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靈修

全職媽媽的樂趣 ~ 關邱少芬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亦如天下的父母一樣,期望子女健康快樂成長。今天越來越多年青夫婦選擇不生育,為的是要有更多的自由。但我因著自己可以成為母親而感恩,亦很享受育養孩子的歷程。正如父親在我出嫁那天對我的訓勉:「若不曾生養孩子,人生就不算完整。」今天我更實實在在的體驗到,養兒育女使我經歷了豐盛人生。

我實在很享受作全職家庭主婦。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認為做家庭主婦是一個召命,但我卻認定這是我的份。我非常感恩,我有個幸福家庭,我更感恩的是可以全心全意照顧孩子,陪伴著他們成長,見證他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這確是莫大的恩典!

我認定親職無可代替,當我懷第一個孩子時,就辭掉工作,決心全然投入作一個全職媽媽。我認識到1至6歲是孩子最重要的塑造期。如何將一個如一張白紙的小小生命,模塑成我們心中理想的孩子?儘管我如何用心去學,也難免有失誤,如此跌跌撞撞又走到如今。但總括體驗,還算是歡多愁少。

大女兒自幼乖巧懂事,小兒子活潑開朗,兩姊弟相差兩歲七個月,異常投契,相親相愛。每晚當姊姊在房裡埋首用功,弟弟就一聲不響地爬上姊姊的床舖看書陪伴。偶然外出,姊姊會特意選購一些弟弟愛吃的零食,叫弟弟樂上半天。但凡姊姊認為對的,弟弟也都追隨,這亦令做姊姊的很有成就感。時至今日,姊姊無論旅遊到那裡,也不會忘記給弟弟帶份禮物。看見他們如此相處融洽又懂事,為母的甚是欣慰!

家是凝聚愛的地方,孩子都愛窩在家中自得其樂。閒來姊姊愛造甜品美食,弟弟則在旁協助,令我家時有驚喜!一家人喜愛大自然活動,但凡香港的郊野,也幾乎留下我們的足跡。除此以外也愛看電影,特別喜歡討論劇情,我們稱之為:從電影看人生。這亦有助彼此的溝通,原來大家可以如此親密,也可以有不一樣的觀點,讓孩子學習接納,互相尊重與聆聽不同的意見,這也成了我家溝通的文化。閱讀也是我家的重要嗜好,孩子還小時,各自看喜好的書,現在一家人卻可以分享同一本好書,這真是一種樂趣。

說到樂趣,沒有甚麼比得上見證子女由牙牙學語的小毛頭,變身成為父母般高的小大人。究竟他們將變成何等模樣?更叫人玩味!

隨著時間流轉,子女亦已步入青少年期。雖然相處模式不再一樣,而作為母親的我,也走到人生不一樣的階段,是放手的時候,把一切對子女的掛慮,學習交托在禱告中。因為我明白,無論自己如何愛他們,也不能保護他們一世,惟有神才是他們最終的依靠。無論他們長得再大,都是爸媽心目中永遠的寶貝!而為人父母最大的安慰,莫過於看見子女學業有成,做個有品格、重承擔、合群又珍愛生命的人。期盼他們成為光明之子,一生得蒙神的眷佑!

樂趣背後的承擔 ~ 郭鄺萍貞

餵孩子吃奶是樂趣?親子沐浴是樂趣?一家人到公園玩是樂趣?可是,當孩子生病、反叛或成績欠佳時,仍有樂趣嗎?我認為樂趣的背後蘊藏著承擔、期望與滿足。在計劃生兒育女的一刻,便已經承擔了教養和陪育下一代的責任。而且務要一生肩負,不離不棄。既已定下目標,便要努力按著預期的步步伐前進。無論路途是順利或艱辛,只管竭盡所能,便可以享受到由衷發出的滿足,那麼每時每刻,每一個片段都會是樂趣無窮。

記得初為人母時,生活起了很大變化,無論在心理、生理、以致育嬰技巧及家事常識等,通通都要重新適應。幸虧當時有親人同住,除了減輕了家務的負擔外,也在不知不覺間吸收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從上班一族退下來,變成徹頭徹尾的家庭主婦真不容易,照顧嬰兒的初期,根本忙得無暇去想別的。可是,掙扎和試探卻陸續湧現,例如生活沉悶、少參與社交活動、缺乏私人空間及不能像從前般裝扮自己等等,都曾使我情緒低落,或感到不甘心。然而,愛顧人的神卻在人孤單軟弱的時候,提醒我投入祂的懷抱,隱藏在祂的蔭下,在寧靜安舒當中,我得以向神傾心吐意、反思整理、重新得力,並且肯定了自己的價值,接納了自己的新角色。「承擔」使我更懂得親近神,單倚靠祂。

樂在與新生命一同成長的日子很快便過去,孩子入學了,我也得以享受片刻的空閒。眼見孩子開始投入群體生活,學習與別人相處,漸漸建立個人的思想,身為母親怎會不感到快慰?尤其是當孩子熱愛聽聖經故事,意志堅定的承認耶穌是救主,又常常親手製作心意咭送給爸媽時,你能不感動嗎?望子成龍固然是父母的期望,但深知道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他獨特的位置和角色。除了陪養高尚的品格外,還要誠懇盡責,力求上進,最重要的是得著智慧的開端:敬畏耶和華。

孩子漸長,由昔日的順從變成對抗,情緒由平靜變成波動,有時活潑開朗,有時沉默寡言。一旦我錯誤地強行征服,挑起爭端,以致大家情緒失控的話,後果將會是破壞性的,「如何明白孩子心」成為我最大的難題。在極度擔憂及徬徨無助下,我只有祈求神的幫助,指引前面的路,賜我信心,相信神必定看顧比麻雀更貴重的生命。

今天,我能夠跟十六歲的兒子無所不談,同心為升學的抉擇祈禱;跟十歲的女兒論盡交友之道,一齊面對青春期的變化。當中經歷了相處技巧的琢磨和忍耐的操練,並要確立行事為人的基本原則,就是不能離開真理,更不能向罪惡妥協。

往後的人生必定還有很多驚濤駭浪,或令人憂傷痛楚的日子,但願能透過生命的延續,跨越障礙,真正享受成功帶來的滿足,使跑向標竿的過程更有樂趣。

養育子女豐富了我的生命 ~ 李嘉琦

我是一個很樂觀的人,由於相信耶穌,有著永生的盼望,也更熱愛和珍惜生命。兩年前病後康復過來,當想到我今天能夠繼續活著,就已滿有幸福的感覺,知道應該心存感恩,發掘生命的樂趣,回想過去養育子女,真感受到生命的成長的奇妙。

養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職,子女在成長中亦會帶給父母無限的喜怒哀樂,我有幸作為兒子曦明和女兒咏絃的爸爸,過去伴著他們成長,令我充滿美麗、甜蜜、有趣及具啓發性的回憶。我的子女大大豐富了我的人生!

男孩子大多活躍好動,兒子曦明自小已很喜愛踢球,在他嬰孩時期學行的階段,在我扶持之下,已愛亂踢放在地上的小皮球。他日漸長大,在球塲上亦成為我的良伴,許多一起奔馳、一同歡笑的時光,都是我難忘的回憶。兒子反應頗快,對身邊事物很好奇,每當他向我提問時,我都樂於回答,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我與兒子的心緊緊相連,陪伴兒子成長亦增進了我教導學生的技巧,還記得父子一同踩一部單車,圍繞城門河畔暢遊,那種另類的浪漫和温馨,回想起來,總是十分回味!

小女兒咏絃天性樂觀,經常笑臉迎人,甚得大人的喜愛,加上她聲音悅耳、口齒伶俐,說起嬌嗲話來總逗得爺爺及爸爸媽媽甜在心頭;莫看她個子不太高大,但運動潛質卻是頗為優越的,在中、小學時,不論跑步或游泳她都總是名列前茅。此外,她又富有音樂恩賜,唱歌彈琴時總令我這個作音樂教師的父親引以為傲,今天,她與哥哥都經常透過音樂事奉與人分享神的愛,回想當年培養他們學樂器,晚上一家人唱詩歌、談天說地的生活,我更感到上帝真的待我不薄;衪讓我既能享受到兒子的聰敏機靈,又可以擁抱那常願依靠在我身傍的女兒,令我有著無限的親子温情!

子女成長時,總會有許多學習上的問題,我感謝太太在這方面大大的幫了我一大把。她是滿有培育幼兒的智慧,過去幼兒工作的經驗,令她很清楚兒童成長時最需要的是甚麽。太太頗有方法和耐性去引導兩個幼小子女學習如何解决生活的問題,又能生活化地培養他們獨立處事的能力。因此他倆年紀雖小,許多日常生活的事務卻都已能自律、獨自去處理;由冲凉、洗頭、收拾書包以至定時做功課、温習或練琴等等,兩個小寶寶自幼已養成了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既能獨立、有條理地處事,也勇於嘗試新事物。這些能力對日後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太太是功不可沒,我是充滿感恩和感到幸福的。

作為爸爸的我,平日最喜愛陪孩子玩耍,轉過來說我喜愛孩子陪我玩耍亦無不可!我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一有機會,就設法想一些有趣的主意跟子女玩樂。由於當時家居赤柱學校的宿舍,附近黄蔴角小公園的木馬、聖士提反灣的沙灘、淺水灣的薄餅店、甚至遠至太古城歡樂天地內的波波池,都成了我們的好去處,留下了我們親子歡樂的笑聲和許多快樂的足印。

現在孩子已長大了,回想起來,我總是很慶幸能及時擁抱子女的童年,讓他倆的童真、童趣豐富了我的生命,一起快樂地渡過這十多年的日子。而我相信,當親子相聚時,透過玩耍不但親情能漸漸增長,家長亦可以趁機教導他們一些生活的常識和處事的條理,這種親子的溝通是金錢也買不到的,我真慶幸能珍惜這段美好的時光,若你也是為人父母的說,我切切的鼓勵你及時擁抱子女的童年!

光陰似箭,他倆現已長大成人,在海外升讀大學,所謂「在遠份外親」,做父母的難免常常記掛他們。每當想起過去育兒的日子,真是樂趣無窮,現在看見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熟處事的模樣,我就滿心感恩,甚至心花怒放!當孩子年幼時,我與太太都很樂意多花時間與他們一起,從親子閱讀、同玩遊戲、齊打遊戲機,泳池同嬉水、以至日後組成家庭詩班,在教會聚會中全家一起獻詩,都令我們一家人的心緊緊地扣在一起,令我難忘,令我感到生命的豐盛。

現在,我的子女已長大成為年青人了,他們會有年青人的需要,也將會面對不同的問題,我與太太也要學習做年青人的家長了,願主賜我和太太有智慧,能順利轉型去迎接新的挑戰,在這短暫的人生中,能繼續體驗為人父母的喜怒哀樂,過去養育子女的體驗也將常常存記在我心裏,成為我甜蜜美好的回憶及生活的力量。

孩子,謝謝你們。透過養育你倆,大大豐富了爸爸和媽媽的生命!願你們因著信賴主耶穌,像我和媽媽一樣有永生的盼望,更熱愛和珍惜生命,體驗生命的奇妙,祝你倆幸福!

可愛的女兒 ~ 楊偉明

我於1985年結婚,次年妻子進入神學院就讀。接著的一年,我也放下工作修讀神學課程。那時我們不打算生育兒女,因為恐怕影響學業。畢業後開始在教會服事,忙得沒有時間思想養育兒女的事。但我們祈求神在合適的時間賜給我們下一代,等候了兩年多,突然知道神已應允禱告,祂賜給我們一個可愛的女兒!

由於我們夫妻二人都全時間事奉主,可以照顧女兒的時間比其他在職的父母較少。感謝神!祂明白我們的處境,祂使女兒的成長蒙恩。女兒出生後很快便不需要半夜進食,接著的日子,在進食方面十分合作,使我們省卻不少照顧的心力。看著她健康地成長,流露著喜悅的性情,父母親當然非常快慰!

我的女兒自小便接觸聖經,因為每天晚上我們都會講聖經故事給她聽,然後她安然入睡。就讀幼稚園時,她會問我一些聖經問題,當我解答了她的問題後,我發現這些接觸使她開始信靠神!在她兩歲時,我的腦部出現腫瘤,她可能失去父親。當我在手術前聽到女兒在床上為我禱告時,我的眼淚不期然流出!兩歲的女兒可以開聲為我禱告,這是何等歡欣的事!

我康復後,父女的感情更進一步。她四歲時我開始帶她出外旅遊,不知不覺她已去過不少地方。我們從她口中體會她從接觸外邊世界的領受,深信她的眼光擴濶不少。在她的生命歷程中,她學習了父母樂於與人相處的胸襟,在學校中她成為一位親善大使。我自己體會「代代相傳」的奇妙,亦深信神樂意使用我的女兒。她的生命與我是互動的,她每天的經歷,「喜與悲」、「樂與怒」都成為我們談話的內容的一部分。父女的生命連繫是無比的快樂,我知她會長大自立,但我們的父女情,一生不會終結!

她已經十三歲了,可能她已接受了家中只有她,沒有弟妹。其實神賜下女兒後,我的父母時常問我,他們幾時會有男孫。我的父母有五子一女,男多女少時,不期然偏愛獨女。他們也慢慢地接受這個事實,沒有再給我壓力。但當女兒問我為何沒有弟弟或妹妹,我亦體會她的孤單,希望家中多一位成員。但我們告訴她, 神已經垂聽我們的禱告,祂的安排是最美好的。

看著當女兒日漸成長,我心中充滿感謝。作為教會牧者,可以抽出來照顧子女的時間實在有限,但神在暗中的幫助和保守,叫我更體會神愛我的女兒,祂的大能是何等奇妙!女兒在基督教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成長,認識神,相信主耶穌,生命得以建立,這都是神的愛臨到我們的家!我稱她為可愛的女兒,作為她的父親,我深切的明白她是神賜給我的產業!

身分轉變時 ~ 吳庭樑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大家可有留意當男人變了丈夫,女人變了妻子後,會有甚麼變化呢?嘿!有趣嗎!身分改變、角色增加、生活適應,連帶朋友圈子、人際關係都不同了。最重要是個人內心世界,也起了根本的變化!這裡不妨來觀察和討論吧!

男人變丈夫

他變得很有責任感,從此要負起養家、照顧身邊這位女士,男性荷爾蒙也提升了不少。
雄糾糾的他,連聲線也變得沉厚,每日都認真的上班,處事也踏實了。
他忽然仿效自己的父親,對妻子的要求像對媽媽那樣。
開始囉唆,有點婆媽,閒來瑣瑣碎碎,也管家事。
漸漸他的本我回復了,生活習慣不再遷就人,鞋襪杯盤隨手便拋下。
看似老成的他,晚上有自己的應酬,原來某些死黨仍經常來往。
然而,裡面的小孩仍舊很稚氣,要女人呵護,餵他吃葡萄,還得催他洗澡。
人變得現實了,眼中最重要的是錢、性欲、飲食、娛樂,愛情以外總希望擁有個人事業。
對妻子家人顯得較不耐煩,看自己是外人一個,只對岳母、小姑們興趣大些。
對身分接受程度飄忽,時而強烈時而淡薄,明顯例子是不願加入教會的伉儷團。
女人變妻子

婚後仍努力向著理想憧憬邁進,期望把屬於自己的家弄得有聲有色!
自認定這位夫君以後,柴米油鹽有了著落,心漸漸安頓,少奶奶的模樣一日比一日明顯。
管家、女皇、財務大臣、男人最重要的影子人物,每日俱增,事業家庭兩者共存,能力兼備。
現實中又要求浪漫情調,一聲老公,等待對方回應「我愛妳一生一世,至死不渝」,像電影韓劇、日劇的男女主角。
處事比前更有條理系統和計劃,越來越理性,加上獨特的直覺,觀人於微令男人驚訝:「老婆大人,服了妳。」
誰說婚後的她不愛美?成熟的韻味不單在老公眼前,還展現人前。
她手上的兵器比以前更多,美貌、學識、地位(在個人家庭並姻親中)、累積財富,若不落後,很快便超越丈夫。
個人發展、環境客觀因素叫她趨向獨立,同時依賴丈夫,心仍需有所屬。前瞻後顧,感情、家庭和事業,都是魚與熊掌。
易把「原生家庭」(個人成長的家庭)的印象投進家中,不過卻漸漸對心目中完美家庭的觀念起變化(畢竟理想憧憬和現實不同),但對要小孩仍保留美夢。
愈來愈重視別人怎樣觀看並評論自己的家庭,但同時又期望打進新的社交圈子,像伉儷團等群體
同走屬於兩人的路

事實上,男人女人、丈夫妻子,人人均受過往的成長背景和經驗所影響。年幼時的家庭背景、受父母師長教養和薰陶,加上社會規範、環境變遷,對婚姻和家庭都有一定的看法和觀感。其實,在理想家庭、標準丈夫妻子之理論中,可謂眾說紛紜,難以界定那個是最佳模範和榜樣。

然而,夫妻應走一條屬於倆人的路,開墾一個屬於倆人的田園地土。每對夫妻都有他們的喜好、特色、氣質和內內涵。最重要的是建立倆人的默契,尤其心靈相通,彼此的信任。當一對夫妻新婚時,就像從神領了一塊田地,究竟這地土適合種禾稻、大小燕麥、玉蜀黍、或蔬菜?抑或種花、水果,甚至其他用途發展呢?其實,很在乎倆人如何同心合意地耕種和建造。

某著名佈道家結婚時便告訴妻子,他為了福音的緣故,每年在家的時間只有兩三個月。另一對夫妻為著丈夫出國升學,倆人胼手胝足,艱苦歲月一去十年。又有可歌可泣的一對,妻子對患了癌症的丈夫仍舊委身相許,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前人說「嫁雞隨雞」,也有其道理;只是倆人要出於甘心,出於情願。又像舊約亞伯拉罕的老僕人,為少主千里尋妻,找到了利百加後,兄長拉班問她願意跟這人離鄉別井去嫁給他的少主(以撒)?她說:「我去!」(創廿四58)簡單直接,率性而行,多麼激情,多麼蕩氣迴腸,心志多麼堅定!

男女婚後,除了同心,追求合一,還得學習放下自己的身段。自始祖犯罪後,人類最大的困難,便是怎樣放下自我,投向救主耶穌基督。婚前婚後,仍舊是百分百有人性軟弱的人類!婚姻中最大的敵人不是第三者,而是自己。簡單來說,婚姻中最大公敵是自私自利!也許你會說:「怎可以沒有了自己?發揮和鞏固一己的自我力量(ego-strength),豈不重要嗎?」或許是的,但不要忘記,我中有你/妳,你/妳中也有我。婚姻中真正發揮男性女性的真我,還需要倆人的融和,契合,彼此付出和委身。男女是互補互助,以致互相成全。許多時候,惟有放下自己才能重拾自我,犧牲捨己才能得著生命。夫妻最大的學習,便是愛中造就對方,從而建立自己。

各位讀者,你以為如何呢?願主賜福你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