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美股

「超級電池」指日可待 探究電動車成本極限

「我們很有信心,未來可以設計並量產只需2.5萬美元的電動車……這是從我們創立公司之初就有的夢想。」美國電動車企業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在9月22日的「電池日」(Battery Day)說畢這句話,台下沒有響起掌聲,取而代之的是,如雷貫耳的汽車響按聲。受限於社交距離防疫措施,這些響按聲,都是獲邀進入會場的車主透過其駕駛的Tesla Model 3所發出的。

疫情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生態。零部件供應鏈複雜、需要高密集的工人和技術研發團隊、極其依賴規模效益的汽車產業,在疫情下自然首當其衝──不過,唯獨Tesla好像對病毒「免疫」,股價自年初至今已錄得超過260%的驚人升幅。受Tesla帶動,美股市場的電動車企業跟隨受惠。中國兩間「造車新勢力」理想(Li Auto)和小鵬(Xpeng)今年先後在美國掛牌上市,連同兩年前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蔚來(NIO),令一眾電動車股成為疫下牛市奇葩。顯然地,三大中國電動車企雲集華爾街,它們不會只滿足於中國市場。

汽車產業作為現代工業標誌,與綠色能源結合的蛻變轉型趨勢已沒法逆轉。問題是,積累了百年造車經驗的老牌車廠,它們準備好了嗎?

7月1日絕對是汽車行業值得被記住的一天—成立才十七年的Tesla市值首度超越擁有逾八十年歷史的豐田(Toyota),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

除了向在場股東宣布Tesla大放異彩的生產表現之外,馬斯克在9月22日的大會上提出兩項公司願景:第一是推動無鈷電池(cobalt-free battery)的研發,並計劃自家生產電池,打造真正屬於Tesla控制範圍以內的垂直生產模式;第二就是假以時日在無鈷電池技術的基礎上,量產售價能夠低至2.5萬美元(約19.4萬港元)的大眾型電動車款。

馬斯克提到的無鈷電池,是業界內公認的「超級電池」。只要無鈷電池技術條件臻致量產應用,車載電池的生產成本將會大幅下降,從而降低電動車整體售價,刺激大眾市場銷售,實現電動車普及化。

突破價格瓶頸 試研無鈷電池

現時所有電動車都是採用鋰電池作為車載電池,不過,各大電池生產商研發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配方」各有不同,從而形成技術與價格競爭。

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組成,決定了電池容量、安全性和壽命。最常見的電動車鋰電池由鈷、鎳、錳三元正極材料的金屬氧化物所組成,稱作「三元鋰電池」。其中以鈷元素的作用最為重要,其高能量密度的特性,讓它能夠在極小空間裏儲存大量能量,並防止電池過熱,保持多次充放的電池穩定性,從而確保電池在車輛行駛期間安全穩定,並能驅動2,000多公斤重的電動車行駛數百公里。

鈷元素除了材料特性得天獨厚外,其另一特點在於珍貴稀有—全球超過六成鈷儲量集中在位處非洲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它是電池所用到的金屬之中最昂貴的一種。參考全球最大金屬市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官方牌價,每公噸鈷價值達3萬至3.5萬美元。

「鈷被認為是戰略性的化學元素,它的蘊藏量有限……電動車產量在可見的未來將呈快速增長,我擔心最終會出現『鈷緊縮』(cobalt crunch)的狀態,鈷的供應完全追不上需求的膨脹。」專研電池技術的伯明翰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兼法拉第研究院(Faraday Institution)研究員Gavin Harper向《香港01》說。

因此,若要突破電動車電池成本下限,需盡可能將電池含鈷量減至最低。美國製Tesla Model 3現時採用的電池已經成功將含鈷量大幅壓縮至少於5%。業界現在追求的是:在不犧牲車輛充電安全和續航能力的前提下,完全不使用鈷作電池材料。

今年初,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與Tesla達成合作協議,為國產Model 3所提供的電池,就是屬於無鈷電池的磷酸鐵鋰電池(LFP)。因為採用了LFP電池,所以Tesla的中國版Model 3擁有下調價格的空間,以降低成本來提高Tesla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Tesla現在與寧德時代合作研發的LFP電池是基於「cell-to-pack」(CTP)電池設計技術。Harper解釋,常規電動車電池的製造工序是先將多個單體(cell)調集成一個單一物理模塊(module),然後再將多個模塊組合成電池包(即直接嵌入車體的車載電池)。譬如Tesla最初的50 kWh標準續航版Model 3,就是採用了四個物理模塊組合成的電池包。但是,CTP技術可直接讓多個單體組合成電池包,省卻了當中的模塊組合工序。

「CTP的概念是盡可能減輕電池內部非必要的重量,同時發揮(用於驅動車輛的)最大電池能量。」 Harper說。

寧德時代聲稱,CTP能將電池包的能量密度提高10%至15%,電池佔用空間壓縮15%至20%,並將構成電池包的元件數量減少40%。這種設計還可讓電池系統加速散熱,從而令充電工作更高效。

除了寧德時代,各大電池廠商透過研究不同的電池材料配搭和精密機械技術,競相研發出成本更低、重量更輕、污染更少、續航能力更高的「超級電池」,形成電動車產業框架內一個重要的子產業競技場。跟電動車「母體」製造一樣,電池廠之間的競賽同樣激烈。目前,鋰電池市場主要由中國、日本和韓國的製造商瓜分(見下圖),LG化學、松下、寧德時代、三星SDI等都與全球各大車廠簽署了電池合作協議。

新品「循環設計」 有助廢品回收

為了降低電動車電池成本,除了調整電池的製造方程式之外,還有另一途徑,就是電池回收。

有份創辦Tesla並擔任首席技術官、現已離職的J. B. Straubel在2017年成立電池回收和電池材料公司Redwood Materials。該公司去年底與松下合作,在美國內華達州卡森市(Carson City)附近一處回收設施進行先導測試,目標是在今年內從Tesla的1號超級工廠回收可以產生超過1 GWh電力的電池廢料,為逾一萬輛Tesla供電。

Harper同意建立電池循環體系的重要性。他認為,車廠應從草擬車型藍本那刻就要有「循環設計」(Design for Recycling)的意識,將最終產品處置(end of life,EOL)納入車載電池設計的考慮因素當中。「以往有些車廠認為處理汽車廢品是其他人的責任,它們設計新產品時只需考慮如何迎合顧客—追求吸引的成本價格、效能、續航力等。但是,確保車廠在產品研發初期階段考慮EOL,有助我們更快過渡到鋰電池的循環再生經濟系統。」……

為何投資者紛紛追捧未有盈利的創新企業?

過去十年,投資界經歷劇變,來到2020年,預期更加會是變化明顯的一年。現時,不少往績強勁可靠的企業和投資策略不再受到歡迎,投資者亦逐漸傾向買入估值與增長掛勾的創新企業,多於市盈率較低和派息大方的股票。

Tesla (NASDAQ:TSLA)為例,這間公司從未試過錄得盈利,但2020年至今,其股價已經升約269%。與此同時,雖然通用汽車福特的銷售和盈利大幅增加,兩間企業的股價卻各自下跌約30%,可見市場對增長股更感興趣。接下來,我們將會分析觸發巨變的原因。

增長股表現領先價值股

根據傳統投資智慧,在艱難時期,市盈率和市銷率較低的企業通常會跑贏估值依賴增長的企業。不過,在2020年冠狀病毒疫情造成的市場動盪中,這套理論肯定不能作準。

我們不妨比較本年度納斯達克100科技股指數與羅素1000價值指數的表現:

^NDXT圖表

^NDXT數據由YCharts提供

從長線發展來看,兩項指數的分別也相當明顯。在近五年和十年,納斯達克科技股指數分別上升約174%和357%,而羅素1000價值指數則只分別增長10.5%和59%。

換言之,投資者對創新科技股的興趣與日俱增。

市場較以往更重視前景

投資者都希望發掘出改變世界和回報豐厚的革命性企業。最近十年,有關選股策略亦成果斐然。此外,創新技術能夠為各行各業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資訊、影響和改變,因此將會繼續是未來投資者賺取超越市場回報的最佳途徑。

過去五年,Tesla的股價爆升約500%,當前市值約為2,865億美元,相當於通用汽車(350億美元)和福特(240億美元)市值總和的超過4.5倍。即使今年有重大不利因素籠罩汽車市場,這間電動車專家仍然取得出色表現,反映投資者對其創新和長遠增長策略抱持信心。

除了Tesla外,市場上還有其他有望顛覆世界,而且估值高於基本因素的交通運輸股。舉例來說,乍看之下,Uber (NYSE: UBER)在上市約一年以來的虧損令人卻步,只是不少放眼長線的投資者均看好該公司,並憧憬其能夠一邊維持共乘車和外賣市場的領導地位,一邊從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發展中獲利。

另外,維珍銀河 (NYSE: SPCE)的估值亦最能證明市場偏愛具備龐大長遠增長潛力的創新股。去年10月,維珍銀河成為首間提供商業太空飛行服務的上市企業。按照今日股價計算,公司的估值約為40億美元。假如考慮到太空的無窮無盡和發展潛力,有關數字不算突出,但事實上,目前的估值已經是本年度預測銷售額的約916.5倍。

傳統的「穩健」股不像以往安全

在經濟大衰退後,通用汽車和福特等汽車業龍頭的管理層付出大量努力,試圖改善公司的財務穩健程度。然而,供應鏈中斷和消費需求大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危機,導致兩間企業削減股息。儘管通用汽車和福特大舉投資了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系統開發,可是市場反而更接納Tesla的品牌和其專心發展的顛覆性技術。

另一方面,價值投資也失去了優勢。由於經濟可能快將轉差,而且中期市場或會出現顛覆世界的新技術,投資者必須在複雜的新形勢中,重新評估以往屬於穩健型投資的能源和基建股。除此以外,在受到疫情影響的經營環境下,估值指標較低的實體零售企業亦遇上了更大的不利因素。

現時,部分股票回報誘人,或者市盈率偏低,不過出於多個充分原因,投資者往往需要對其基本業務的長遠前景抱持懷疑態度。至於銷售和盈利表現強勁的企業,如果未能制定和實施有效的創新策略,則也許會逐漸被時代淘汰。

投資環境正不斷變化,股民亦須與時並進。Tesla和其他依賴增長的企業股價飆升,反映投資者相信,在未來數十年,創新的技術和業務模式將會改變市場。縱然極度依賴增長的部分企業少不免會落後於預期,整體上,買入增長股的風險極低。

為何沽出亞馬遜並賺取730%的年度化盈利會是最大的投資錯誤?

複息的概念並不複雜,但往往會受到投資者忽視。特別是初出茅廬的股民,更加會低估複息的威力。想當年,在筆者還是投資新手時,也曾經犯過類似的錯誤。

在本文中,筆者會分享剛踏入投資界的故事。那時,我賣出手上的亞馬遜 (NASDAQ:AMZN)股票,按年度化基準計算的回報率高達730%。然而,整體來看,該次沾手亞馬遜卻造成了筆者人生中最大的投資失誤,原因如下。

投資大忌

筆者在2004年開始投資。當時,就讀大學二年級的我承繼了一小筆遺產,加上在暑假打工的薪水,左拼右拼地湊出約15,000美元的投資資金。

說得婉轉點,那時候筆者對投資一竅不通。我既不是主修金融,也沒有鑽研過投資策略。我不懂得閱讀盈利報表、分析資產負債狀況,或是評估企業的現金流,甚至不清楚怎樣可以找到潛在投資目標的資料。

記憶所及,我的所謂「策略」就是買入接近52週低位的股票,然後在股價回升至52週範圍中位數時沽貨。簡而言之,我會買入估值較低的股票,並在賺取微薄利潤後迅速脫身。

錯誤的策略

在2004年10月,即筆者開立首個證券戶口的兩個多月後,我決定買入亞馬遜的股票。那年,作為大學學生,我曾經用過亞馬遜的網站購買教科書和其他物品。就像大部分人一樣,我以為亞馬遜只是網上版的Barnes & Noble,沒有考慮到公司將業務擴大至賣書和其他媒體以外領域的潛力。

在2004年10月28日星期四,筆者以每股34.35美元買入150股亞馬遜的股票。由於當時還未有免佣金交易的概念,計及佣金後,有關交易的總成本為5,163.49美元。 筆者的買入價接近亞馬遜的52週低位,在該年較早前,公司的股價曾經逼近過60美元。

AMZN圖表

資料來源:YCharts

其後,亞馬遜的股價迅速從10月底的低位反彈,在12月底已經重上約45美元的水平。可惜的是,筆者沒有等到那時才沽貨,而是在入市後不足一星期的11月1日和2日便以35.45美元的平均價格賣出股份。在扣除佣金後,筆者收到了5,294.88美元。

在上述交易中,撇除約33美元的佣金和交易費用後,筆者淨賺131.39美元。一方面,筆者首次投資便贏得了2.54%的回報,可謂成績不俗。另一方面,鑑於我的平均持股期不足五個曆日,理論上,如果用一年時間,我可以將回報提高約84倍。按照年度化基準計算,我買入的亞馬遜股票回報率便會高達730%。

假如筆者將那150股股票持有至今,我的年度化回報率「只會」達到33%。不過,要是我將股票持有約16年,而不是短短的四至五日,當時投資的5163.49美元將會變成現在的約450,000美元。

AMZN圖表

資料來源:YCharts

放眼長線

在犯下首個投資錯誤後兩年,筆者迎來了復仇的機會。在2006年9月,我以每股30.42美元買入100股亞馬遜的股票,那次的成交價甚至低於2004年的水平。問題是,在這兩年期間,我的耐性並無太大進步。這次,我在堅持了差不多兩個星期後還是決定賣出股票,賺取201.91美元的利潤。與上次一樣,我的年度化回報率極高,達到602%,但扣除佣金後的實際收益只有6.6%,實在不算出色。

筆者初入投資界的經驗應能為大家提供參考。理論上,投資者每週買入不同股票,再賺取單位數回報,一年後的回報率便會達到三位數。然而,在現實中,我們能夠連續選中贏家股的機會極微。

相比之下,若然我們投資於具備可觀增長潛力的企業,並且將股票持有多年,甚至數十年,那麼,只要有一小撮的企業(例如亞馬遜等)表現理想,亦能帶來跑贏大市的回報。事實上,雖然筆者在過去十年有幸發掘出幾隻倍升股,有關企業的投資回報總和仍然遠遠不及我兩度因小失大,賣出亞馬遜股票而錯過的回報。有見及此,耐性大概就是投資的關鍵。在經歷了慘痛的教訓後,筆者也終於明白到這個道理。

新冠肺炎改變了亞馬遜上的熱銷商品

越來越多消費者透過這個主要電商平台購買食品雜貨及衣物。

眾所週知,在新型冠狀病毒這場公共衛生危機下,許多零售商舖需暫停營業,而不少民眾為避疫均選擇在家網購,讓電商平台成為疫症下的得益者。作為最大的電商平台,亞馬遜 (NASDAQ:AMZN) 已率先擴軍,以應付需求的大幅增長。除網購量增加外,消費者喜愛在亞馬遜上購買的商品種類 也出現改變。

當中兩類商品的需求正持續增加,而亞馬遜多年來一直力谷該兩類商品,所以上述轉變對這家電商巨頭來說是喜訊一則。

食品雜貨及服裝

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CIRP)早前公佈了對第二季亞馬遜購物情況的最新預測。美國消費者平均網購次數有上升趨勢,而每張訂單的購買商品數量亦見增加。CIRP的數據是取自當季對500名成年美國人進行的調查。

指標 2019年第二季 2020年第二季
訂購頻率 每月2.1次 每月2.5次
每張訂單的貨品數量 1.9 2.2

資料來源:CIRP。

消費者買得較多的商品種類明顯由電子產品等非必需品 變為食品雜貨及服裝等生活必需品。亞馬遜多年來積極投資於上述兩類商品的相關業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於2017年透過收購Whole Foods,大舉進軍食品雜貨實體店市場。此外,亞馬遜亦力拓其自家品牌業務,以提高第一方賣家的服裝銷量。

公司更曾短暫試推以智能語音助理Alexa操作的Echo Look設備,希望將其打造成時尚助理。亞馬遜於今年較早時終止售賣該產品,原因相信是Alexa不太聰明地建議在勞動節後穿著白色。公司已將提供時尚貼士的Style by Alexa功能移植到亞馬遜的主要購物應用程式。

CIRP合顆人Mike Levin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新冠病毒疫症助亞馬遜將對其非常有利的商品類別的銷量推高,更多顧客會在平台上訂購食品雜貨或服裝。食品雜貨已成為主要貨品分類,超過三分一顧客在最近一次訂單中購買了這類商品,比例是我們所見最高。」

Levin補充指,有接近四分一的訂單包括服裝商品。對比一年前,只有22%的訂單有購買食品雜貨,而購買服裝的訂單更不足20%。

持久的影響

數據反映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可能與首季不同,當時疫情升級並演變為全球大流行。在危機爆發初期,消費者主要搶購食物等必需品及廁紙這類家居消耗品。在4月的業績電話會議中,財務總監Brian Olsavsky指亞馬遜在首季錄得的「非必需品需求較低,如服裝、鞋履和無線產品」。

即使全國各地的商店開始恢復營業,疫症對消費者購買各種商品的習慣應會產生長遠影響,包括服裝及食品雜貨。

買入Livongo Health股票是否為時已晚?

這隻醫療保健股升勢凌厲,年初至今已升逾三倍。早前沒買入的投資者是否已錯過賺錢的機會?

請原諒筆者沒給您留下懸念。不過,我認為這條問題的答案很明顯是「不」。 現在買入Livongo Health (NASDAQ:LVGO)的股票仍為時未晚。

當然,年初至今Livongo的股價已升超過三倍,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這升幅非常凌厲。有關動力消退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事,但筆者認爲Livongo仍有充足動力,以下是這隻增長股仍有更多增長空間的三個原因。

1.新型肺炎讓人恍然大悟

Livongo Health行政總裁Zane Burke在今年5月首季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認為,新型肺炎疫情大爆發只會增加我們為會員和客戶提供的服務的價值。」
認同Burke講法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在美國爆發冠狀病毒的最初幾個月,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指,在因新型肺炎而入急症室的患者中,78%為有病史或慢性病的患者。這讓大型企業的僱主、健康計劃和政府項目等支付者恍然大悟,令他們意識到有必要有效監控帶來高風險的慢性病患者。

您不妨看看Livongo Health在新型肺炎大爆發前和後的股票圖。自2019年7月25日首次公開招股以來,該公司股價的所有升幅都始於2020年4月

可以肯定的是,新型肺炎大爆發令Livongo本來已享有的商業趨勢進一步加速。然而,形勢已出現永久性改變,而且不太可能逆轉。在疫情爆發下,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像Livongo數碼健康管理平台那樣的解決方案。

2.龐大糖尿病市場仍有待開發

Livongo由一開始便專注協助個人控制糖尿病。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這對公司而言都是個成功的策略。好消息是,糖尿病市場仍有龐大的開發空間。

截至2020年3月31日,Livongo的糖尿病平台擁有約32.8萬名會員。該公司將於8月6日公佈第二季業績時,此數字幾乎肯定會更高。雖然Livongo的會員人數大增,但其可能只是抓住了潛在市場的一小部分。

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統計,目前美國約有3,400萬人患有糖尿病。每年更有150萬人被診斷患上糖尿病。Livongo的會員數量就算增一倍,亦僅佔潛在市場不足2%。

3.多重擴張機會

我們甚至還未提及Livongo Health針對的其他慢性疾病。美國高血壓患者比糖尿病患者多。當然,在Livongo的角度,從每個高血壓患者身上賺的錢不及糖尿病患者多。儘管如此,高血壓仍為公司帶來了另外185億美元的潛在市場。

該公司還希望透過為糖尿病前期患者和有行為健康問題的人士提供解決方案來擴大市場,並且正取得實質進展。大型醫療保健系統Kaiser Permanente選擇Livongo的行為健康平台來為所有會員提供服務。合約期為五年,或會成為Livongo的一個重要跳板。
此外,迄今為止提到的所有機會都只針對美國市場。目前Livongo尚未採取任何措施向國際市場擴張業務。不過,在其他國家,Livongo的技術肯定能惠及很多慢性病患者。

聚焦增長

驟眼看Livongo Health的估值(市銷率為51倍),您可能會認爲這隻股貴得離譜,最好還是不要沾手。然而,以銷售額和盈利往績為依據的估值完全忽略了Livongo的巨大增長前景。投資者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可買入Livongo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