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靈修

上帝不存在?

有個人去理髮店剪髮和修鬍子。這人和理髮師有一次很好的交談,他們談論了許多事和各種各樣的主題。

當他們最終接觸了關於上帝的話題,理髮師說:”我不相信上帝存在。”

”為什麼你這樣說?”顧客問。

”你只須出去街道走走,你就意識到上帝不存在。
告訴我,如果上帝存在的話,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患病的人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被遺棄的兒童呢?
如果上帝存在的話,應該是沒有受苦亦沒有痛苦。我無法想像一個愛人的上帝會允許這些事發生。”

顧客思考了一會兒,但他並沒有回應,因為他不想和他開始辯論。

理髮師完成了他的工作,而顧客亦離開了。就在他離開理髮店之後,他看見一個
留著骯髒長髮,滿面鬍子的男人站在街上,這人看起來很骯髒和不整潔。

顧客轉身,再進入理髮店,和理髮師說:”你知道什麼?理髮師不存在。”

”你怎可以這樣說?”驚奇的理髮師說。”我在這裡,並且我是理髮師。我剛剛才服事過你!”

”不是!”顧客說。”理髮師是不存在的,因為如果他們存在,應該是沒有人留著又骯髒又長的頭髮和鬍子,好像外面那個人。”

”呀,但理髮師是存在的呀!是因為人們不來找我,所以才會有這些事發生。”

”就是這樣!”顧客肯定地說。

”這就是重點!上帝,同樣,也是存在的!是因為人們不去找尋衪,不去仰望衪,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痛苦和災難發生在這個世界上。”

願主祝福您!!

你手裏拿的是甚麼?

神問摩西說:「你手裏拿的是甚麼?」
摩西回答說:「一隻手杖。」
神說:「好好用這隻手杖為我做事。」
果然因為摩西肯擺上, 這隻扙在埃及衍生出了無數次的神蹟
神問參孫說:「你手裏拿的是甚麼?」
參孫回答說:「一塊獅子的股骨。」
神說:「好好拿這骨頭榮耀我。」
不久後, 參孫用這股骨在戰上擊敗了無數入侵的非利士人。
神問大衛:「你手裏拿的是甚麼?」
大衛回答說:「一個牧羊時用來趕跑野獸的投石機。」
不久後, 巨人歌利亞以壓倒性的姿態進攻以色列國,
這個投石機在神的使用下出乎意料地將歌利亞一擊弊命!
神問多加說:「你手裏拿的是甚麼?」
她回答說 :「我所有的不過是一枝縫衣針。」
神說:「拿好它, 為我的緣故好好使用它。」
結果就是這枝不起眼的小針, 為約帕當地的窮人縫製了無數的蔽身衣物。
到了新約, 神還在問。
祂問馬利亞:「你手裏拿的是甚麼? 」
「一罐我用了一年工資換回的香膏。」她謙卑地回答。
很快, 因著她的心志, 這罐香膏成了流芳千古的「一件美事」。
神也問寡婦同樣的問題:「你手裏拿著的是甚麼 ?」
她說:「我只有僅餘的兩塊小錢, 但我願意拿它們服事您。」
結果這兩塊小錢得了耶穌最大的稱讚, 還因此鼓勵了很多後人。
親愛的讀者, 今天神也要問你:「你手裏拿著的是甚麼 ?」
一個聽診器? 一枝粉筆? 一枝螺絲起子? 一具方向盤? 還是一枝麥克風?
無論你拿著是甚麼, 上都會交待你:「好好拿著它為我做事!」
在工作上榮耀神就是最好的服事,
最好的見證。也許在你眼中某些職份根本不算得甚麼, 但神卻會大大地用它們,
讓它們發揮出極大的功效。

父母-珍惜也要愛惜

曉得與記得

有一個女生,因為跟家裡處得不好,所以很少回家,後來有一次回家,發現年邁雙親走路一跛一跛的,不經意的看了母親的腳一眼,這才發現母親的腳指甲太長而長到肉裡面造成流血,流膿,這時,她認真的看者已經很久沒有正眼看過的母親,她才發現在她眼前的母親已經年老,老到已經沒有辦法彎下身來自己剪指甲,所以才會讓雙腳的指甲傷到肉,她哭了!
從此她變每個禮拜回家,用一盆溫水先幫母親泡腳再幫她剪指甲,泡溫水是讓腳指甲變軟,才不會因為這樣不好剪而傷到母親的腳。
一直以為父母也應該跟我們一樣能適應這個變化的世界,新的科技、新的資訊,新的理財觀…直到最近幾年才知道他們追的蠻辛苦的,遙控器太多太複雜、聽不懂的專業術語、完全陌生的理財工具…直到最近幾年? ~知道為了怕我們不耐煩,父母偶爾忍住了想說的話,想做的事,如果沒有這次遠遊, 遲鈍的我也不會知道,一向熱心打點照顧我們子女無微不至的父母,退休十幾年的老爸,竟衰老得如此快速。
我們五姊妹只湊足了三個,決定陪爸媽去新加坡玩。在去程的飛機上,老爸四小時都不願如廁,任憑我們好說歹說,他依然老僧入定,不肯起身。在每一站觀光區,他也是非到萬不得已才進男廁。有次我觀察到他小解很久才出來,看不到熟悉親人身影,先是向東搜尋,繼而向西眺望,即使在這節骨眼,他也不願放聲大喊大叫,讓我們子女沒有顏面,站在陌生人群中,一副茫然失魂的樣子,安靜、耐心等子女們的出現,我終於瞭解他出門在外不願如廁的原因。
以前不解事的小兒子常笑他八十幾歲的外婆,連鈕釦都不會扣,真慢!真笨!好簡單的一件事,為什麼老人家們就是做不好?我們還未經歷到,當然難以理解,年紀大了,有時候手腳會不由自主、不聽使喚,我以為老爸和婆婆之間還有一大段差距,誰知他也不知不覺走到這個階段了。往後行程我只要看到老爸表情稍有異樣,便好說歹說強行押解他到男廁,自己則只好守在男廁外頭,起初老爸感到萬分不自在,後來也就漸漸習慣了。回程飛機上,我陪老爸去洗手間,他忽然低聲對我說:「其實我不會鎖機上廁所的門。」我拍拍他肩膀,告訴他:「沒關係」心裡卻翻湧出一陣心酸。心裡很想告訴同行的妹妹,下次出遊,把各自的老公也帶來,也可以多盡一份心,也很想告訴沒有同來的么妹,錢財日後都賺得回來,唯有父母健在安康,又能帶著遠遊,這才是為人子最大的福份;想告訴老爸,如廁問題解決了,我們下次可以飛到更遠的地方去旅行。
一趟旅行帶給了我許多感觸,也讓再度離開家、身在火車上的我不禁滴下眼淚….或許是自己太多愁善感, 也或許擔心自己的父母狀況,只是自己一直沒發覺,才驚覺原來老爸老媽也變老了,變脆弱了,不再是以前那「強壯的臂膀」、「溫暖的避風港」,原來一直幫我扛著頭上那片天的巨人,人也會變老….

後記: 《余光中的一段詩》
母難日,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妳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妳說的,
第二次妳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一遍一遍又一遍,迴盪了整整三十年,妳都曉得,我都記得。

神對我們最好的安排

北歐的一座教堂裡,有一尊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苦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因為有求必應,因此專程前來這裡祈禱膜拜的人特別多,幾乎可以用門庭若市來形容。教堂裡有位看門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穌,每天要應付這麼多人的要求,覺得於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擔耶穌的辛苦。有一天他祈禱時,向苦像上的耶穌表明了這份心願。意外地,他聽到一個聲音,說:「好啊!我下來為你看門,你上來釘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可以說一句話。」這位先生覺得這個要求簡單。

於是耶穌下來,看門的先生上去,像耶穌被釘十字架般地伸張雙臂,本來苦像雕刻得就和真人差不多,所以來膜拜的群眾不疑有他,而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約定,靜默不語,聆聽信友的心聲。來往的人潮絡繹不絕,他們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無論如何,他都強忍下來而沒有說話,因為他必須信守先前的承諾。

有一天,來了一位富商,當富商祈禱完後,竟然忘記手邊的錢便離去。他看在眼裡,想叫這位富商回來,但是,他憋著不能說。接著,來了一位三餐不繼的窮人,他祈禱耶穌能幫助它渡過生活的難關。當要離去時,發現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開,裏面全是錢。窮人高興得不得了,耶穌真好,有求必應,萬分感謝地離去。

十字架上偽裝的耶穌看在眼裏,想告訴他,這不是你的。但是,約定在先,他仍然憋著不能說。接下來有一位要出海遠行的年輕人來到,他是來祈求耶穌降福他平安。

正當要離去時,富商衝進來,抓住年輕人的衣襟,要年輕人還錢,年輕人不明究理,兩人吵了起來。這個時候,十字架上偽裝的耶穌終於忍不住,遂開口了。既然事情清楚了,富商便去找冒牌耶穌所形容的窮人,而年輕人則匆匆離去,生怕搭不上船。

偽裝成看門的耶穌出現,指著十字架上說:「你下來吧!那個位置你沒有資格了。」看門人說:「我把真相說出來,主持公道,難道不對嗎?」耶穌說:「你懂得什麼?那位富商並不缺錢,他那袋錢不過用來嫖妓,可是對那位窮人,卻是可以挽回一家大小生計;最可憐的是那位年輕人,如果富商一直纏下去,延誤了他出海的時間,他還能保住一條命,而現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這是一個聽起來像笑話的故事,卻透露出凡事冥冥中自有安排。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自認為怎麼樣才是最好的,但在神可能有更好的計劃。如果我們了解這一點,就會相信,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不論順境、逆境,都是神對我們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們才能在順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

華理克的見證 (標竿人生的作者)

華理克
「我給你的,你們怎麼用?」
──華理克牧師於華福大會宣教慶典上的分享

摩西的牧杖

有一天摩西在曠野看見荊棘在焚燒。出埃及記第三及四章告訴我們,摩西端前看個究竟時,上帝對他說:摩西,當把你的鞋脫下來,因為這是聖地。摩西就脫下鞋子。然後上帝問了摩西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是在人的生命中第二重大的問題,第一個重大的問題是「你們怎樣對待耶穌基督?」,那是關乎救恩的問題,也是聖經首要主題。而上帝給摩西的問題是聖經第二重要的主題,是關乎管家職份(Stewardship)的問題,是關乎「我給你的,你們怎麼用?」──上帝望著摩西問:「你手裡的是甚麼?」

「你手裡的是甚麼?」上帝從不為自己而給你問問題,祂永遠早知答案。每次上帝問你問題,祂是要你知道答案。上帝知道摩西手上有甚麼,但摩西不知道;當他一明白了,就勢將改變他的生命。摩西說:主啊,在我手中的是杖,是一根牧杖。上帝說:「我要你將它丟到地上。」而你們都知道這故事,當摩西將杖丟到地上,它就活過來,變成一條蛇。有些東西就是如此這般的一直呆在那裡,只是一根木頭,卻忽然間動了起來,成為生物。上帝說:「我要你再拿牠起來,牠要再次變成一根枯木。」一件原本活的東西,一被拿起便死了。

這個故事到底要說明甚麼?上帝行神蹟從不單單為了要炫耀或讓我們印象難忘。每一個神蹟都是一次真理的比喻,而每一個比喻都是一次真理的神蹟。那牧杖代表了摩西生命中的三件事情。

首先它代表了摩西的身分──他是誰。摩西是個牧羊人,這枚杖代表了他的工作、他的事業、他是誰,是他身分的象徵。

第二,它象徵是摩西的收入和財富,因為在當時人的財富全繫於他的牲口。那時沒有銀行戶口,沒有股票市場,你的財富以你擁有多少頭動物來衡量;數算有多少頭牛多少頭綿羊山羊,就準確知道財富有多少。所以那牧杖不單代表了摩西的身分,也代表了他的收入。

第三,它代表了摩西影響力。你用牧杖來幹甚麼?就是以其影響力,將羊群由一處趕往另一處。你會用牧杖那彎曲的頂端來拉牠們,或是用另一端來捅牠們。作為牧者你們應該對這兩種技巧非常熟悉,有時拉他們有時捅他們。

牧杖代表了摩西的身分(他是誰)、影響力(他做甚麼)和財富(他有甚麼)。而上帝說:每次你將它放下來給我,它就會活起來;而每次你將它拿在自己手裡,它就會再一次死掉。這經驗成為摩西生命的轉捩點。自此聖經不再將那杖形容為「摩西的杖」,而是稱之為「上帝的杖」。就是這「上帝的杖」,當摩西將它高舉於紅海的水面之上,紅海就分開。就是這「上帝的杖」,當摩西將它探進尼羅河,河水就變成血。就是這「上帝的杖」,當摩西用它敲打磐石,就有水流出來給口渴的人。就是這「上帝的杖」摩西用來降十災對抗埃及的假神。上帝用一根很簡單的木棍來改變歷史,因為它已被交付給上帝,而上帝使它活過來。

兩年前我被邀請向一班美國職業籃球明星隊隊員演講,因為美國大多數籃球隊員均已參加了四十天的目標導向訓練。這些青年人只玩一項運動就賺取百萬計的金錢。我跟這些青年人說:「你們手中的是甚麼?是個籃球。它代表了你的身分,你的影響力,和你的收入。你可以將之為己所用,或是為上帝所用。」

今晚我問大家一個上帝在幾千年前問過摩西的問題:你手中的是甚麼?上帝在你生命中擺放了甚麼?你的身分、你的影響力、你的收入怎樣?你在怎樣使用你所得的?這是生命第二重要的問題。

過去四年我對這個問題思考得很多,因為四年前我的人生經歷戲劇性的變化。三件意料之外的事件將我的生命完完全全的導引至新的方向。讓我向大家分享我的見證。

我的前半生

我的太太與我在一九七五年結婚,婚前我們就已經委身作個宣教士到中國去,結婚後我們進了神學院準備到中國大陸做宣教士。那時是七十年代中期,所以身為美國人我們不能入境,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望,我不明白為何上帝不讓我們達成那我們覺得祂呼召我們去做的事。太太和我一同禱告,一同哭泣,問上帝為這門不為我們而開。這裡很多人不想去,我們真的想去,為何不讓我們去?像我們今早所讀的篇章所言,我從前不明白,如今就明白了。

長話短說,一九八○年我們在南加州開設教會。我們由一千五英里外的德薩斯州搬來到南加州開設教會,沒有金錢,沒有會員,沒有教堂。在那開始教會的城市我一個人也不認識。我們到達洛彬磯時是一九八○年一月一日下午四時,正好在交通繁忙時段期間,成千上萬的車輛堵塞得無處不在。你要明白我的背景,我在一條人口不足五百的鄉村成長,當我在洛彬磯目睹成千上萬的車輛,我說:「上帝啊,你找錯了人喇!我在這裡幹甚麼?我肯定認錯了你的呼召。」駛離高速公路,我們碰到第一間地產公司就進去,對那經紀說:「我名叫華理克,廿五歲,到這裡來開設新教會,需要一個住處,卻沒有錢。」他就如你們現在一樣,開始笑了。戴德生(Hudson Taylor)曾說過:「當上帝帶領,上帝就會供應。」而這地產經紀就給我們找來一間很小的房子,我太太就和我說:「好,我們就要這房子。」而他免去我們首月租金和按金。三小時內我們就搬了進去,而那經紀亦成為我們教會的第一名會友。當我們駕車前往那房子時,我問:「Don,你有沒有參加哪間教會?」他說:「沒有,我不喜歡到教會去。」我說:「好!那你就是我的首名會友。」我們一週後就開始聚會,包括我、我太太和小女兒,Don和他的太太和女兒,還有另外一人。

故事來到廿六年後,今年的復活節,馬鞍峰教會的廿六週年紀念,我們的崇拜有三萬五千人出席。我所有目的就只是要在一生中成就兩件事:我希望畢生牧養一間教會,並訓練其他牧師。而上帝讓我這樣做了廿六年。我不想上電視也不想上電台,只要當一名牧師和訓練其他牧師,我就很開心。我的心也與那些服侍小堂會卻因為教會長期付不起薪水而要兼職(Bivocational)的牧師同在。十二年前我寫了《直奔標竿》(The Purpose Driven Church),我就將他獻給這些兼職牧者。我的父親畢生從事牧師工作,從未牧養超過一百五十人。所以對於我自己的生命計劃,我很開心。

我的轉捩點

然而,四年前有三件事發生。

一千四百萬的愛滋遺孤

首先,我的太太患了癌症。有一天她臥在長靠椅上看新聞雜誌,封面說在非洲有一千四百萬兒童因為愛滋病而成為孤兒。這令我太太大為震驚,她將雜誌扔到地上,說:「我必須承認我連一個孤兒也不認識。我也必須承認我實在無想法想像這一千四百萬人成為孤兒,只因一種疾病──愛滋病。」她說,那天上帝對她說話:「妳可以讓這痛苦藏在心中,感受它,回應它;或是將妳的心關閉起來度這餘生,不理會它。」

我太太決定敞開心門去感受所有愛滋病人的痛苦。她開始研究,發現女性患上愛滋病的比男性為多,發現兒童患上愛滋病的比同性戀者更多,發現愛滋成為流行疫症,不單在非洲,也在亞洲。她對我說,她相信上帝在呼召她替愛滋病患者發聲。我告訴她:「甜心,這實在好。我會支持妳的遠象;正如我當初開設教會時,妳支持我的,如今我也支持妳的遠象。但是妳要明白這不是我的呼召,我是被召去訓練牧師。」但當我的太太愈談得多,這事就愈發抓緊我的心。我們說,在家庭中最具力量的說話是睡覺前邊躺邊說的枕邊語。丈夫或許是全家人的頭,但妻子卻是那把頭轉動的頸項。上帝開始透過妻子對我說話。你們當中的牧師要聽聽你太太的話,她看起來不像上帝,但她為祂說話。

名利雙收後的管家之道

第二樁轉變我生命的事情是我的著作《標竿人生》(The Purpose Driven Life)的成功。沒有人可以想像得到這書可以在三年間成為全球暢銷書。它現在已被授權翻譯成五十六種語言的版本,而英語版本方面它已成為美國史上最暢銷的硬皮精裝書籍。當這書成為全球暢銷書,我的生活裡有兩件事情開始改變:首先這書帶給我巨額的金錢;第二,它也給我帶來名氣,令我備受矚目。我不知可以怎麼辦。坦白說,這嚇壞了我,令我戰兢。我不相信上帝給你金錢和名氣是為了你那自我中心的自尊自負(ego)。特別若你是牧師,我更肯定上帝不會為了你的私心而給你金錢和名氣。當你寫一本書,開宗明義說此書目的不是關乎你,當錢財湧來,也不是為了你。所以我開始祈禱,為到如何作錢財的管家(Stewardship of Affluence)和影響力的管家(Stewardship of Influence)──上帝放到我手中的,我要怎樣使用;對於我的錢財,對於我的名氣,我應怎麼辦。作為一名牧師,我當然開始查考聖經,問問上帝我應怎麼辦。上帝引領我到經文裡的兩個篇章,一在新約論及如何處理財富,一在舊約論及如何處理名氣。

第一段聖經是哥林多前書第九章,在那裡保羅向牧師講話,說那些教導福音的應靠賴福音養生謀活,換言之支薪給你的牧師,或是你因你的事工(Ministries)而得工資,並無不妥。然而保羅說:我不會領受這權益,因為我希望能免費服事這福音,以致我不致成為任何人的差役。

當我讀到這篇章,我說:「這就是我想做的。」因此我和太太就著如何運用《標竿人生》所賺來的錢財,作了五個決定,因為它帶來了以千萬美元計的金錢。

首先我們完全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我們不會在自己身上花那些金錢。我仍然住在那所住了十四年的房子,仍然駕駛那輛六年車齡的福特房車。我沒有遊輪,沒有私人飛機,沒有第二間房子,甚至穿鞋時也不穿袜子,一切從簡,那我就省掉原用來購買領帶的數百元。

第二件我做的事是四年前開始我就不再從教會支取薪水。第三件我和我太太所做的是將過去廿五年來教會付給我們的薪水加起來,然後一併退回。我這樣做是因為我知道上帝將我放在射燈之下,我不希望讓人以為我所做的是為了金錢。我知每一位牧師如果能力可及都希望這樣做。我知道傳媒常將聖工(Ministries)裡的人表述得好像是為錢而工作,這純屬謊言。我曾給全球一百六十三多個國家逾四十萬名牧師舉行訓練,我從不曾遇上一個是為錢而工作的。但我希望向傳媒表述清楚。而我所做的是代表每位我所認識的牧師。剛好在一週後,美國一份全國性的雜誌來訪問我,那記者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的薪水有多少?」我知道她一定心裡想:「這是另一個在教會那裡賺了很多錢的知名富有美國牧師。」我想:「這機會實在最好不過!」所以我對她說:「我在我的教會免費服事了二十五年」──看著她的臉色,實在物有所值。她大為震驚──只要能看著她臉都紅起來,我實在願意付上雙倍的代價。

我們做的第四件事是我們成立了三個慈善基金。一個叫做憐憫行動(Acts of Mercy),由我太太主持。我們希望能為全球因愛滋病毒而受苦的人提供以百萬元計的援助。第二個基金叫做領袖發展(Developing Leaders),為我和我的團隊支付到全球各地演講──像今天到澳門般──所需要的交通費用。我們去任何國家都不是為了拿取,而是為了付出。第三個基金是全球和平基金(The Global P.E.A.C.E. Fund),稍後我會跟大家說明。

我們最後做的一件事是我和太太成為「倒過來」的十一奉獻者。卅一年前我和太太結婚之時,我們已做十一奉獻。我們做了一個決定:我們也許會欠其他人的債,但絕不能欠上帝的債,我們必須先奉獻給上帝,所以首個百分之十總是給上帝的。婚後接近一年,我們將之提升至百分之十一。到婚後第二年,就提升至百分之十二。到婚後第三年,就提升至百分之十三。我們沒有告知任何人,也沒有口多亂說,我們就是靜悄悄的做。有些年份我們會提升不止百分之一。我太太和我結婚卅一年,我們奉獻百分之九十,靠百分之十來生活。我為何如此行?每次我付出,就打破了物質主義加在我生命上的綑綁。每次我付出,我的心懷就變得更大。每次我付出,我變得更像耶穌。若你仍未曉得成為慷慨的人,你不可能更像耶穌基督。聖經裡關於付出的應許比任何其他題目的更多。上帝想我們一同玩玩,我們給祂,祂也給我們,看看誰會贏。我與上帝玩了卅一年,我年年都輸。你不能付出得比上帝更多。

所以我要問問自己:「上帝在我手上放了甚麼?」朋友,坦白說,關於金錢的部分是比較容易處理的,捐出去就是了。更難的部分是如何處理影響力──是作個影響力(Influence)的管家,而不單單是財富的(Affluence)。我開始讀經尋找答案,上帝就引領我到詩篇七十二篇,是所羅門祈求更多影響力的一篇禱文。若你第一次讀這篇禱文你會覺得它似乎很自我中心。所羅門說:主啊,我想你使我有名。他祈禱說:求祢使我的名聲傳遍各國。他說:我想你賜福我,給我更多權力──看來非常自私,直到你明白他的動機──詩篇這樣說:上帝啊,我希望祢這樣做,好讓王可以幫助孤兒寡婦。我希望你賜福我,好使我可以協助貧窮人和照顧患病者。我希望賜福我,好使我可以替受壓的說話,替寄居的辯護。我希望祢賜福予我,好使我可以賜福予其他人。這不是為我的益處,而是為其他貧窮的和有需要的人的益處。當我讀到這段經文,上帝告訴我,影響力的目的是為了替那沒有影響力的人講說話。上帝不會為了你的驕傲而給你影響力,祂給你職銜位份不是為了你的自我中心。影響力的目的是為了替那沒有影響力的人來說話。

我要懺悔。我要對上帝說:「我實在對不起,我不曾照顧過孤兒寡婦,我沒有真正幫助過貧窮人和患病者,我忙於建立教會。」這不是說我過去所做的是壞事。我們訓練牧師,又四出尋找人歸向耶穌基督,我們所做的是很好,在過去十年我們教會有二萬人受洗。上帝說:「你做的都很好,可是你沒有關心那些最為我所關心的人。」我說:「上帝啊,我會盡我餘生,藉著祢所給我的──無論是財富還是影響力──來幫助那些人微言輕的。」這是我人生的第二個轉捩點。

在非洲大陸的夜空下

第三件事是我和太太到南非訪問,在那裡向非洲人學習教會如何從事關顧愛滋病人的事工。我們去到那裡成為學習者,因為他們做得比我們教會好。我和我的團隊在那裡,如往常一樣的訓練領袖,帶領一連三天的目標導向教會訓練研習班,並向全非洲四百個地方廣播。那星期我們訓練了八萬位領袖。那時我很開心,覺得這是上帝帶我來南非的原因。但上帝另有想法,有時上帝會在你背後另有所圖。

會後我說:「我想看看一間典型的教會,能否帶我去鄉村看看一間典型的非洲教會?」我們跳上吉普車,直向雨林駛去,到了一間鄉村小教會,沒有任何建築物,只有一個帳幕。帳幕內大概有七十五人在聚會,包括廿五名因為愛滋病而成為孤兒的小童。這教會甚麼也沒有,但他們關顧這班小童,給他們種食物,教育他們,晚上就讓他們睡在帳幕裡。看過這一切,我對自己說:「這間小教會在幫助窮人方面所做的,遠多於我在美國的那間富裕超級教會。」

那年輕的非洲牧師出來歡迎我,我不認識他,他也不知道我會來。當他望著我,他說:「我知道你是誰,你是華理克牧師。」我說:「你怎知道我是誰?」他說:「我每星期都從互聯網下載你的講章。」我不限制我的講章的版權,任何牧師都可以取用。我望著他說:「這鄉村連電力也沒有,你怎能取得我的講章?這鄉村連自來水也沒有啊!」他說:「可不是,在南非每間郵局都有聯上互聯網」──他們稱之為公共資訊終端機。他說:「每星期一次我步行一小時半到最就近的郵局,下載你的講章,然後花另外個半小時徒步回教會來宣講。」他說:「華牧師,你的訓練是我唯一可得的。」

當我聽到這裡,我的心碎了。我說:「上帝在我手裡擺放了這麼多,我們蒙福是為了讓他人蒙福。我會盡我餘生幫助那些沒有任何資源的牧者。」

那晚我在非洲的夜空下席地而坐,我對上帝說:「上帝啊,地球上最大的問題是甚麼?」我知道領袖訓練是問題之一,過去我亦忽略了愛滋病問題,那我還忽略了甚麼其他問題,就如今早我所談及的?我知當我們攻擊那世上最大的巨型問題,上帝亦會得著最大的榮耀。當大衛戰勝了歌利亞,上帝得了極大的榮耀。我開始想及過去我所到過的國家,以及當中我一再遇見的問題。最後我得出結論:地球上有五個巨大問題。它們太大了,沒有人能成功解決,美國不能,聯合國也不能。這是我所說的「環球歌利亞」──地球上最大的五個問題。

地球上最大的五個問題

地球上第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心靈空虛(Spiritual Emptiness),人不知道上帝在他們的生命裡是有目標的,人不知道耶穌為他們而死,人不知道他們的生命不是一場意外。有意外的父母,卻沒有意外的小孩。有人沒有預先計劃就當了父母,但沒有人成為子女是計劃之外的──也許你的父母沒有計劃,但上帝有祂的計劃,祂知道甚麼DNA使你成人最為合適。他們也許是好父母,也許是壞父母,也許你從不認識他們,但那不大要緊,因為上帝著緊的是要創造你,祂也在養育之道中。但上億計的人漫無目標和盼望的活著,生活沒有甚麼倚靠,也沒有甚麼期待。今天我們召開這個大會也是因為心靈空虛是世上第一大問題,而耶穌就是答案。

地球上第二個最大的問題也許會讓你吃一驚。就是驕傲而自私的領導方式(Prideful, Self-serving Leadership)。這種領導以為群眾是為他們而存在的,而不是由領導來服侍群眾。我們不需要西方式的領導,也不需要東方式的領導,我們需要耶穌式的領導--好牧人為羊捨命。全球都有領導腐敗的問題,他們的領袖開始時是僕人,最後卻成了明星,忘掉上帝使他們成為領袖的首要原因。 每間教會,每間企業,每間公司,每間學校,四處都有小侯賽因,因為他們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追隨者而活,所以世上有這麼多的問題。

地球上第三個最大的問題是赤貧(Extreme Poverty)。世上一半人口每天靠少於三美元來生活,有十億人每天只有少於一美元維生,還有以百萬計的人每天要捱餓入睡或無家可歸。在一些我們工作過的國家,例如盧旺達,他們的人均收入是六十七美仙,那即時說他們可能整天工作仍賺不夠錢買一杯咖啡。

地球上第四個最大的問題是流行疫症(Pandemic Diseases)。最不能原諒的是大部分的疾病其實是可以根治和預防的,像痲疹、小兒痲痺症、黃熱病等等。我們知道如何治好兒童的頭號殺手痢疾,也知道如何預防蟠尾絲蟲病和類似的疾病。今年全球會有五億人患上瘧疾,但其實在一百年前我們已知道如何預防它,我們只是沒有領袖有足夠的勇氣、信念和能力,去說「夠了夠了!不要再多等一年」。年半前,一場海嘯橫掃東南亞,奪去廿四萬人的性命。但現在每九天就有一場「海嘯」發生在全球兒童身上:每九天死於可治疾病的兒童數量就多於那場海嘯的死亡數字,但從沒有人談論。這是第四個巨大問題。

地球上第五個最大的問題是文盲(Illiteracy)。全球有一半人口不懂讀和寫。就算有互聯網等所有科技,若你不懂讀寫,仍於你無份。

教會,不要只做一張嘴

歷史上教會一直很在意這些事,我們總是關心如何醫治人,如何教育人。世上有超過九成的學校是由基督徒開辦的。每個國家的第一間學校,通常都是由傳教士開辦。醫院也是這樣。這五個問題實在太大了,無人曾解決過,世上只有一樣東西大得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地區堂會。全球有廿三億人口聲稱是基督的追隨者,那即是說每三個人就有一個聲稱是教會的會友,這令教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組織,沒有其他組織的規模可堪比擬。教會比中國更大,比印度更大,比聯合國更大。很多地方都有教會,而聯合國卻沒有其代表。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但過去五十年他的手腳好像被截斷了,太多時候教會只是一張嘴,談得很多卻做得很少。我不知你們的國家怎樣,但在美國我們認識要反對甚麼多於要贊成甚麼。你說:老友,教會要解決這些問題,但我的教會能夠做到甚麼?我的教會很小,資源有限,連自己的需要也應付不來,那我們怎能照顧世界的問題?

我也問同樣的問題,我開始查經,我說:主啊,祢一定有解決問題的策略,祢從不讓我們沒有計劃而離棄我們。我把聖經讀了一遍又一遍,我意識到答案在基督自己的生平裡。當耶穌在地上服事工作時,他做了五件事,正好是世上五大問題的解藥。

你們知道我到過世上很多國家。常常有牧者對我說:這是韓國的做法,或者說:中國人這樣做,美國人這樣做,日本人這樣做。我感興趣的是耶穌怎樣的做。他是唯一的完美模範;在我的國家,在你的國家,都沒有完美的模範。但若有一模式是合乎聖經的,它就是跨文化的,在甚麼地方都行得通。若那是上帝的計劃,它就可以在任何一個文化都行得通。當耶穌在世時做了甚麼事?他做了五件事。

耶穌的解藥

第一件事,他建立了教會。耶穌說: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這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很明顯行得通,因為我們都在這裡。

第二,他裝備了僕人領袖。我們知道耶穌揀選了十二人,他用了三年時間去親自訓練他們,作他們的師傅,訓練他們成為僕人領袖。如今早我們讀到的約翰福音十三章所述,他說:我已給你們立下榜樣,你們要照樣去行!

第三,他幫助窮人。耶穌所宣講的第一篇講章是在他的家鄉宣講。在路加福音第四章所述,他在拿撒勒的講章的頭一句,他宣告他的工作,說:主的靈在我身上,要傳福音給貧窮人。上帝在地上有沒有偏心?答案是對的,他愛貧窮人。若你讀經你會發現聖經上有二千句是關於窮人的。當我的眼開了,我說:「我過去怎會忽略了它們?我怎能一直忽略了這關於貧窮的兩千句?」我曾在兩間神學院讀過,我也有一個博士學位,但我就是忽略這關於貧窮的兩千句。

第四,耶穌照顧病人。耶穌有三分一的服事是關乎醫治。聖經說耶穌走遍各城各鄉,醫治病人,他關心他們肉身的健康。他不只關注人的靈魂,也關注人的肉身,因此他的工作有三分之一與健康有關。作為基督的身體我們要做同樣的事情。

第五,耶穌教育下一代。耶穌的服事,有三分之一是教導。他說:你們要認識真理,真理使你們得自由。他又說: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因天國裡的人就是這樣。他又說:你們寧可被沉到海裡也不要絆到這樣的一個小子。

我忽然意會到耶穌在世所做的五件事正正是地上五大問題的解藥。世上心靈空虛的答案是建立成千上萬的教會。對付腐敗自私的領導,答案就是裝備僕人領袖。貧窮問題的答案在於幫助貧窮人。疾病問題的答案在於照顧患病者。文盲問題的答案在於教育下一代。

和平計劃與當得平安的人

今天晚上我沒法詳盡解說和平計劃的細節,但耶穌肉身在世所做的事,他也期望我們教會──這基督屬靈的身體──今天同樣去做。若我們不做耶穌所做的事情,我就懷疑到底我們有多基督教(I doubt our Christianity)。

我們怎樣延續耶穌的工作?我說:「上帝啊,即使對資源有限的教會,也一定有一些策略可以用。」我在馬太福音第十章和路加福音第十章找到答案。當耶穌教導完七十名門徒後,就差派他們出去。今晚我沒有時間詳細查考這些教導,我只能講一點。耶穌說:當你進到村內,要找那當得平安的人(the man of peace)。當你找到那當得平安的人,你就祝福他。若他接待你,你就住在他家裡,開始你的服事(Ministry)。若這當得平安的人拒絕你,你就跺下鞋上的塵土,到其他村莊去。

誰是當得平安的人?他是開放而有影響力的人。他對你所做的持開放態度,分享你的福音,並且對同村的人有影響力。這可能是位當得平安的婦女,也可能是村莊中德高望重的老祖母,當她講話,人人都會留心。我發現每條村莊都有這樣當得平安的人。每間教會,每個行業,每個政府,都有這樣的當得平安的人。耶穌說:要找這樣的人。有趣的地方在這裡:這當得平安的人不一定要是基督徒,因為當耶穌派遣七十人出去時,那時還未有基督徒,耶穌還沒有死在十字架上,還沒有教會,還沒有信徒。他說:出去找那願意和你合作的人。所以這個當得平安的人可能屬於其他宗教信仰,甚或沒有宗教信仰,但他願意和你合作。一旦你找到他們,你要做甚麼?你就實踐和平計劃(The P.E.A.C.E. Plan),就是耶穌做的五件事:你建立教會,你裝備領袖,你幫助貧窮人,你照料病人,你教育下一代。

今晚時間已差不多,我沒有時間詳細去講。但耶穌永遠都是派遣小組出去,而不是差遣一個人。而和平計劃是動員世上千萬教會裡的小組去行耶穌所行的。我的教會有超過三千個小組,我要求每個小組認領一條村莊去實行和平計劃。我說:上帝要你成為使徒行傳一章八節的基督徒,從你的耶路撒冷開始──就是我們所說的「個人的平安計劃」(The Personal P.E.A.C.E. Plan),你在你的朋友、親戚和鄰居之間開始你的服事。這不用花甚麼錢,你在你所在的城市開展計劃,這就是你的耶路撒冷。然後你到猶大全地,那是你的鄉村、你的城市的周邊地區──我們稱之為「本土的平安計劃」(The Local P.E.A.C.E. Plan)。那是你的小組招聚的地方,或是城市的另一邊。然後你到撒馬利亞,那是一批文化與你不同,卻住在同一個城市的人。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洛彬磯,那裡的人說一百九十六種語言,所以我不必走得很遠去找我的撒馬利亞人。然後你要走到地極。

想想這一點:當耶穌吩咐門徒去執行大使命時,當時在物質上而言其實並不可能,那時沒有遊輪,沒有火車,沒有飛機,沒有汽車,沒有傳真機,沒有手提電話。使徒沒可能去到南美洲、澳洲和很多其他地方。但耶穌說:我期望你去,你們認為不可能的,我會使之成為可能。今天我們是第一代全球化的人(the first global generation),你可以在廿四小時之內去到全世界任何一處地方,不相信的話你可以問問你的旅行社,他們可以在一天之內送你到任何地方。

今天,上帝的國度在哪裡?

我們如何投進上帝的計劃裡?上帝的計劃是上帝的國度,是耶穌的服事的主題。「國度」一詞在新約聖經中使用了一百五十六次,是耶穌喜歡使用的講法,關乎上帝在世上的工作。今天較早的時候我們以主禱文來祈禱,「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成就」,那是甚麼意思?當上帝的旨意成就,上帝的國就降臨。這是重覆的語句:「上帝的國降臨」就是「上帝的旨意得成就」。我們說「願你的旨意成就在地,如同成就在天」,為甚麼?因為上帝的旨意在天上己得以完全,但在地上仍未如此。上帝的國度在哪裡?就是耶穌作王之處。若他在天上作王,天上就是他的國度。若他在你心裡作王,他的國度就在你的心裡。若他在地上作王,這裡就是他的國度。

我來這會議,因為你們在意於差遣人出去。我已曉得生命裡的兩件事:當你在意於全世界,上帝就會賜福你的世界;當你尊重地區教會,上帝也會尊重你。讓我再說一次:我們要一起工作,我們必須一起工作,我們必須一起工作。按宗派堂會來分割的時代已過,現在是在目標裡合一的時候,現在就是上帝的教會完成上帝的目標的時候,現在就是「願祂的國降臨,願祂的旨意得成」的時候。我很喜歡華福會歌的最後一句:「最後一棒,我們迎頭趕上,凱歌高唱,直到永遠。」

(本文整理自美國馬鞍峰教會主任華理克牧師〔Pastor Rick Warren〕於第七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晚間宣教慶典上的分享信息,蒙華理克慨允本報翻譯,版權公開,轉載時有勞註明出處。該宣教慶典於二○○六年七月十九日假座澳門綜藝館舉行。標題及分題為編者所加。關於和平計劃的資料,可參考該計劃的網站,網址為http://www.thepeacepl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