都驚怕、緊張,逃避生命出現的一切苦難與醜惡。上帝讓我學習到艱難的功課,就在我的軟弱中,擊碎、重建,成為剛強。」
當孩子患病的消息傳開後,教會的禱告網成為這個家庭無形而實在的支持,總不能忘記家中的男人一向寡言、沉默的智叔——廖啟智。
有苦有缺生命完全
當敏兒廢枕忘餐,幾乎片刻不離陪伴文諾經過痛苦的療程,家中的大小事務,都由智叔一力承擔:接載孩子,送飯送湯,向傳媒報道病情,安慰各方友好,守住家庭的大後方……,更是那個神經衰弱的妻子最大的支持與安慰。
他曾為兒子的病,大哭一場,比敏兒哭得更利害。
只是,他比任何人都樂觀,「這條路,一定行得過」。
問智叔:「兒子的病,對生命有何體會?」
他說:「有苦,有缺,令生命更完全。」
九歲的長子文哲,在母親最煩燥、低落的時候,提醒她要一起為弟弟禱告,都令這個家庭透發出希望的陽光。
現在,這對藝人夫婦更運用上帝賜予最大的戲劇恩賜,創作了戲劇療法,透過毛毛公仔,扮演不同的角色逗兒子說話,讓他說出所愛、所想、所求、所懼。
黑夜未盡,醫治患血癌孩子的醫生,從不敢輕易承諾痊癒的機會有幾多。但那位負傷的治療者,體貼和鑑察人心的主耶穌卻應許過:「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第八六三期,二OO四年三月十四日

花販的話 (我很喜歡喔!)

花販的話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幾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

愈是顏色豔麗的花愈是缺乏芬芳,

他的結論是:

「人也是一樣,愈樸素單純的人,

愈有內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聞得到,

他的結論是:

「因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聞不到夜來香的香氣。

如果一個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靜,

就會發現夜來香、桂花、七里香,連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清晨買蓮花一定要挑那些盛開的,

他的結論是:

「早上是蓮花開放最好的時間,

如果一朵蓮花早上不開,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開了。

我們看人也是一樣,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志氣,中年或晚年就更難有志氣了。」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愈是昂貴的花愈容易凋謝,

那是為了要向買花的人說明:

「要珍惜青春呀,

因為青春是最名貴的花,最容易凋謝。」

有一位花販告訴我,

每一株玫瑰都有刺,

他的結論是:

「正如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份。

愛護一朵玫瑰,並不是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

只能學習如何不被它的刺刺傷,

還有,如何不讓自己的刺刺傷心愛的人。」

還是有兩個機會

還是有兩個機會

有點像達賴喇嘛說的西藏諺語:

「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

希望大家在努力與忙碌之餘,也能換個角度去看待事情……

有個年輕人,屆逢兵役年齡,抽籤的結果,正好抽中上上籤,最艱苦的兵種—海軍陸戰隊。

年輕人為此鎮日憂心重重,幾乎已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

年輕人深具智慧的祖父,見到自己的孫子這付模樣,便尋思要好好開導他—

老祖父:「孩子啊,沒什麼好擔心的。

當了海軍陸戰隊,到部隊中,還有兩個機會,

一個是內勤職務、另一個是外勤職務。

如果你分發到內勤單位,也就什麼好擔心的了!」

年輕人問道:「那,若是被分發到外勤單位呢?」

老祖父:「那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本島,另一個是分發外島。

如果你分發在本島,也不用擔心呀!」

年輕人又問:「那,若是分發到外島呢?」

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後方,另一個是分發到最前線。

如果你留在外島的後方單位,也是很輕鬆的!」

年輕人再問:「那,若是分發到最前線呢?」

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站站衛兵,平安退伍;另一個是會遇上意外事故。

如果你能平安退伍,又有什麼好怕的!」

年輕人問:「那麼,若是遇上意外事故呢?」

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受輕傷,可能送回本島;

另一個是受了重傷,可能不治。如果你受了輕傷,送回本島,也不用擔心呀!」

年輕人最恐懼的部分來了,他顫聲問:「那……若是遇上後者呢?」

老祖父大笑:

「若是遇上那種情況,你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倒是我要擔心,那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場面,可不是好玩的喔!」

人生擁有的,是不斷的抉擇。

端看您是用什麼態度,去看待這些有賴您決定的無數機會。

能夠綜觀每件事情、每個問題的正反兩面(或許有更多面),

您將發現,內心最深沉的恐懼,

也在所有狀況明朗了解之後,將會自行化為烏有。

PS.您也有兩個機會

是將這封信轉寄與別人分享,或是深深內省,獨自收納!

只要向著陽光就看不到陰影

充實心靈的糧.也是一種幸福

世上有很多事情是不能講的

世上有很多事情是不能講的…

因為這個世界的運轉方式,所以有些事情不能講。

有錢不能講,因為會被搶;沒錢不能講,大家怕你來借。

工作順利不能講,會被嫉妒;工作不順不能講,人家會覺得你能力不足。

運氣好不能講,會破功;運氣不好不能講,會被當成掃把星。

愛情順利不能講,走在路上會被很多人怨恨;愛情不順不能講,會被拉進無奈的單身俱樂部。

減肥成功不能講,人家會問你花多少錢吃多少藥去哪裡當最佳女主角;
減肥失敗不能講,因為自己也不好意思講。

想要的東西不能講,人家會覺得你貪得無厭、不知自我長進;

不想要的東西不能講,人家會覺得你敬酒不吃吃罰酒。

快樂不能講,人家會覺得你得意忘形;悲傷不能講,除了節哀不會有其他更新的形容詞。

想要得到指導不能講,人家希望你獨立作業;想要單機運作不能講,會被抱怨不懂協調、真不合群。

電腦很強不能講,很多人會來拉你去幫他維修;電腦當機不能講,同學忙著打報告,怕你來借。

吃飽了不能講,可能人家正要請你去吃大餐;肚子餓不能講,會被以為是要飯的。

很爽不能講,到處都有人不爽;不爽不能講,沒有人想聽不爽的話。

白天想睡不能講,會被當作被豬附身;晚上睡不著不能講,朋友怕你打電話吵他。

會什麼不能講,會變成自我吹噓;不會什麼不能講,會被當作無能。

實話不能講,會被認為不懂圓滑;客套話不能講,人家會說你真是虛偽。

心裡沒話不能講,會有很多人來跟你講他的心裡話;心裡有話不能講,因為沒人有地方裝。

事實不能講,太多人承受不起;謊言不能講,誠實是一種美德。

我愛你不能講,講了就沒有退路;我不愛你不能講,怕自己遭遇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