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電腦智識

使用Router寬頻共享器後,玩ICQ不能接收檔案

使用Router寬頻共享器後,玩ICQ不能接收檔案

這是由於客端電腦在玩ICQ接收檔案時,必須有Public IP(真實IP),單單只有Local IP並不能接收檔案。欲使用了寬頻分享器後,仍可以接收檔案,可用以下多個不同方法解決:

1. 要在ICQ裡修改設定(以 ICQ2000b為例),依次按下ICQ內的PreferencesàConnectionàGeneral,在Connection Type選Permanent(Lan, Cable Modem etc)。在Server標籤內的Proxy Settings剔選Using Firewall和Not using Proxy 。在Firewall標籤用預設設定,即選取SOCK4但並無HOST的資料。在User標籤內的Advanced Users剔取Not using Proxy和Use Dynamically allocated port numbers (Default)。

2. 將router內的DMZ功能啟動,加入想要釋放出去之內部IP地址,如192.168.1.25,只要在DMZ內輸入192.168.1.25便可。

3. 使用Port Forwarding,將ICQ所用的Port Range範圍 (1024-65535) 對應到有問題的電腦。

4. 在ICQ的設定中,將ICQ Client設為Behind firewall便可。

為什麼頻繁讀寫會損壞硬碟呢

為什麼頻繁讀寫會損壞硬碟呢

磁頭壽命是有限的,頻繁的讀寫會加快磁頭臂及磁頭電機的磨損,頻繁的讀寫磁片某個區域更會使該區溫度升高,將影響該區磁介質的穩定性還會導至讀寫錯誤,高溫還會使該區因熱膨漲而使磁頭和碟面更近了(正常情況下磁頭和碟面只有幾個微米,更近還得了),而且也會影響薄膜式磁頭的資料讀取靈敏度,會使晶體振盪器的時鐘主頻發生改變,還會造成硬碟電路元件失靈。
任務繁多也會導至IDE硬碟過早損壞,由於IDE硬碟自身的不足,,過多工請求是會使尋道失敗率上升導至磁頭頻繁重定(重定就是磁頭回復到 0
磁軌,以便重新尋道)加速磁頭臂及磁頭電機磨損。

我先說一下現代硬碟的工作原理

現在的硬碟,無論是IDE還是SCSI,採用的都是」溫徹思特“技術,都有以下特點:1。磁頭,碟片及運動機構密封。2。固定並高速旋轉的鍍磁碟片表面平整光滑。3。磁頭沿碟片徑向移動。4。磁頭對碟片接觸式啟停,但工作時呈飛行狀態不與碟片直接接觸。

碟片:硬碟碟片是將磁粉附著在鋁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圓盤片的表面上.這些磁粉被劃分成稱為磁軌的若干個同心圓,在每個同心圓的磁軌上就好像有無數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鐵,它們分別代表著0和1的狀態。當這些小磁鐵受到來自磁頭的磁力影響時,其排列的方向會隨之改變。利用磁頭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鐵方向,使每個小磁鐵都可以用來儲存資訊。
盤體:硬碟的盤體由多個碟片組成,這些碟片重疊在一起放在一個密封的盒中,它們在主軸電機的帶動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轉,其每分鐘轉速達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磁頭:硬碟的磁頭用來讀取或者修改碟片上磁性物質的狀態,一般說來,每一個磁面都會有一個磁頭,從最上面開始,從0開始編號。磁頭在停止工作時,與磁片是接觸的,但是在工作時呈飛行狀態。磁頭採取在碟片的著陸區接觸式啟停的方式,著陸區不存放任何資料,磁頭在此區域啟停,不存在損傷任何資料的問題。讀取資料時,碟片高速旋轉,由於對磁頭運動採取了精巧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此時磁頭處於離盤面資料區0.2—0.5微米高度的”飛行狀態“。既不與盤面接觸造成磨損,又能可靠的讀取資料。

電機:硬碟內的電機都為無刷電機,在高速軸承支撐下機械磨損很小,可以長時間連續工作。高速旋轉的盤體產生了明顯的陀螺效應,所以工作中的硬碟不宜運動,否則將加重軸承的工作負荷。硬碟磁頭的尋道飼服電機多採用音圈式旋轉或者直線運動步進電機,在飼服跟蹤的調節下精確地跟蹤碟片的磁軌,所以在硬碟工作時不要有衝擊碰撞,搬動時要小心輕放。

原理說到這裏,大家都明白了吧

首先,磁頭和資料區是不會有接觸的,所以不存在磨損的問題。
其次,一開機硬碟就處於旋轉狀態,主軸電機的旋轉可以達到4500或者7200轉每分鐘,這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沒有關係,只要一通電,它們就在轉.它們的磨損也和軟體無關。

再次,尋道電機控制下的磁頭的運動,是左右來回移動的,而且幅度很小,從碟片的最內層(著陸區)啟動,慢慢移動到最外層,再慢慢移動回來,一個磁軌再到另一個磁軌來尋找資料。不會有什麼大規模跳躍的(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損也是可以忽略不記的。
那麼,熱量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是主軸電機和尋道飼服電機的旋轉,硬碟的溫度主要是因為這個。
其次,高速旋轉的盤體和空氣之間的摩擦。這個也是主要因素。
而硬碟的讀寫
很遺憾,它的發熱量可以忽略不記

硬碟的讀操作,是碟片上磁場的變化影響到磁頭的電阻值,這個過程中碟片不會發熱,磁頭倒是因為電流發生變化,所以會有一點熱量產生。寫操作呢正好反過來,通過磁頭的電流強度不斷發生變化,影響到碟片上的磁場,這一過程因為用到電磁感應,所以磁頭發熱量較大。但是碟片本身是不會發熱的,因為碟片上的永磁體是冷性的,不會因為磁場變化而發熱。

但是總的來說,磁頭的發熱量和前面兩個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了。
熱量是可以輻射傳導的,那麼高熱量對碟片上的永磁體會不會有傷害呢其實傷害是很小的,永磁體消磁的溫度,遠遠高於硬碟正常情況下產生的溫度。當然,要是你的機箱散熱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別人了。
我這裏不得不說一下某人的幾個錯誤:

一。高溫是影響到磁頭的電阻感應靈敏度,所以才會產生讀寫錯誤,和永磁體沒有關係。

二。所謂的熱膨脹,不會拉近盤體和磁頭的距離,因為磁頭的飛行是空氣動力學原理,在正常情況下始終和碟片保持一定距離。當然要是你大力打擊硬碟,那麼這個震動。。。。。

三。所謂尋道是指硬碟從初使位置移動到指定磁軌。所謂的重定動作,並不是經常發生的。因為磁軌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裏面,硬碟並不需要移動回0磁軌再重新出發。只要磁頭一啟動,所謂的復位動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啟動電腦,不然重定動作就不會再發生。

四。IDE硬碟和SCSI硬碟的盤體結構是差不多的。只是SCSI硬碟的介面帶寬比同時代的IDE硬碟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往往都會有一個類似CPU的東西來減緩主CPU的佔用率。僅此而已,所以希捷才會把它的SCSI硬碟的技術用在IDE硬碟上。

五。硬碟的讀寫是以柱面的磁區為單位的。柱面也就是整個盤體中所有磁面的半徑相同的同心磁軌,而把每個磁軌劃分為若干個區就是所謂的磁區了。硬碟的寫操作,是先寫滿一個磁區,再寫同一柱面的下一個磁區的,在一個柱面完全寫滿前,磁頭是不會移動到別的磁軌上的。所以檔在硬碟上的存儲,並不是像一般人的認為,是連續存放在一起的(從使用者來看是一起,但是從作業系統底層來看,其存放不是連續的)。所以FLASHGET或者ED開了再多的線程,磁頭的尋道一般都不會比你一邊玩遊戲一邊聽歌大。當然,這種情況只是單純的下載或者上傳而已,但是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誰能保證自己不會啟動其他需要讀寫硬碟的軟體可能很多人都喜歡一邊下載一邊玩遊戲或者聽歌吧更不用說WINDOWS本身就需要頻繁讀寫虛擬記憶體檔了。所以,用FG下載也好,ED也好,對硬碟的折磨和平時相比不會太厲害的。

六。再說說FLASHGET為什麼開太多線程會不好和ED為什麼硬碟讀寫頻繁。首先,線程一多,cpu的佔用率就高,換頁動作也就頻繁,從而虛擬記憶體讀寫頻繁,至於為什麼,學過作業系統原理的應該都知道,我這裏就不說了。ED呢同時從幾個人那裏下載一個檔,還有幾個人同時在下載你的檔,這和FG開多線程是類似的。所以硬碟燈猛閃。但是,現在的硬碟是有緩存的,資料不是馬上就寫到硬碟上,而是先存放在緩存裏面,,然後到一定量了再一次性寫入硬碟。在FG裏面再怎麼設置都好,其實是先寫到緩存裏面的。但是這個過程也是需要CPU干預的,所以設置時間太短,CPU佔用率也高,所以硬碟燈也還是猛閃的,因為虛擬檔在讀寫。

七。硬碟讀寫頻繁,磁頭臂在尋道伺服電機的驅動下移動頻繁,但是對機械來說這點耗損雖有,其實不大。除非你的硬碟本身就有機械故障比如力臂變形之類的(水貨最常見的故障)。真正耗損在於磁頭,不斷變化的電流會造成它的老化,但是和它的壽命相比。。。。。應該也是在合理範圍內的。除非因為震動,磁頭撞擊到了盤體。

八。受高溫影響的最嚴重的是機械的電路,特別是硬碟外面的那塊電路板,上面的集成塊在高溫下會加速老化的。所以IBM的某款玻璃硬碟,雖然有壞道,但是一用某個軟體,馬上就不見了。再嚴重點的,換塊線路板,也就正常了。就是這個原因.

總之,硬碟會因為環境不好和保養不當而影響壽命,但是這絕對不是軟體的錯。
FLASHGET也好,ED也好,FTP也好,它們雖然對硬碟的讀寫頻繁,但是還不至於比你一般玩遊戲一般聽歌對硬碟傷害大.說得更加明白的話,它們對硬碟的所謂耗損,其實可以忽略不記.不要因為看見硬碟燈猛閃,就在那裏瞎擔心.不然那些提供WEB服務和FTP服務的伺服器,它們的硬碟讀寫之大,可絕非平常玩遊戲,下軟體的硬碟可比的。

硬碟有一個參數叫做連續無故障時間。它是指硬碟從開始運行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單位是小時,英文簡寫是MTBF。一般硬碟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時。具體情況可以看硬碟廠商的參數說明。這個連續無故障時間,大家可以自己除一下,看看是多少年。然後大家自己想想,自己的硬碟平時連續工作最久是多長時間。
最後補充一下若干點:

一。硬碟最好不要買水貨或者返修貨。水貨在運輸過程中是非常不安全的,雖然從表面上看來似乎無損傷,但是有可能在運輸過程中因為各種 因素而對機械體造成損傷。返修貨就更加不用說了。老實說,那些埋怨硬碟容易損壞的人,你們應該自己先看看,自己的硬碟是否就是這 些貨色。

二。硬碟的工作環境是需要整潔的,特別是注意不要在頻繁斷電和灰塵很多的環境下使用硬碟。機箱要每隔一兩個月清理一下灰塵。

三。硬碟的機械最怕震動和高溫。所以環境要好,特別是機箱要牢固,以免共震太大。電腦桌也不要搖搖晃晃的。

四。要經常整理硬碟碎片。這裏有一個大多數人的誤解,一般人都以為硬碟碎片會加大硬碟耗損,其實不是這樣的。硬碟碎片的增多本身只是 會讓硬碟讀寫所花時間比碎片少的時候多而已,對硬碟的耗損是可以忽略的(我在這裏只說一個事實,目前網路上的伺服器,它們用得最 多的作業系統是UNIX,但是在UNIX下面是沒有磁片碎片整理軟體的。就連微軟的NT4,本身也是沒有的)。不過,因為磁頭頻繁的移動,造 成讀寫時間的加大,所以CPU的換頁動作也就頻繁了,而造成虛擬檔(在這裏其實準確的說法是換頁檔)讀寫頻繁,從而加重硬碟磁頭尋 道的負荷。這才是硬碟碎片的壞處。

五。在硬碟讀寫時儘量避免忽然斷電,冷啟動和做其他加重CPU負荷的事情(比如在玩遊戲時聽歌,或者在下載時玩大型3D遊戲),這些對硬 碟的傷害比一般人想像中還要大。原因我就不說了,打字太累。
總之,只要平常注意使用硬碟,硬碟是不會那麼快就和我們說BYEBYE的。當然,如果是硬碟本身的質量就不行,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總結
1.
使用中的硬碟,千萬不要用力碰撞,萬一讀取頭撞擊高速旋轉中的碟片有可能會造成一些碎片,形成壞磁區,更糟的是這些碎片會隨著碟片繼續高速旋轉,這也就是為什麼壞磁區常常會越來越大的原因

2.
要避免短時間內重新啟動硬碟,像是不斷地按RESET重新啟動,或是把省電裝置時間調到很短,每次讀取硬碟便要重新啟動,硬碟啟動時電力的衝擊,其實也是一個傷害,就跟許多電器一樣,另外就跟樓主提到的相同..持續不斷的復位,其實不是一件好事
大致上就是這樣,現在的硬碟技術到了一個境界,不過品質卻反而低落,原因就是大幅跌價,所以間接反應在成本
目前許多廠牌新出的硬碟,都只維修一年,一年過後壞掉,就直接丟掉,或是付錢延長維修期
所以備份(Backup)是很重要的

ADSL非固定式開機自動連線上網

ADSL非固定式開機自動連線上網
限XP系統

1. 先開啟 IE 後[工具]>[網際網路選項]

2. [連線]>[網路連線不存在時撥號勾選],按確定

3. [開始]>[控制台]>[網路和網際網路]>[網路連線]>看到你的連線後,在那個連線上按右鍵選內容在「選項」標籤中[提示名稱,密碼.溤證等],不要勾選,再來勾選[斷線後重新撥號]再按確定

4.複製網路連線捷徑

5.把捷徑貼上到 C:\Documents and Settings\你的使用者ID\「開始」功能表\程-式集\啟動

以上就成功囉!

6.如某些特殊因素而中斷連線,需使用網路時忘了連線,這時會自動跳出連線小對話方塊,提醒連線咩^_^按[連線]即可連線上網

PS 不建議勾選[自動連線]選項,不然就失去因特殊因素,而中斷連線的意義囉 !

電源使用維護及其故障表現

電源使用維護及其故障表現

計算機的電源是主板、CPU、硬盤、內存等其他部件的動力源泉,沒有電源計算機也就無法工作。主機開關電源的穩定性高低,輸出電壓的準確與否,輸出電流的質量高低,都關係著計算機是否能夠正常工作,能否長時間運行。所以我們在自己裝機時,一定不能為了省幾個錢,購買廉價的電源,造成系統在今後的工作中不穩定或出現-一些奇怪的故障,而且還可能造成主板、硬盤或CPU損壞等嚴重損失。

電源的使用與維護

1.計算機在使用時,應為主機保留一定的空間,使空氣流暢,使主機工作時產生的熱量能夠正常散出。同時,主機在工作時,防塵罩必須取下。如果主機在工作時,發現-電源的風扇停止工作,這時必須馬上關機,防止電源燒燬甚至造成其他更大的損失。

2.開關電源在開機的瞬間,會有很大的浪湧電流,容易造成元器件的損壞。所以當我們關機後,最好等3-5分鐘再進行第二次開機。

3.為了保障你的計算機能夠正常穩定的工作,你應該定期檢查風扇是否正常工作,一般3-6個月。因為如果風扇停轉或者速度變慢,這時電源的溫度或機箱內的溫度及CPU、北橋、顯卡的溫度會升高,造成系統頻繁死機或重啟,無法正常工作。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選購替換風扇時,最好選購工業標準的滾珠軸承風扇,而不要選購一般的含油軸承風扇,這樣可以保證你的電腦長時間無故障的穩定工作。

4.電源在使用一年左右時,最好打開電源,用毛刷清除電源內部的灰塵,同時為電源風扇加油潤滑。電源在長時間工作中,因為空氣流動會有好多灰塵積聚在電源內,造成散熱不良。同時灰塵過多,在潮濕的環境中也會造成電路短路。所以為了系統正常穩定的工作,計算機應定期除塵。

電源問題造成的故障表現-:

1.硬盤丟失

計算機在工作過程-中會無規律的出現-硬盤丟失,造成系統在寫盤或讀盤時找不到硬盤而死機。或者計算機啟動時有時能找到硬盤,有時找不到硬盤。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最好檢查一下開關電源的+12V和+5V輸出是否正常,並及時把數據備份。

2.莫名其妙的死機

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開關電源的輸出部分濾波電容質量不好,長時間使用後電容容量下降,造成輸出的直流電源中的紋波係數過大,干擾了主機的正常工作,造成了系統死機或藍屏。世紀之星有部分電源這類問題比較突出。

3.掉電後不能再次開機

這種情況一般是電源內部的邏輯判斷電路性能不穩定。比較典型的表現-為如果正常關機,再次按下電源開關時,系統能夠馬上開機啟動。如果系統正在工作時或者是關機後拔掉了電源線,這時再按下電源開關時,主機沒有反應,必須等上幾分鐘才能啟動。

4.無規律的重啟

這種情況一般是電源的功率不足,輸出功率太小。典型的表現-為放入光盤後,光盤只要一開始高速旋轉,主機就開始重啟。

以ATX結構的主板為核心的系統配置,需要的最小電源功率為145W,外設部件越多所需要的電源功率越大。+5VSB的待機電源需要提供720MA的電流,如果ATX電源不能提供足夠的電流有可能造成計算機無法正常開機。再有如果電源功率不足,常常會造成電源保護而停止工作,長時間會導致電源過早損壞。如果你使用AMD的CPU,那麼你最好選用符合AMD推薦標準的電源。

5.無法正常關機

有可能是ATX電源在執行「關機」操作的時候,產生了一個錯誤的脈衝信號。

6.莫名其妙的自動開機

這種情況主要是開關電源的生產廠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省去了開關電源輸入部分的濾波電路,造成了干擾脈衝進入主機內部,造成了誤開機。

7.開機報警

開機後電源「哇哇」的一直報警,但是計算機能夠正常啟動,顯示器也有圖像顯示。這種情況一般是該主板具有過壓報警功能,計算機電源輸出的某個電壓不正常,過高或過低所致。

8.重啟後死機

當主機重新啟動,過了藍天白雲後,再準備進入桌面時,發生死機現-象。

9.硬盤燈閃-爍-,無法啟動

按下電源開關後,主機的電源指示燈,硬盤燈有規律的閃-爍-,無法正常啟動。

10.開機顯卡或內存錯

開機後系統報顯卡錯誤或內存錯誤,不能正常啟動。

11.掉顯卡驅動或藍屏

系統能夠通過自檢,但是經常掉顯卡驅動,或者經常進入安全模式,或經常出現-藍屏現-象。

電源的測試

作為個人電腦動力之源的電源,也隨著個人電腦的進步而發生變化。從以前100W的AT電源發展到今天450W乃至更高的ATX電源,不但功率在連續攀升,輸出電流也在不斷增大,+5V的輸出電流已經超過30安培。

自從1998年1月公佈了ATX2.01電源標準後,以後生產的電源都兼容這個標準,只不過各路電壓的輸出電流在不斷增加。我們使用的ATX開關電源,輸出的電壓有+12V、-12V、+5V、-5V、+3.3V等幾種不同的電壓。在正常情況下,上述幾種電壓的輸出變化範圍允許誤差一般在5%之內,如下表所示,不能有太大範圍的波動,否則容易出現-死機的數據丟失的情況。

標準電壓值 電線顏色 最小電壓值 最大電壓值

+5V 紅色 4.75 5.25
-5V 白色 -4.75 -5.25
+12V 黃色 11.4 12.6
-12V 藍色 -11.4 -12.6
+3.3V 橙色 3.135 3.465

主板上的電源插頭 ATX電源輸出接口

ATX電源20針輸出電壓及功能定義表

針腳 名稱   顏色 說  明
1 3.3V   橙色 +3.3 VDC
2 3.3V   橙色 +3.3 VDC
3 COM   黑色 Ground
4 5V   紅色 +5 VDC
5 COM   黑色 Ground
6 5V   紅色 +5 VDC
7 COM   黑色 Ground
8 PWR_OK   灰色 Power Ok (+5V & +3.3V is ok)
9 5VSB   紫色 +5 VDC Standby Voltage (max 10mA)
10 12V   黃色 +12 VDC
11 3.3V   橙色 +3.3 VDC
12 -12V   藍色 -12 VDC
13 COM   藍色 Ground
14 /PS_ON   綠色 Power Supply On (active low)
15 COM   黑色 Ground
16 COM   黑色 Ground
17 COM   黑色 Ground
18 -5V   白色 -5 VDC
19 5V   紅色 +5 VDC
20 5V   紅色 +5 VDC

測試的方法:為了方便測試讀數,我們使用數字萬用表20V直流檔來測試。準備一個10歐姆10W的電阻,把它接在需要測試的電壓輸出端,然後使用萬用表測試此時的電壓輸出。因為當開關電源空載時,有的電源可能會空載保護,停止工作;同時也因為負載太輕,輸出的電壓可能會偏高。

如果測得某一路的輸出電壓與標準輸出有很大的誤差時,這個電源將不能被使用,必須被替換。

如果這些電壓出現-偏低或偏高時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1.+12V

+12V一般為硬盤、光驅、軟驅的主軸電機和尋道電機提供電源,及為ISA插槽提供工作電壓和串口等電路邏輯信號電平。如果+12V的電壓輸出不正常時,常會造成硬盤、光驅、軟驅的讀盤性能不穩定。當電壓偏低時,表現-為光驅挑盤嚴重,硬盤的邏輯壞道增加,經常出現-壞道,系統容易死機,無法正常使用。偏高時,光驅的轉速過高,容易出現-失控現-象,較易出現-炸盤現-象,硬盤表現-為失速,飛轉。

2.-12V

-12V的電壓是為串口提供邏輯判斷電平,需要電流較小,一般在1安培以下,即使電壓偏差較大,也不會造成故障,因為邏輯電平的0電平為-3到-15V,有很寬的範圍。

3.+5V

+5V電源是提供給CPU和PCI、AGP、ISA等集成電路的工作電壓,是計算機主要的工作電源。它的電源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著計算機的系統穩定性。多數AMD的CPU其+5V的輸出電流都大於18A,最新的P4CPU其提供的電流至少要20A。另外AMD和P4的機器所需要的+5VSB的供電電流至少要720MA或更多,其中P4系統電腦需要的電源功率最少為230W。

如果沒有足夠大的+5V電壓提供,表現-為CPU工作速度變慢,經常出現-藍屏,屏幕圖像停頓等,計算機的工作變得非常不穩定或不可靠。

4.-5V

-5V也是為邏輯電路提供判斷電平的,需要的電流很小,一般不會影響系統正常工作,出現-故障機率很小。

5.+3.3V

這是ATX電源專門設置的,為內存提供電源。該電壓要求嚴格,輸出穩定,紋波係數要小,輸出電流大,要20安培以上。大多數主板在使用SDRAM內存時,為了降低成本都直接把該電源輸出到內存槽。一些中高檔次的主板為了安全都採用大功率場管控制內存的電源供應,不過也會因為內存插反而把這個管子燒燬。如果主板使用的是+2.5V DDR內存,主板上都安裝了電壓變換電路。如果該路電壓過低,表現-為容易死機或經常報內存錯誤,或WIN98系統提示註冊表錯誤,或無法正常安裝操作系統。

6.+5VSB(+5V待機電源)

ATX電源通過PIN9向主板提供+5V 720MA的電源,這個電源為WOL(Wake-up On Lan)和開機電路,USB接口等電路提供電源。如果你不使用網絡喚醒等功能時,請將此類功能關閉,跳線去除,可以避免這些設備從+5VSB供電端分取電流。

7.P-ON(電源開關端)

P-ON端(PIN14腳)為電源開關控制端,該端口通過判斷該端口的電平信號來控制開關電源的主電源的工作狀態。當該端口的信號電平大於1.8V時,主電源為關;如果信號電平為低於1.8V時,主電源為開。因此在單獨為開關電源加電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萬用表測試該腳的輸出信號電平,一般為4V左右。因為該腳輸出的電壓為信號電平,開關電源內部有限流電阻,輸出電流也在幾個毫安之內,因此我們可以直接使用短導線或打開的回形針直接短路PIN14與PIN15(即地,還有3、5、7、13、15、16、17針),就可以讓開關電源開始工作。此時我們就可以在脫機的情況下,使用萬用表測試開關電源的輸出電壓是否正常。

記住:有時候雖然我們使用萬用表測試的電源輸出電壓是正確的,但是當電源連接在系統上時仍然不能工作,這種情況主要是電源不能提供足夠多的電流。典型的表現-為系統無規律的重啟或關機。所以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只有更換功率更大的電源。

8.P-OK(電源好信號)

一般情況下,灰色線P-OK的輸出如果在2V以上,那麼這個電源就可以正常使用;如果P-OK的輸出在1V以下時,這個電源將不能保證系統的正常工作,必須被更換。

9.220VAC(市電輸入)

一般我們大家都不關心計算機使用的市電供應,可是這是計算機工作所必須的,也是大家經常忽略的。在安裝計算機時,我們必須使用有良好接地裝置的220V市電插座,變化範圍應該在10%之內。如果市電的變化範圍太大時,我們最好使用100-260V之間寬範圍的開關電源,或者使用在線式的UPS電源。

注意:我們不要使用工業設備上使用的穩壓電源,因為這些穩壓電源是為電機等用電器設計的,它們使用繼電器或電機來調整變換輸出電壓,當市電變化較頻繁時,其輸出電壓會經常落後於市電變化,造成輸出電壓過高而燒燬開關電源或主機。

再有就是計算機與電源插座的連接必須牢靠,避免因為市電供應不穩而造成主機意外的重啟。特別是在夏季使用空調的人多,在空調啟動時容易造成此時進戶線處的電壓過低,有時會低於160V,這時就會造成主機自動重啟。不過,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解決方法是加接UPS電源。

硬碟處理技巧顯為人知

硬碟處理技巧顯為人知

一、硬盤常見故障的判斷

一般來說,硬盤的故障可以分為純硬件故障和軟件故障。相對來說,軟件引起的硬件故障比較復雜,因為硬盤牽涉到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但是解決的方式有時候卻比較簡單,比如主引導扇區被非法修改導致系統無法啟動、非正常關機後引起的邏輯壞道等,一般通過重新分區格式化即可解決。而純硬件的故障就比較棘手——硬件故障又可以分為系統引起的,例如主板的IDE接口松動、與其他硬件設備不兼容、電源不穩定等等,而另一個就是硬盤本身的故障了,當然我們可以通過眼睛觀察一下電路板是否有芯片被燒毀,用耳朵仔細聽聽啟動時是否有異常響聲等方式來判斷。硬盤故障包括了磁頭損壞、電路板問題、芯片信息丟失、馬達不轉等,最直觀的現-象就是進入主板BIOS設置後,無法識別硬盤。

根據電腦開機後的出錯提示也是可以確定硬盤故障大致類型的。比如開機後屏幕顯示:『Device error』,然後又顯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提示硬盤不能啟動,用軟盤啟動後,在A:>後鍵入C:,屏幕顯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系統不認-硬盤,一般是CMOS中的硬盤設置參數丟失或硬盤類型設置錯誤造成的。

開機後屏幕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硬盤不能啟動,若從軟盤啟動則認-C盤,一般是由於硬盤主引導記錄中的分區表有錯誤而造成的。屏幕顯示『Error Loding Operating System』或者『Missing Operating System』表明硬盤的主引導記錄被破壞,或者分區的結束標志遭到破壞,還有可能是由於CMOS重硬盤參數設置錯誤引起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CMOS參數被改動;硬盤下的系統文件IO.SYS和MSDOS.SYS遭到破壞;硬盤DOS引導記錄(BOOT)遭到嚴重破壞,或者DOS引導記錄的結束標志(01FF的55 AA)丟失;也可能是硬盤的主引導數據被破壞,或主引導結束標志(080。081的55 AA)丟失而造成。

而系統顯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為『零磁道損壞,硬盤無法使用』或用磁盤掃描程-序掃描其它硬盤時其0扇區出現-紅色『B』。硬盤0扇區損壞,是大家比較頭痛的故障,一般情況下也就判了硬盤死刑,很難修復了。如果屏幕顯示『SMART Failure Predicted on Primary Master:ST310210A』然後是警告:『Immediately back-up your date and replase your hard disk drive. A failure mauy be immnent.』此時,須按F1纔能繼續,這是S.M.A.R.T技術診測到你的硬盤可能出現-了故障或不穩定情況,警告你需要立即備份數據並更換硬盤。出現-這種提示後,除了更換新盤外,沒其他解決方法。

二、硬盤常見安裝故障的處理

硬盤安裝不當會導致無法正常使用的故障。比如IDE接口與硬盤接的電纜線未連接好;或是IDE電纜接頭處接觸不良或再現-斷裂;硬盤未接上電源或電源接頭未插牢;跳線設置不當等都會導致在BIOS中檢測不到硬盤,或無法識別全部容量。
如果檢測時硬盤燈亮幾下,但BIOS仍然報告沒有發現-硬盤,則可能是硬盤電路板上某個部件損壞或者是主板IDE接口及IDE控制器出現-故障。另外,使用了不合格的信號線(未按要求使用80針信號線)或未安裝主板芯片組驅動(補丁)程-序,將會導致不能打開DMA模式的故障。

有些朋友在新加了一個硬盤後,WIN98就無法啟動了,取下新加的硬盤後一切又正常了。這是因為你的WIN98裝在原硬盤的非C盤(如D盤)上,而加裝雙硬盤後在原硬盤存在多分區的情況下,要引起盤符交錯,導致原硬盤的盤符發生了變化,WIN98在啟動時找不到安裝時默認-的相關系統文件及眾多應用程-序,自然不可能正常啟動。
在多分區的情況下,硬盤分區的排列順序是這樣的:主硬盤的主分區仍被計算機認-為是C盤,而第二硬盤的主分區則被認-為是D盤,接下來是第一硬盤的其他分區依次從E盤開始排列,然後是第二硬盤的其他分區接著第一硬盤的最後盤符依次排列。要使加上第二硬盤後盤符不發生變化,解決的辦法有兩個:如果你只使用WIN98的話,比較簡單,在CMOS中將第二硬盤設為NONE即可,但在純DOS下不認-第二個硬盤。
第二種方法是接上雙硬盤後,給第二個硬盤重新分區,刪掉其主DOS分區,只分擴展分區。這樣盤符也不會交錯。當然若第一硬盤只有一個分區的話,也就不會存在盤符交錯的問題了。另外還有一個常見的硬盤安裝故障就是在老主板上不能正確使用大容量硬盤,解決的方法很多,比如昇級主板BIOS或使用EZ等特殊分區軟件分區。

SATA硬盤電源接口與傳統的IDE硬盤所使用的端口大不相同,目前普通電源很少能直接支持Serial ATA硬盤,需使用專門的轉接頭。不過也有少數Serial ATA硬盤采用了雙電源設計,除了Serial ATA標准的15針電源接口外,還有傳統的電源接口,使用起來就更加方便了。
另外,Serial ATA硬盤對電源供電質量要求比並行接口硬盤更嚴格,使用Serial ATA硬盤的朋友,最好配一個功率足夠的好電源。還要注意的是,由於Serial ATA硬盤對主板AGP/PCI頻率很敏感,如果你進行了超頻操作,就可能會出現-無法識別硬盤或使用不穩定的現-象。
建議大家超頻後盡量保持總線頻率的穩定。還應注意,在完成Windows安裝後,一定要安裝IAA加速補丁或者VIA、SiS、Promise以及Silicon的相關補丁,程-序會自動根據硬盤的物理特性使用最佳傳輸模式,以便充分揮發Serial-ATA硬盤的性能。如果主板BIOS不支持48bit LBA模式,就無法直接使用超過137G容量的硬盤。遇到這種情況建議你昇級最新的主板BIOS。
如果不昇級,也可以使用硬盤自帶的分區軟件DM,提供了INT13H的擴展功能,從而繞開主板BIOS支持大硬盤。大家也可以用Windows 2003的系統盤來進行分區,都能夠識別出160G以上的大容量硬盤。

三、硬盤常見『軟故障』的處理

硬盤的軟故障即非物理性故障,比如主引導記錄、分區表、啟動文件等被破壞而導致系統無法啟動,硬盤被病毒感染造成無法運行,以及非法操作、維護不當等。一般情況下,『軟故障』是可以自己動手修復的。
比如常見的分區丟失故障,是因為分區表被病毒破壞等原因導致,而分區上保存的數據一般還完好,我們可以用相關的工具軟件來嘗試修復。DiskMan來修復分區表。

DiskMan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硬盤分區表維護軟件,可以判斷分區的『系統參數』是否正確,可讓DiskMan自動檢查硬盤分區參數,並按照提示修改錯誤的參數,當然實在不行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其『重建分區』功能重建分區。

DiskMan可通過未被破壞的分區引導記錄信息重新建立分區表,在菜單的工具欄中選擇『重建分區表』,DiskMan即開始搜索並重建分區。
當然我們也可以使用KV3000軟件來修復硬盤數據,手動重建主引導扇區和分區表。用軟盤啟動計算機並運行KV3000.EXE,進入KV3000主畫面,按下F6鍵啟動搜索硬盤分區的功能,再按下F2可以搜索出硬盤各個分區,接下來按F2查看C盤BOOT區。如果C盤BOOT扇區正常,則可以用KV3000的F10功能鍵自動重建C盤主引導扇區和分區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使用什麼軟件及方法,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地修復分區表。所以建議讀者在硬盤分區後,最好能備份一份分區表在軟盤或光盤上,一旦出現-分區丟失的情況,就能夠很容易恢復了。

另外,被『邏輯鎖』鎖住硬盤也是比較嚴重的故障。最直接的後果會導致無法啟動,甚至用光盤和軟盤都啟動不了系統。
關鍵在於『邏輯鎖』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導分區記錄,將擴展分區的第一個邏輯盤指向自己,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死循環,這就是使用軟驅、光驅,雙硬盤都不能正常啟動的原因。解決這個難題並不復雜,方法一是修改DOS啟動文件,首先准備一張DOS6.22的系統盤。然後在一臺正常的機器上,使用你熟悉的二進制編輯工具(debug、pctools5.0,或者Windows下的ultraedit都行)修改軟盤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記住改該文件的屬性為正常),具體是在這個文件裡面搜索第一個『55aa』字符串,找到以後修改為任何其他數值即可。
用這張修改過的系統軟盤你就可以順利地帶著被鎖的硬盤啟動了。方法二是用DM解鎖,首先你要找到和硬盤配套的DM軟件,然後把DM拷到一張系統盤上。
接上被鎖硬盤,開機,按住DEL鍵,進CMOS設置,將所有IDE硬盤設為NONE(這是關鍵所在!),保存設置,重啟動,這時系統即可『帶鎖』啟動。啟動後運行DM,你會發現-DM可以繞過BIOS,識別出硬盤,選中該硬盤,分區格式化即可。不過這種方法的最大缺憾就是硬盤上的數據將全部丟失。

四、硬盤常見『壞道』的處理

硬盤的壞道共分兩種: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邏輯壞道為軟壞道,大多是軟件的操作和使用不當造成的,可以用軟件進行修復;物理壞道為真正的物理性壞道,它表明硬盤的表面磁道上產生了物理損傷,大都無法用軟件進行修復,只能通過改變硬盤分區或扇區的使用情況來解決。

首先,我們先確認-硬盤的壞道是邏輯壞道還是物理壞道,方法很簡單。在電腦剛剛啟動時,按『F8』鍵,選擇『Command Prompt only』進入DOS模式(操作系統必須為Win95/98,若為Win2000/XP請使用DOS啟動盤),執行『scandisk x:』(X為盤符),Scandisk程-序便會檢查硬盤,對產生的邏輯壞道會自行彈出對話框,選擇『Fix it』對邏輯壞道進行初級修復。
如掃描程-序在某一進度停滯不前,那麼硬盤就有了物理壞道。對於已進行初步修復的仍有邏輯壞道的硬盤,正常啟動後回到Windows下,進入『我的電腦』中選擇有邏輯壞道的硬盤,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屬性』→『工具』→『開始檢查』就彈出『磁盤掃描程-序』,選中『完全』並將『自動修復錯誤』打上勾,單擊『開始』,就開始對該分區進行掃描和修復。

而對於有物理壞道的硬盤,上述方法就行不通了,但也不是沒有辦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如果硬盤還沒過質保期,就去找銷售商,讓其想想辦法。但如果過了質保期就只好自己動手修復了,首先推薦大家使用原廠的DM工具,對硬盤進行『清零』處理,很多小問題用DM都可能解決,而且經上面處理過後再用其他軟件,硬盤修復的時間能大為縮短。
然後再使用HDDREG、MHDD、FB這些軟件進行處理。這幾款軟件功能相類似,使用上各有特色。HDDREG可以通過磁性逆轉方式來達到修復壞道的目的,據稱可以修復大約60%的受損硬盤,在修復壞道的同時又不影響硬盤原有的數據信息,而這是低級格式化程-序所做不到的。
當然還可以用PartitionMagic手工處理,達到隱藏壞道的目的。具體的作法是:首先啟動PartitionMagic,選中『Operations』菜單下的『Check』命令,對硬盤進行直接掃描,標記壞簇後,選中『Operations』菜單下的『Advanced』→『bad sector retset』,最後把壞簇分成一個獨立的分區,再通過『Hide partiton』命令將分區隱藏即可。如果電腦啟動時出現-信息『TRACK 0 BAD,DISK UNUSABLE』,那麼修復起來就比較麻煩,因為此信息說明硬盤的零磁道損壞了,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人就把硬盤作報廢處理。
但並非絕對不能修復,原理十分簡單,只要用1扇區代替0扇區就行了,在這裡向大家推薦『DiskMan』,它是一款比較常用的硬盤工具。下載後在純DOS運行,在『硬盤』菜單中選中要修改的盤(一般為C盤),然後依次進入『工具』→『參數修改』→將『起始柱面』的值由『0』改為『1』,確定後保存退出。就可以對硬盤進行重新分區了。

目前,專業硬盤維修軟件『PC-3000』與硬盤廠商的維修方式就非常相似。PC-3000是由俄羅斯著名硬盤實驗室– ACE Laboratory研究開發的商用的專業修復硬盤綜合工具。它通過分析和逆向工程-,將廠商的指令代碼甚至Firmware破解,使得可以編制出程-序軟件,自由地讀取、修改和寫入硬盤系統信息區的信息。
像硬盤廠商一樣,編寫程-序對磁盤盤面按照物理地址進行掃描,重新構造出新的缺陷扇區列表寫進系統保留區來替換原有的列表。經過這樣的軟件維修的硬盤,理論上與硬盤廠商維修的硬盤幾乎沒有差別。但是價格也是非常昂貴,大約要上萬元吧!對於我們普通用戶來說?還是等有條件後再考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