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擦的不是鞋,是夢想】

不小心摔傷碰上,可以用黃芪泡水喝,不僅能快速緩解疼痛,還可以促進傷口愈合。
秋葵雖然有個「秋」字,但在香港,本地產的秋葵正植當造季節。到底秋葵要怎樣吃,才能保留其營養?
秋葵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而人體吸收足夠膳食纖維,有助減少身體吸收脂肪、膽固醇,同時有助穩定血糖水平。
秋葵含有豐富維他命C和維他命A──維他命C幫助身體製造膠原蛋白,保持皮膚健康;秋葵中豐富胡蘿蔔素幫助身體製造維他命A,維他命A有助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強化免疫系統、維持眼睛健康。
秋葵性寒味淡、利咽潤燥、清熱通便,適合腸胃積熱導致便秘人士;對體質熱盛引起的肥胖更有減肥作用;但對脾胃虛弱、本身大便爛的人而言,吃太多秋葵會排更多大便,削弱脾胃正常功能。
秋葵含有大量黏液,有益於大腸和胃部,從中醫角度看,大腸與肺的關係密切,而肺不適即會引起咽喉相關疾病,所以吃秋葵能紓緩咽候不適及有潤澤皮膚作用。
中醫建議,成人每天只宜進食不超過4両的秋葵,但由於每個人的體質皆不同,故不能一概而論,想了解更多,大可以請教註冊中醫。
最好原條食用,可以連皮、子和黏液一起食用,但不鼓勵生吃,因其性偏涼,需經烹調才減低寒涼。建議不要煮超過3分鐘,以免營養流失。放入滾水灼30秒至2分鐘,撈起浸冰水炮製成白灼秋葵,這樣最能保存營養;烹調後,與性溫的芝麻油、蒜蓉、薑絲和葱配搭來享用,味道好營養亦豐富。
秋葵與麻油同吃,中醫認為可平衡其寒性,可拌低脂的芝麻油或芝麻醬來吃,有助吸收維他命A。
人類愈來愈長壽,愈來愈注意身體老化的狀況,受先天基因、自身飲食、生活習慣的影響,人人的衰老的速度不盡相同。外國有句諺語「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你吃什麼就會像什麼。列出以下食品能加速人體衰老, 要管好自己的嘴,避免老得更快!
辛辣食物會令血管膨脹甚至破裂,能引致面上出現的帶紫色斑,也能觸發患有紅斑狼瘡症的病人。辣味提升體溫,身體會出汗降溫,而汗水與細菌混合容易爆瘡和皮膚現斑點。
大多數人造牛油都有反式脂肪,會增加壞膽固醇及減少好膽固醇,並使全身產生炎症,與心臟病和中風有關,令人變老。
它們含糖量高,結合嘴裏的細菌有損牙齒,增加體重、中風和痴呆的風險,愈飲得多,身體組織的細胞老得愈快。
一份急凍晚餐的鈉含量可達日常健康飲食一半,鹽分攝取過多會充斥腎臟令血壓升高;這時會想要多喝水,而額外的水會移動到身體鹽分較少的地方,如臉和手,令人身體浮腫。
酒喝多了會使人脫水。即使喝一大杯水,在到達皮膚前水可能已先滋潤其他身體器官。皮膚缺水乾燥時看得到也摸得到,皺紋隨之出現。
熏肉、香腸、火腿等熏制或醃制的肉類,雖然美味又能長時間貯存,但它們的鈉和化學防腐劑會引致炎症,令身體各方面受損。誠然,一點小炎症問題不大,過多側會導致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
油炸食物促進游離基或不穩定分子損害其他細胞,老化皮膚,故應避開甜甜圈、炸薯條等。
餅乾和蛋糕等高糖也高脂肪,會堵塞動脈,增加體重;糖會導致糖尿病、高血壓、蛀牙、炎症,增加患關節炎、抑鬱症、阿茲海默氏症和一些癌症的風險。
高溫煎炸或烤肉可產生糖化終產物 (AGEs) 。身體也會產生AGEs,少量吸收問題不大,但大量進食會引起身體炎症,觸發心臟病和糖尿病。
常見於汽水和水果飲品中,阻礙身體生成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影響皮膚健康;玉米糖漿卡路里數值高,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臟病風險。
會刺激大腦、利尿,可能導致脫水。若身體水份不足,會影響皮膚排出毒素,令皮膚乾燥,引起銀屑病和皺紋。
雖然比人工甜味劑健康,但龍舌蘭糖漿含90%只能在肝臟分解的果糖,使肝臟過度勞累,也會變成脂肪,產生更多的游離基損害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