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電腦智識

硬碟的正確使用與壞軌的修復

硬碟的正確使用與壞軌的修復

硬碟使用久了,便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硬碟“壞軌”是這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如果在保固期內,你可將硬碟拿到銷售商出處更換,而過了三年保固期又該怎麼辦呢?下面是維修維護硬碟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對你維修硬碟有所幫助。

一、硬碟出現壞軌的先兆
硬碟壞軌分為邏輯壞軌和物理壞軌兩種,前者為軟壞軌,通常為軟體操作或使用不當造成的,可用軟體修復;後者為真正的物理性壞軌,它表明你的硬碟磁軌上產生了物理損傷,只能通過更改硬碟分區或磁區的使用情況來解決。出現下列情況也許你的硬碟真的有壞軌了

首先,你在打開、運行或拷貝某個檔時硬碟出現操作速度變慢,且有可能長時間操作還不成功或表現為長時間死“啃”某一區域或同時出現硬碟讀盤異響,或乾脆Windows系統提示“無法讀取或寫入該檔”,這些都可表明你的硬碟某部分出現了壞軌。

其次,每次開機時,Scandisk磁片程式自動運行,肯定表明你的硬碟上有需要修復的重要錯誤,比如壞軌。你在運行該程式時如不能順利通過,表明硬碟肯定有壞軌。當然,掃描雖然也可通過,但出現紅色的“B”標記,表明其也有壞軌。

第三,電腦啟動時硬碟無法引導,用軟碟或光碟啟動後可看見硬碟盤符但無法對該區進行操作或操作有誤或乾脆就看不見盤符,都表明硬碟上可能出現了壞軌。具體表現如開機自檢過程中,螢幕提示“Hard disk drive failure”“Hard drive controller failure”或類似資訊,則可以判斷為硬碟驅動器或硬碟控制器硬體故障;讀寫硬碟時提示“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類似錯誤資訊,則表明硬碟磁軌出現了物理損傷。  最後,電腦在正常運行中出現死機或“該檔損壞”等問題,也可能和硬碟壞軌有關。

二、硬碟壞軌的維修
Scandisk磁片掃描程式是解決硬碟邏輯壞軌最常用的工具,而我們常見的format命令不能對任何硬碟壞軌起到修補作用,這點大家需明白。如果硬碟出現了壞軌,我們可在Windows系統環境下,在“我的電腦”中選中要處理的硬碟機,選擇其“內容”,在出現的“工具”按鈕中選擇“立即檢查”,點擊“開始”,再在“掃描類型”中選“完整”,並將“自動修復錯誤”打上“勾”,然後“開始”既可,它將對硬碟盤面做完全掃描處理,並且對可能出現的壞簇做自動修正。其次,在DOS狀態下,硬碟有壞軌,電腦在啟動時一般會自動運行Scandisk進行掃描,並將壞簇以黑底紅字“B”(bad)標出。當然,如果系統在啟動時不進行磁片掃描或已不能進入Windows系統,我們也可用軟碟或光碟啟動盤啟動電腦後,在相應的磁碟機下,如“A:”下運行Scandisk *:(注:*為要掃描的磁碟機),來對相應需要掃描修復的硬碟分區進行修理。

其他的如諾頓工具箱中的NDD“磁片醫生”及Pctools等相關工具對硬碟進行掃描也是修復硬碟壞軌的最常用的方法,其用法很簡單,許多報刊上也有介紹,大家可找來試用一下。
如果硬碟上出現了無法修復的壞簇或物理壞軌,大家可用一些磁片軟體將這些壞軌單獨分為一個區並隱藏起來,這樣可令你的硬碟延長使用壽命。

方法一:如一塊4.3G硬碟在2G處有嚴重的物理壞軌,用format格式化進行不下去,Scandisk或NDD檢測也通不過,但能正常分區。找來一款分區格式化軟體Smart Fdisk,用開機片啟動電腦後,進入磁碟机A:,運行該軟體的執行檔SFdisk.EXE;然後刪掉(DEL)原有分區,算出壞軌在硬碟上的所在位置。如本例中,先建立1990M的基本分區,快速格式化後並啟動它,然後再把壞軌處分出約50M的邏輯分區,再將所剩的硬碟空間作為一個邏輯區後用快速格式化功能將其快速格式化;最後再將那個約50M的壞軌所在的區刪除(DEL)掉就是了。然後重啟,一個有嚴重物理壞軌的硬碟就很快被修好了,以後磁頭再也不會去讀那些被刪除了的壞軌區了。

方法二:用Windows系統自帶的Fdisk分區。例如一塊1G的硬碟,在格式化到10%時不能順利通過,這時按Ctrl+Break強行終止,運行Fdisk建立一個90M的DOS分區為C磁碟,然後再建立一個20M邏輯磁碟D,再將餘下的800余M建立一個邏輯磁碟E。退出Fdisk再運行format E:,如果格到10%時又遇到阻礙,這時用Fdisk再建立一個88M的E磁碟、10M的F磁碟,餘下的790M作為G磁碟。繼續重複上面的操作,直到完成。然後,運行Fdisk將10M的D、F磁碟刪除,這時餘下的就是沒有壞軌的好磁碟了。

遠端連線Port設定

遠端連線Port設定

「遠端桌面」開啟編號3389的連接埠,很容易被黑客利用Port Scan一類偵破而侵入

Windows XP「遠端桌面」功能預設以編號3389連接埠作訊息傳輸,但可因應需要而進行修改︰

啟動Regedit,
到路徑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TerminalServer\WinStations\RDP-Tcp\PortNumber 中DWORD值,

把數值由3389改為任何的數值便可。

電腦端口基礎知識

電腦端口基礎知識

端口可分為3大類:

1) 公認端口(Well Known Ports):從0到1023,它們緊密綁定於一些服務。通常這些端口的通訊明確表明了某種服務的協議。例如:80端口實際上總是HTTP通訊。

2) 註冊端口(Registered Ports):從1024到49151。它們鬆散地綁定於一些服務。也就是說有許多服務綁定於這些端口,這些端口同樣用於許多其它目的。例如:許多系統處理動態端口從1024左右開始。

3) 動態和/或私有端口(Dynamic and/or Private Ports):從49152到65535。理論上,不應為服務分配這些端口。實際上,機器通常從1024起分配動態端口。但也有例外:SUN的RPC端口從32768開始。

本節講述通常TCP/UDP端口掃瞄在防火牆記錄中的信息。記住:並不存在所謂ICMP端口。如果你對解讀ICMP數據感興趣,請參看本文的其它部分。

0 通常用於分析操作系統。這一方法能夠工作是因為在一些系統中「0」是無效端口,當你試圖使用一種通常的閉合端口連接它時將產生不同的結果。一種典型的掃瞄:使用IP地址為0.0.0.0,設置ACK位並在以太網層廣播。
1 tcpmux 這顯示有人在尋找SGI Irix機器。Irix是實現tcpmux的主要提供者,缺省情況下tcpmux在這種系統中被打開。Iris機器在發佈時含有幾個缺省的無密碼的帳戶,如lp, guest, uucp, nuucp, demos, tutor, diag, EZsetup, OutOfBox, 和4Dgifts。許多管理員安裝後忘記刪除這些帳戶。因此Hacker們在Internet上搜索tcpmux並利用這些帳戶。
7 Echo 你能看到許多人們搜索Fraggle放大器時,發送到x.x.x.0和x.x.x.255的信息。
常見的一種DoS攻擊是echo循環(echo-loop),攻擊者偽造從一個機器發送到另一個機器的UDP數據包,而兩個機器分別以它們最快的方式回應這些數據包。(參見Chargen)
另一種東西是由DoubleClick在詞端口建立的TCP連接。有一種產品叫做「Resonate Global Dispatch」,它與DNS的這一端口連接以確定最近的路由。
Harvest/squid cache將從3130端口發送UDP echo:「如果將cache的source_ping on選項打開,它將對原始主機的UDP echo端口回應一個HIT reply。」這將會產生許多這類數據包。
11 sysstat 這是一種UNIX服務,它會列出機器上所有正在運行的進程以及是什麼啟動了這些進程。這為入侵者提供了許多信息而威脅機器的安全,如暴露已知某些弱點或帳戶的程序。這與UNIX系統中「ps」命令的結果相似
再說一遍:ICMP沒有端口,ICMP port 11通常是ICMP type=11
19 chargen 這是一種僅僅發送字符的服務。UDP版本將會在收到UDP包後回應含有垃圾字符的包。TCP連接時,會發送含有垃圾字符的數據流知道連接關閉。Hacker利用IP欺騙可以發動DoS攻擊。偽造兩個chargen服務器之間的UDP包。由於服務器企圖回應兩個服務器之間的無限的往返數據通訊一個chargen和echo將導致服務器過載。同樣fraggle DoS攻擊向目標地址的這個端口廣播一個帶有偽造受害者IP的數據包,受害者為了回應這些數據而過載。
21 ftp 最常見的攻擊者用於尋找打開「anonymous」的ftp服務器的方法。這些服務器帶有可讀寫的目錄。Hackers或Crackers 利用這些服務器作為傳送warez (私有程序) 和pr0n(故意拼錯詞而避免被搜索引擎分類)的節點。
22 ssh PcAnywhere建立TCP和這一端口的連接可能是為了尋找ssh。這一服務有許多弱點。如果配置成特定的模式,許多使用RSAREF庫的版本有不少漏洞。(建議在其它端口運行ssh)
還應該注意的是ssh工具包帶有一個稱為make-ssh-known-hosts的程序。它會掃瞄整個域的ssh主機。你有時會被使用這一程序的人無意中掃瞄到。
UDP(而不是TCP)與另一端的5632端口相連意味著存在搜索pcAnywhere的掃瞄。5632(十六進制的0x1600)位交換後是0x0016(使進制的22)。
23 Telnet 入侵者在搜索遠程登陸UNIX的服務。大多數情況下入侵者掃瞄這一端口是為了找到機器運行的操作系統。此外使用其它技術,入侵者會找到密碼。
25 smtp 攻擊者(spammer)尋找SMTP服務器是為了傳遞他們的spam。入侵者的帳戶總被關閉,他們需要撥號連接到高帶寬的e-mail服務器上,將簡單的信息傳遞到不同的地址。SMTP服務器(尤其是sendmail)是進入系統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因為它們必須完整的暴露於Internet且郵件的路由是複雜的(暴露+複雜=弱點)。
53 DNS Hacker或crackers可能是試圖進行區域傳遞(TCP),欺騙DNS(UDP)或隱藏其它通訊。因此防火牆常常過濾或記錄53端口。
需要注意的是你常會看到53端口做為UDP源端口。不穩定的防火牆通常允許這種通訊並假設這是對DNS查詢的回復。Hacker常使用這種方法穿透防火牆。
67和68 Bootp和DHCP UDP上的Bootp/DHCP:通過DSL和cable-modem的防火牆常會看見大量發送到廣播地址255.255.255.255的數據。這些機器在向DHCP服務器請求一個地址分配。Hacker常進入它們分配一個地址把自己作為局部路由器而發起大量的「中間人」(man-in-middle)攻擊。客戶端向68端口(bootps)廣播請求配置,服務器向67端口(bootpc)廣播回應請求。這種回應使用廣播是因為客戶端還不知道可以發送的IP地址。
69 TFTP(UDP) 許多服務器與bootp一起提供這項服務,便於從系統下載啟動代碼。但是它們常常錯誤配置而從系統提供任何文件,如密碼文件。它們也可用於向系統寫入文件。
79 finger Hacker用於獲得用戶信息,查詢操作系統,探測已知的緩衝區溢出錯誤,回應從自己機器到其它機器finger掃瞄。
98 linuxconf 這個程序提供linux boxen的簡單管理。通過整合的HTTP服務器在98端口提供基於Web界面的服務。它已發現有許多安全問題。一些版本setuid root,信任局域網,在/tmp下建立Internet可訪問的文件,LANG環境變量有緩衝區溢出。此外因為它包含整合的服務器,許多典型的HTTP漏洞可能存在(緩衝區溢出,歷遍目錄等)
109 POP2 並不像POP3那樣有名,但許多服務器同時提供兩種服務(向後兼容)。在同一個服務器上POP3的漏洞在POP2中同樣存在。
110 POP3 用於客戶端訪問服務器端的郵件服務。POP3服務有許多公認的弱點。關於用戶名和密碼交換緩衝區溢出的弱點至少有20個(這意味著Hacker可以在真正登陸前進入系統)。成功登陸後還有其它緩衝區溢出錯誤。
111 sunrpc portmap rpcbind Sun RPC PortMapper/RPCBIND。訪問portmapper是掃瞄系統查看允許哪些RPC服務的最早的一步。常見RPC服務有:rpc.mountd, NFS, rpc.statd, rpc.csmd, rpc.ttybd, amd等。入侵者發現了允許的RPC服務將轉向提供服務的特定端口測試漏洞。
記住一定要記錄線路中的daemon, IDS, 或sniffer,你可以發現入侵者正使用什麼程序訪問以便發現到底發生了什麼。
113 Ident auth 這是一個許多機器上運行的協議,用於鑒別TCP連接的用戶。使用標準的這種服務可以獲得許多機器的信息(會被Hacker利用)。但是它可作為許多服務的記錄器,尤其是FTP, POP, IMAP, SMTP和IRC等服務。通常如果有許多客戶通過防火牆訪問這些服務,你將會看到許多這個端口的連接請求。記住,如果你阻斷這個端口客戶端會感覺到在防火牆另一邊與e-mail服務器的緩慢連接。許多防火牆支持在TCP連接的阻斷過程中發回RST,著將回停止這一緩慢的連接。
119 NNTP news 新聞組傳輸協議,承載USENET通訊。當你鏈接到諸如:news://comp.security.firewalls/. 的地址時通常使用這個端口。這個端口的連接企圖通常是人們在尋找USENET服務器。多數ISP限制只有他們的客戶才能訪問他們的新聞組服務器。打開新聞組服務器將允許發/讀任何人的帖子,訪問被限制的新聞組服務器,匿名發帖或發送spam。
135 oc-serv MS RPC end-point mapper Microsoft在這個端口運行DCE RPC end-point mapper為它的DCOM服務。這與UNIX 111端口的功能很相似。使用DCOM和/或RPC的服務利用機器上的end-point mapper註冊它們的位置。遠端客戶連接到機器時,它們查詢end-point mapper找到服務的位置。同樣Hacker掃瞄機器的這個端口是為了找到諸如:這個機器上運行Exchange Server嗎?是什麼版本?
這個端口除了被用來查詢服務(如使用epdump)還可以被用於直接攻擊。有一些DoS攻擊直接針對這個端口。
137 NetBIOS name service nbtstat (UDP) 這是防火牆管理員最常見的信息,請仔細閱讀文章後面的NetBIOS一節
139 NetBIOS File and Print Sharing 通過這個端口進入的連接試圖獲得NetBIOS/SMB服務。這個協議被用於Windows「文件和打印機共享」和SAMBA。在Internet上共享自己的硬盤是可能是最常見的問題。
大量針對這一端口始於1999,後來逐漸變少。2000年又有回升。一些VBS(IE5 VisualBasic Scripting)開始將它們自己拷貝到這個端口,試圖在這個端口繁殖。
143 IMAP 和上面POP3的安全問題一樣,許多IMAP服務器有緩衝區溢出漏洞運行登陸過程中進入。記住:一種Linux蠕蟲(admw0rm)會通過這個端口繁殖,因此許多這個端口的掃瞄來自不知情的已被感染的用戶。當RadHat在他們的Linux發佈版本中默認允許IMAP後,這些漏洞變得流行起來。Morris蠕蟲以後這還是第一次廣泛傳播的蠕蟲。
這一端口還被用於IMAP2,但並不流行。
已有一些報道發現有些0到143端口的攻擊源於腳本。
161 SNMP(UDP) 入侵者常探測的端口。SNMP允許遠程管理設備。所有配置和運行信息都儲存在數據庫中,通過SNMP客獲得這些信息。許多管理員錯誤配置將它們暴露於Internet。Crackers將試圖使用缺省的密碼「public」「private」訪問系統。他們可能會試驗所有可能的組合。
SNMP包可能會被錯誤的指向你的網絡。Windows機器常會因為錯誤配置將HP JetDirect remote management軟件使用SNMP。HP OBJECT IDENTIFIER將收到SNMP包。新版的Win98使用SNMP解析域名,你會看見這種包在子網內廣播(cable modem, DSL)查詢sysName和其它信息。
162 SNMP trap 可能是由於錯誤配置
177 xdmcp 許多Hacker通過它訪問X-Windows控制台,它同時需要打開6000端口。
513 rwho 可能是從使用cable modem或DSL登陸到的子網中的UNIX機器發出的廣播。這些人為Hacker進入他們的系統提供了很有趣的信息。
553 CORBA IIOP (UDP) 如果你使用cable modem或DSL VLAN,你將會看到這個端口的廣播。CORBA是一種面向對象的RPC(remote procedure call)系統。Hacker會利用這些信息進入系統。

寬帶共享常見經典問題

寬帶共享常見經典問題

1、共享寬帶可以做什麼,有什麼好處?

現在很多地方都開通了寬帶網絡,和過去的普通MODEM撥號上網相比,網絡速度大大提高,而瀏覽網頁、上網聊天這些一般的應用需要的網絡帶寬並不高,如果只是讓一台計算機使用一條寬帶連接,絕大部分網絡帶寬都被白白浪費了。對於擁有多台計算機的家庭或者小型辦公室來說,如果能讓多台電腦共享一個賬號同時上網,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帶寬,讓更多人享受上網的樂趣。另外,將多台計算機聯網除了可共享寬帶上網以外,它們之間還可以共享多媒體文件和打印機,以及實現多人聯網遊戲。

2、多台計算機共享上網是否會增加我的網費開支?

目前的大多數上網方式,包括ADSL MODEM、CableMODEM和小區寬帶,一般都是採用計時收費或者包月上網的方式,因此數據流量的多少並不會影響網費的高低。如果您只是用一台計算機上網瀏覽或者聊天,雖然數據流量很小,但您支付的上網費用卻沒有因此而減少。相比之下,多台計算機共享上網在獲得更多上網樂趣的同時不會增加您的網費開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為您節省了網費。但是在使用寬帶路由器共享上網時請特別注意,因為寬帶路由器具有自動撥號功能,只要開機就一直在線,如果您的寬帶是計時收費或者限時包月,在沒有上網的時候請關閉路由器,否則就會造成網費超支。

3、不同的上網方式是否都可以共享?不管是固定IP還是動態IP,是否都能共享?

從技術上來說,目前的各種上網方式,包括普通MODEM、ISDN、ADSL MODEM、Cable MODEM和小區寬帶,不論是動態IP還是固定IP都可以共享,只是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實現的方法有所區別而已。

4、多台計算機共享上網後,網絡速度會變慢嗎?

共享上網的速度取決於您所使用的上網方式,ADSL的速度一般為512kbps,Cable MODEM和小區寬帶為10M,但實際能達到的網速仍然要取決於供應商的服務質量,因此有可能達不到這個速度。以512kbps的ADSL上網為例,在網絡速度理想的情況下可以供四至八台計算機共享上網瀏覽、聊天和收發電子郵件,這些計算機的網絡帶寬總和為512kbps,而不是每台計算機都有512kbps的帶寬。而且,帶寬也不見得是平均分配給各台計算機的,這種情況下,如果其中一台計算機使用多線程下載軟件(如網絡螞蟻、FlashGet等)下載丈件,會佔用大部分的網絡帶寬,造成其它計算機網絡速度變慢,甚至無法瀏覽網頁。對於Cable MODEM和小區寬帶,雖然屬於共享10M帶寬,但在網速理想的情況下四至八台計算機共享上網也不會感覺網速變慢。

5、請簡單介紹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共享寬帶上網?

共享寬帶主要分為軟件共享和硬件共享兩類。軟件共享就是在接入Internet的計算機上安裝SyGate、WinGate等共享上網的軟件,讓該計算機作為服務器,其它計算機都通過這台機器上網。這種共享方法實現比較容易,目前應用非常廣泛。但是它必須要有一台性能較好的計算機作為服務器,如果服務器故障,其它計算機都無法上網。

所謂硬件共享,就是指局域網中的計算機通過寬帶路由器共享上網,它的設置比共享軟件簡單,而且不需要服務器,任意一台計算機都可以實現單獨上網。另外,寬帶路由器上有相應的指示燈,簡單直觀,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判斷故障所在。

6、共享上網對計算機配置的要求高不高?

通過共享軟件上網需要以一台計算機作為服務器,如果負載的計算機過多,數據流量非常大,就容易造成主機癱瘓。但是對於家庭共享上網來說,計算機數量較少,不會要求該電腦有很高的配置,一台使用Celeron 366MHz處理器和128MB內存的電腦就應該能夠勝任了。這個時候需要關注的是服務器的穩定性,因為服務器一旦出故障,其它計算機也就無法上網。如果使用寬帶路由器或者帶路由功能的ADSLMODEM。則與計算機配置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寬帶路由器就是充當服務器的角色,其它計算機只要能滿足寬帶上網的要求就可以了。

7、共享上網是否有被「黑」的危險?

現在的共享上網軟件功能已經比較強大了,一般都具有防火牆功能,當外界主動連接局域網的時候,由於局域網對外只具有一個合法1P地址,外界連接的只是用於共享上網的那台服務器,內部其它的客戶機是無法訪問的,也就無法被入侵。因此,和各台計算機獨立上網比較起來,共享上網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的安全性。另外,許多寬帶路由器也具有防火牆的功能,那麼外界連接的也就是路由器本身,絕大多數的黑客攻擊在遇到路由器後就無法再起作用了,而且路由器本身是不怕被攻擊的,因此安全性更高。

8、共享上網購置硬件設備的開銷大不大?

目前最常見的是兩台計算機共享上網,這種情況下最經濟的方案是在作為服務器的計算機上安裝兩塊網卡,一塊用於連接寬帶,另外一塊網卡通過交叉網線連接另外一台計算機的網卡,然後在服務器上安裝共享上網軟件。普通的網卡價格僅為50元左右,網線的價格1.2元/米左右,因此購置硬件設備的開銷並不大。如果計算機的數量超過兩台,除了每台計算機都必需的網卡外,還需要購置集線器、交換機或者寬帶路由器,低價位的集線器和交換機價格為200—500元之間,寬帶路由器價格要稍微貴一些,普通產品的價格為600—900元之間。如果有可能,還可以購買二手設備以減少開支。總的來說,實現共享寬帶需要購置硬件設備的開銷並不大,普通的家庭都可以承受。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選擇寬帶路由器。

9、共享寬帶上網,各台計算機之間的距離是否有限制?

共享寬帶上網,各台計算機之間有距離的限制,這主要取決於您所使用的網絡設備。兩台計算機通過網卡直接聯網,它們之間的距離應該在100米以內;使用集線器或者交換機組網,計算機和交換機之間的距離一般可達100米;組建802.11b無線網絡,根據發射功率和使用環境的不同,距離通常為100米至3 0 0米;使用藍牙聯機,有效傳輸距離大約為10米。

10、小區寬帶能不能通過交換機讓多台計算機使用一個帳號還同時上網?

因為寬帶供應商通常都限制一個賬號只能分配一個IP地址,不能重複登錄,所以無法通過交換機讓多台計算機使用一個賬號同時上網。這種情況只有讓一台計算機作為服務器,或者使用寬帶路由器共享一個賬號上網。

11、是否能通過無線局域網共享上網?

共享上網一般是通過有線局域網的方式,但隨著計算機數量的增加或者布線存在一定困難的時候,通過無線局域網就可以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而且無線局域網特別適合便攜式電腦的移動共享上網。ADSL MODEM、Cable MODEM和小區寬帶都可以使用無線局域網共享上網。而且,有線和無線還可以混合使用,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12、我想讓家裡的兩太計算機共享上網,但是覺得另外安裝網卡比較麻煩,有沒有比較簡單的方法?

如果你不希望另外安裝網卡,那麼就可以選擇USB Link聯機線將兩台計算機互聯,然後再共享上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USB Link聯機線有兩類,一類僅提供了最簡單的文件傳輸功能,而且要借助專門的軟件來實現,這種線是無法實現共享上網的。另一類USB聯機線價格要比前一種貴一些,但集成了專門的控制芯片,安裝驅動後在硬件列表中會虛擬為網絡適配器,在使用和配置上和普通網卡沒有區別,因此可以用它實現共享上網。和網線比起來,USB Link線的缺點是連接距離較短,一般不超過5米。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速度,USB 1.1接口的峰值數據傳輸率為12Mbps,一般情況下只相當於10M以太網的速度。如果對網絡速度要求較高,可以選擇USB2.0規格的USB聯機線,它的帶寬是USB 1.1的40倍,實際的傳輸速率比USB 1.1高很多。

13、支持寬帶共享的軟件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網絡共享的軟件主要有兩類,一是代理服務器類,如WinGate,另一類是NAT類,如SyGate和ICS。這兩類軟件的不同點是代理服務器類軟件是把主機設置為代理服務器,其它客戶機訪問網絡的請求首先發送到主機上,然後主機到相應網站下載相應資源保存在本機硬盤上,再反饋給發出請求的機器。其優點是可以把資料保存在本機硬盤上作為緩衝,可以提高訪問速度和節約網絡帶寬。代理服務器類軟件的控制能力非常強大,缺點是設置比較複雜。NAT類網絡共享軟件的優勢在於只要把服務器的地址設置成客戶機的網關即可,服務軟件就完成所有的轉換工作,客戶機無需其它設置即可像直接接入Internet一樣上網。由於不需要對每一種網絡應用軟件都進行設置,使用起來非常方便,所以這種代理方式也被稱為「透明代理」。但它無法在硬盤上建立緩衝,在多個機器訪問同一資源時沒有速度優勢,對網絡應用軟件的管理控制能力也較弱。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酌情考慮使用哪一類軟件,一般在小型企業/辦公室等需要對上網進行嚴格控制的場合可以使用WinGate,而普通家庭/宿舍共享上網可以使用SyGate或者Windows*作系統自帶的ICS功能。

14、使用寬帶路由器後不需要服務器也能共享上網?如果是這樣,那麼寬帶路由器可以共享哪些類型的上網方式?

寬帶路由器可以實現多用戶共享接入,而局域網內的所有計算機不需要安裝任何客戶端軟件,也不用設置代理服務器就可以訪問internet。寬帶路由器實際就相當於一台主機,因此不需要局域網內的其它計算機作為服務器。寬帶路由器應該都支持PPPoE協議,因此可以支持ADSL MODEM、Cable MODEM的以太網口接入Internet,也支持以太網直接連接的小區寬帶(例如網通寬帶)。

15、如果不購買寬帶路由器,是否也能實現免服務器共享上網?

目前有一些ADSL MODEM本身就帶有路由功能,或者可以通過設置打開路由功能。這種情況下,只要購買一個交換機與ADSL MODEM連接,再把其它計算機與交換機連接,同樣可以實現免服務器共享上網。和單獨購買寬帶路由器相比,這種方案更加經濟。

16、多台計算機共享上網,請問是買集線器還是買交換機好呢?

集線器屬於共享型,也就是說在一個端口向另外一個端口發送信息的時候,其它的端口就不能再有信息傳輸,只能處於等待狀態。另外,集線器是工作在半雙工下,即在傳輸過程中只能是單向的,必須是在一個發送源發送完信息後,接受方才能發送信號。交換機的每個端口都可視為一條獨立的通道,所以在一個端口工作時不會影響到其它端口的傳輸,而且是工作在全雙工狀態下的,因此它的數據處理能力大大提高。在用戶數量不大時,集線器運行情況良好,如果只有極少數的電腦聯網,例如兩台或三台,使用集線器不會有太大問題。但用戶數量增加時容易造成信息阻塞,因此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選擇交換機。

17、共享寬帶後會不會影響語音視頻聊天、網絡遊戲以及架設WEB或者FTP服務器?

因為局域網內共享上網的計算機只有一個合法的外部IP,因此在和局域網外的計算機進行語音視頻聊天,網絡遊戲以及架設服務器方面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隨著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通用即插即用)的推廣,網絡遊戲、對等連接、即時通訊以及遠程協助等應用的實現都可以得到保證。目前,我們可以通過升級網絡共享軟件來解決,例如支持UPnP的Kerio Winroute Firewall 5共享上網軟件。另外,一些寬帶路由器本身就可以支持或者通過升級固件支持MSN Messenger的語音聊天和文件傳輸等功能,例如Accton 1Q1 004,而有的路由器則可以通過升級固件直接支持UPnP功能,例如D-Link DI-704P。

電腦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

電腦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1

第一部分—總則
第一章 電腦維修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這裡所述原則、方法等是第二部分分類判斷的基礎,需要認真遵守執行。
§1.1 進行電腦維修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 進行維修判斷須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
簡單的事情,一方面指觀察,另一方面是指簡捷的環境。
簡單的事情就是觀察,它包括:
1、 電腦周圍的環境情況——位置、電源、連接、其它設備、溫度與濕度等;
2、 電腦所表現的現象、顯示的內容,及它們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
3、 電腦內部的環境情況——灰塵、連接、器件的顏色、部件的形狀、指示燈的狀態等;
4、 電腦的軟硬件配置——安裝了何種硬件,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使種xx作系統,其上又安裝了何種應用軟件;硬件的設置驅動程序版本等。
簡捷的環境包括:
1、 後續將提到的最小系統;
2、 在判斷的環境中,僅包括基本的運行部件/軟件,和被懷疑有故障的部件/軟件;
3、 在一個乾淨的系統中,添加用戶的應用(硬件、軟件)來進行分析判斷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有利於精力的集中,有利於進行故障的判斷與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須通過認真的觀察後,才可進行判斷與維修。
二、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要「先想後做」
先想後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樣做、從何處入手,再實際動手。也可以說是先分析判斷,再進行維修。
其次是,對於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相關的資料,看有無相應的技術要求、使用特點等,然後根據查閱到的資料,結合下面要談到的內容,再著手維修。
最後是,在分析判斷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對於自己不太瞭解或根本不瞭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經驗的同事或你的技術支持工程師咨詢,尋求幫助。
三、 在大多數的電腦維修判斷中,必須「先軟後硬:
即從整個維修判斷的過程看,總是先判斷是否為軟件故障,先檢查軟件問題,當可判軟件環境是正常時,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從硬件方面著手檢查。
四、 在維修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復現故障現象時,有時可能會看到一台故障機不止有一個故障現象,而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故障現象(如:啟動過程中無顯,但機器也在啟動,同時啟動完後,有死機的現象等),為時,應該先判斷、維修主要的故障現象,當修復後,再維修次要故障現象,有時可能次要故障現象已不需要維修了。

§1.2 電腦維修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是維修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1、 周圍的環境;
2、 硬件環境。包括接插頭、座和槽等;
3、 軟件環境;
4、 用戶xx作的習慣、過程
二、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運行的最基本的硬件和軟件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
硬件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只有電源到主板的電源連接。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軟件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顯示器、鍵盤和硬盤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運行。
對於軟件最小環境,就「軟件」有以下幾點要說明:
1、 硬盤中的軟件環境,保留著原先的軟件環境,只是在分析判斷時,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卸載、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軟件環境,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件方面的問題
2、 硬盤中的軟件環境,只有一個基本的xx作系統環境(可能是卸載掉所有應用,或是重新安裝一個乾淨的xx作系統),然後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加載需要的應用。需要使用一個乾淨的xx作系統環境,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件衝突或軟、硬件間的衝突問題。
3、 在軟件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添加或更改適當的硬件。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於硬盤不能啟動,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件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驅或乾脆用軟驅替換硬盤,來檢查。又如:在判斷音視頻方面的故障時,應需要在軟件最小系統中加入聲卡;在判斷網絡問題時,就應在軟件最小系統中加入網卡等。
最小系統法,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件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件部件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
最小系統法與逐步添加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件的故障,提高維修效率。
三、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添加一個部件/設備或軟件,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並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與逐步添加法的xx作相反。
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與替換法配合,才能較為準確地定位故障部位。
四、隔離法
是將可能妨礙故障判斷的硬件或軟件屏蔽起來的一種判斷方法。它也可用來將懷疑相互衝突的硬件、軟件隔離開以判斷故障是否發生變化的一種方法。
上提到的軟硬件屏蔽,對於軟件來說,即是停止其運行,或者是卸載;對於硬件來說,是在設備管理器中,禁用、卸載其驅動,或乾脆將硬件從系統中去除。
五、替換法
替換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的一種維修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號的,也可能是不同型號的。替換的順序一般為:
1、 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來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部件或設備;
2、 按先簡單後複雜的順序進行替換。如:先內存、CPU,後主板,又如要判斷打印故障時,可先考慮打印驅動是否有問題,再考慮打印電纜是否有故障,最後考慮打印機或並口是否有故障等;
3、 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接的連接線、信號線等,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後是替換供電部件,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
4、 從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
六、比較法
比較法與替換法類似,即用好的部件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進行外觀、配置、運行現象等方面的比較,也可在兩台電腦間進行比較,以判斷故障電腦在環境設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從而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溫法
在上門服務過程中,升降溫法由於工具的限制,其使用與維修間是不同的。在上門服務中的升溫法,可在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設法降低電腦的通風能力,傷心電腦自身的發熱來升溫;降溫的方法有:1)一般選擇環境溫度較低的時段,如一清早或較晚的時間;2)使電腦停機12~24小時以上等方法實現;3)用電風扇對著故障機吹,以加快降溫速度。
八、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懷疑電腦中的某部件有接觸不良的故障時,通過振動、適當的扭曲,甚或用橡膠錘敲打部件或設備的特定部件來使故障復現,從而判斷故障部件的一種維修方法。
九、對電腦產品進行清潔的建議
有些電腦故障,往往是由於機器內灰塵較多引起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維修過程中,注意觀察故障機內、外部是否有較多的灰塵,如果是,應該先進行除塵,再進行後續的判斷維修。在進行除塵xx作中,以下幾個方面要特別注意:
1、 注意風道的清潔
2、 注意風扇的清潔
風扇的清潔過程中,最好在清除其灰塵後,能在風扇軸處,點一點兒鐘錶油,加強潤滑。
3、 注意接插頭、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潔
金手指的清潔,可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部分,或用酒精棉擦拭也可以。
插頭、座、槽的金屬引腳上的氧化現象的去除: 一是用酒精擦拭,一是用金屬片(如小一字改錐)在金屬引腳上輕輕刮擦。
4、 注意大規模集成電路、元器件等引腳處的清潔
清潔時,應用小毛刷或吸塵器等除掉灰塵,同時要觀察引腳有無虛焊和潮濕的現象,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或漏液現象。
5、 注意使用的清潔工具
清潔用的工具,首先是防靜電的。如清潔用的小毛刷,應使用天然材料製成的毛刷,禁用塑料毛刷。其次是如使用金屬工具進行清潔時,必須切斷電源,且對金屬工具進行洩放靜電的處理。
用於清潔的工具包括:小毛刷、皮老虎、吸塵器、抹布、酒精(不可用來擦拭機箱、顯示器等的塑料外殼)。
6、 對於比較潮濕的情況,應想辦法使其乾燥後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電風扇、電吹風等,也可讓其自然風乾。

電腦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2

十、軟件調試的幾個方法和建議
1、 xx作系統方面。
主要的調整內容是xx作系統的啟動文件、系統配置參數、組件文件、病毒等。
修復xx作系統啟動文件。
1) 對於Windows 9x系統,可用SYS命令來修復(要保證MSDOS.SYS的大小在1KB以上),但要求,在修復之前應保證分區參數是正確的。這可使用諸如DiskMap之類的軟件實現;
2) 對於Windows 2000/XP系統,有兩種方法——修復啟動文件,使用fixboot命令;修復主引導記錄,使用fixmbr命令。
調整xx作系統配置文件。
A. 對於Windows 9x系統,可用的工具很多,如:Msconfig命令、系統文件檢查器、註冊表備份和恢復命令(scanreg.exe,它要求在DOS環境下運行。另外如果要用scanreg.exe恢復註冊表,最好使用所列出的恢復菜單中的第二個備份文件)等;
B. 對於Windows 2000系統,可用的工具與Windows 9x相比比較少,但某些調試命令可用Win98中的一些命令(如win98下的Msconfig命令,就可用在windows 2000下);
C. 對於Windows XP系統,可用的工具主要是Msconfig命令;
D. 調整電源管理和有關的服務,可以使用的命令是,要「運行」文本框中輸入gpedit.msc來進行;
E. 所有xx作系統的調試,都可通過控制面板、設備管理器、計算機管理器(Windows 9x系統無)來進行系統的調試。
組件文件(包括.DLL、.VXD等)的修復
A. 通過添加刪除程序來重新安裝;
B. 通過從.CAB文件中提取安裝;
C. 可用系統文件檢查器(sfc.exe命令)來修復有錯誤的文件;
D. 從好的機器上拷貝覆蓋。
檢查系統中的病毒。
建議使用命令行方式下的病毒查殺軟件,並能直接訪問諸如NTFS分區。
2、 設備驅動安裝與配置方面。
主要調整設備驅動程序是否與設備匹配、版本是否合適、相應的設備在驅動程序的作用下能否正常響應。
A. 最好先由xx作系統自動識別(特別要求的除外,如一些有特別要求的顯示卡驅動、聲卡驅動、非即插即用設備的驅動等),而後考慮強行安裝。這樣有利於判斷設備的好壞;
B. 如果有xx作系統自帶的驅動,則先使用,仍不能正常或不能滿足應用需要,則使用設備自帶的驅動;
C. 更換設備,應先卸載驅動再更換。卸載驅動,可從設備管理器中卸載;再從安全模式下卸載;進而在INF目錄中刪除;最後通過註冊表卸載;
D. 更新驅動時,如直接升級有問題,須先卸載再更新。
3、 磁盤狀況方面。
檢查磁盤上的分區是否能訪問、介質是否有損壞、保存在其上的文件是否完整等。
可用的調整工具:
A. DiskMap,方便地找回正確的分區;
B. Fdisk及Fdisk /MDR,檢查分區是否正確及使主引導記錄恢復到原始狀態;
C. 當硬盤容量大於64GB時,如果要重新分區或查看分區,要求使用隨機附帶的磁盤分區軟盤中的Fdisk命令。這個命令可用windows Me下的Fdisk命令來代替;
D. format、Scandisk、廠商提供的磁盤檢測程序,檢查磁盤介質是否有壞道;
E. 文件不完整時,要求對不完整的文件先進行改名,再用在「xx作系統方面」中所述的方法重建。
4、 應用軟件方面。
如應用軟件是否與xx作系統或其它應用有兼容性的問題、使用與配置是否與說明手冊中所述的相符、應用軟件的相關程序、數據等是否完整等;
5、 BIOS設置方面。
1) 在必要時應先恢復到最優狀態。建議:在維修時先把BIOS恢復到最優狀態(一般是出廠時的狀態),然後根據應用的需要,逐步設置到合適值。
2) BIOS刷新不一定要刷新到最新版,有時應考慮降低版本。
6、 重建系統。
在硬件配置正確,並得到用戶許可時,可通過重建系統的方法來判斷xx作系統之類軟件故障,在用戶不同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自帶的硬盤,來進行重建系統的xx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重建系統後,逐步復原到用戶原硬盤的狀態,以便判斷故障點。
1) 重建系統,須以一鍵恢復為主,其次是恢復安裝,最後是完全重新安裝。恢復安裝的方法:
對於Windows 9x系統,直接從光盤安裝,或執行tools\sysrec\pcrestor.bat,即可實現恢復安裝。在進行恢復安裝時,可能由於win.com的存在而影響安裝過程的正常進行,這時,可在Windows目錄下,刪除win.com後,再重新安裝。
另一種恢復安裝,是將根目錄下的System.1st改名為System.dat後覆蓋掉Windows目錄下的同名文件,之後重啟即可。但這種方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新安裝,而類似於完全重新安裝。
對於Windows XP或Windows2000系統,直接使用其安裝光盤啟動,在安裝界面中選擇修復安裝,選擇R時會出現兩個選項:一是快速修復,對於簡單問題用此選擇;另一是故障修復台,只要選擇正確的安裝目錄就可啟用故障修復台。故障修復台界面類似於DOS界面。
2) 為保證系統乾淨,在安裝前,執行Fdisk /MBR命令(也可用Clear.com)。必要時,在此之後執行format <驅動器盤符> /u [/s]命令。
3) 一定要使用隨機版的或正版的xx作系統安裝介質進行安裝。

電腦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3

第二章 電腦維修步驟與維修xx作注意事項
§2.1 電腦維修步驟
對電腦進行維修,應遵循如下步驟:
一、瞭解情況
即在服務前,與用戶溝通,瞭解故障發生前後的情況,進行初步的判斷。如果能瞭解到故障發生前後盡可能詳細的情況,將使現場維修效率及判斷的準確性得到提高。瞭解用戶的故障與技術標準是否有衝突。
向用戶瞭解情況,應借助第二部分中相關的分析判斷方法,與用戶交流。這樣不僅能初步判斷故障部位,也對準備相應的維修備件有幫助。
二、復現故障
即在與用戶充分溝通的情況下,確認:
1. 用戶所報修故障現象是否存在,並對所見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確定下一步的xx作;
2. 是否還有其它故障存在。
三、判斷、維修
即對所見的故障現象進行判斷、定位,找出產生故障的原因,並進行修復的過程。在進行判斷維修的過程中,應遵循下面一節「維修判斷」中所述的原則、方法、注意事項,及第二、三部分所述內容進行xx作。
四、檢驗
1. 維修後必須進行檢驗,確認所復現或發現的故障現象解決,且用戶的電腦不存在其它可見的故障。電腦整機正常的標準,參見《聯想台式電腦整機檢驗規範》;
2. 必須按照《XX維修檢驗確認單》所列內容,進行整機驗機,盡可能消除用戶未發現的故障,並及時排除之。
§2.2 電腦維修xx作
在維修過程中,下列各條款應引起切實的關注和注意。
一、在進行故障現象復現、維修判斷的過程中,應避免故障範圍擴大;
二、在維修時,須查驗、核對裝箱單及配置;
三、必須充分地與用戶溝通。瞭解用戶的xx作過程、出故障時所進行過的xx作、用戶使用電腦的水平等。
四、維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觀察——觀察、觀察、再觀察!!!
1. 周圍環境:電源環境、其它高功率電器、電、磁場狀況、機器的佈局、網絡硬件環境、溫濕度、環境的潔淨程度;安放電腦的檯面是否穩固。周邊設備是否存在變形、變色、異味等異常現象;
2. 硬件環境:機箱內的清潔度、溫濕度,部件上的跳接線設置、顏色、形狀、氣味等,部件或設備間的連接是否正確;有無錯誤或錯接、缺針/斷針等現象;用戶加裝的與機器相連的其它設備等一切可能與機器運行有關的其它硬件設施;
3. 軟件環境:
A. 系統中加載了何種軟件、它們與其它軟、硬件間是否有衝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 除標配軟件及設置外,要觀察設備、主板及系統等的驅動、補丁是否安裝、是否合適;要處理的故障是否為業內公認的BUG或兼容問題;用戶加裝的其它應用與配置是否合適;
4. 加電過程中的觀察:元器件的溫度、異味、是否冒煙等;系統時間是否正確;
5. 拆裝部件時的觀察:要有記錄部件原始安裝狀態的好習慣,且要認真觀察部件上元器件的形狀、顏色、原始的安裝狀態等情況;
6. 觀察用戶的xx作過程和習慣,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在維修前,如果灰塵較多,或懷疑是灰塵引起的,應先除塵
六、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應用或設備,應在認真閱讀用戶使用手冊或其它相關文檔後,才可動手xx作。
七、平時要多注意通過《技術直通車》、《技術工程信息通報》等下發的技術資料及其他工程師們的經驗來積累自己的經驗和提高維修水平。
八、禁止維修工程師為用戶安裝地線。如用戶要安裝地線,請用戶聯繫正式電工為其安裝。
九、如果要通過比較法、替換法進行故障判斷的話,應先徵得用戶的同意。
十、在進行維修判斷的過程中,如有可能影響到用戶所存儲的數據,一定要在做好備份、或保護措施、並徵得用戶同意後,才可繼續進行。
十一、當出現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僅是可能判斷為批量的故障)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連接的設備,以及與故障部件相關的其它部件或設備進行認真的檢查和記錄,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十二、隨機性故障的處理思路。隨機性故障是指:隨機性死機、隨機性報錯、隨機性出現不穩定現象。對於這類故障的處理思路應該是:
1. 慎換硬件,特別是上門服務時。一定要在充分的軟件調試和觀察後,在一定的分析基礎上進行硬件更換。如果沒有把握,最好在維修站內進行硬件更換xx作。
2. 以軟件調整為主。調整的內容有:
1) 設置BIOS為出廠狀態(注意BIOS開關位置)
2) 查殺病毒
3) 調整電源管理
4) 調整系統運行環境
5) 必要時做磁盤整理,包括磁盤碎片整理、無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質檢查(注意,應在檢查磁盤分區正常及分區中空餘空間足夠的情況下進行)。
6) 確認有無用戶自加裝的軟硬件,如果有,確認其性能的完好性/兼容性。
7) 與無故障的機器比較、對比。這種對比的一種方法是,在一台配置與故障機相同的無故障機器上,逐個插入故障機中的部件(包括軟件),查看無故障機的變化,當在插入某部件後,無故障機出現了與故障機類似的現象,可判該部件有故障。注意這種方式的對比,應做得徹底,以防漏掉可能有兩種部件引起同一故障的情況。
十三、應努力學習相關技術知識、掌握xx作系統的安裝、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參數的意義與適用的範圍。
十四、請求支持需要關注的內容
1. 硬件及配置信息(盡可能詳盡)
2. 軟件及配置信息(盡可能詳盡)
3. 周圍環境
4. 完整的故障現象描述。即用戶第一次報修時的故障現象,經過維修xx作後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清晰的描述)
5. 做過的維修xx作(要詳盡)

§2.3 電腦維修的基本思路
為幫助維修工程師,順利找到第二部分中的相關內容,在這裡列出基本的判斷思路,供參考使用。

電腦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4

第二部分 常見故障判斷
本部分將計算機從開機一直到關機期間的故障進行分類。每一類的判斷、定位過程都是第一部分中「維修判斷」一節的有機組成部分,即不論使用什麼方法或不論去判斷什麼內容,這兩部分總是相互結合使用的。
以下各故障類型中所列的故障現象只是眾多故障現象中的一部分,對於未列出的故障現象,有的可歸類到其中,有的無法歸類。因此,本手冊只針對已列出的及可歸類其中的故障現象提供相應的判斷的方法和思路,並提供基本的排除的方法。而對不能歸類其中的其它故障現象來說,我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的收集、整理總結,然後對本《台式電腦維修指導手冊》進行豐富。

第一章 加電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從上電(或復位)到自檢完成這一段過程中電腦所發生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主機不能加電(如:電源風扇不轉或轉一下即停等)、有時不能加電、開機掉閘、機箱金屬部分帶電等;
2、 開機無顯,開機報警;
3、 自檢報錯或死機、自檢過程中所顯示的配置與實際不符等;
4、 反覆重啟;
5、 不能進入BIOS、刷新BIOS後死機或報錯;CMOS掉電、時鐘不准;
6、 機器噪音大、自動(定時)開機、電源設備問題等其它故障。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市電環境;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其它可能的板卡;BIOS中的設置(可通過放電來回復到出廠狀態);開關及開關線、復位按鈕及復位線本身的故障。
四、判斷要點/順序。
以下的文字敘述部分是對維修判斷流程的補充和說明,要結合流程圖來閱讀。另外,本章只分析加電類的故障,如果在判斷中涉及其它類故障,可轉入相應故障的判斷過程。以下各類同。
1、 維修前的準備
1) POST卡;
2) 萬用表;
3) 試電筆;
4) CPU負載。
2、 環境檢查
1) 檢查電腦設備:
A. 周邊及電腦設備內外是否有變形、變色、異味等現象;
B. 環境的溫、濕度情況;
C. 加電後,注意部件、元器件及其它設備是否變形、變色、異味、溫度異常等現象發生。
2) 檢查市電情況:
A. 檢查市電電壓是否在220V±10%範圍內,是否穩定(即是否有經常停電、瞬間停電等現象);
B. 市電的接線定義是否正確(即,左零右火、不允許用零線作地線用(現象是零地短接)、零線不應有懸空或虛接現象);
C. 供電線路上是否接有漏電保護器(且必須接地火線上),是否有地線等;
D. 主機電源線一端是否牢傷心地插在市電插座中,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另一端是否可傷心在接在主機電源上,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情況。
3) 檢查電腦內部連接:
A. 電源開關可否正常的通斷,聲音清晰,無連鍵、接觸不良現象;
B. 其它各按鈕、開關通斷是否正常;
C. 連接到外部的信號線是否有斷路、短路等現象;
D. 主機電源是否已正確地連接在各主要部件,特別是主板的相應插座中;
E. 板卡,特別是主板上的跳接線設置是否正確。
4) 檢查部件安裝:
A. 檢查機箱內是否有異物造成短路;
B. 或零部件安裝上是否造成短路(如P4CPU風扇在主板背面的支架安裝錯位造成的短路等);
C. 通過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內存),檢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應該先做除塵和清潔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應檢查部件安裝時,是否過松、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合適、插座太緊,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擠出;
D. 檢查內存的安裝,要求內存的安裝總是從第一個插槽開始順序安裝。如果不是這樣,請重新插好。
5) 檢查加電後的現象:
A. 按下電源開關或復位按鈕時,觀察各指示燈是否正常閃亮;
B. 風扇(電源的和CPU的等)的工作情況,不應有不動作或只動作一下即停止的現象;
C. 注意傾聽風扇、驅動器等的電機是否有正常的運轉聲音或聲音是否過大;
D. 主機能加電,但無顯示,應傾聽主機能否正常自檢(即有自檢完成的鳴叫聲,且硬盤燈能不斷閃爍)若有,先檢查顯示系統是否有故障,否則檢查主機問題;
E. 對於開機噪音大的問題,應分辨清噪音大的部位,一般情況下,噪音大的部件有風扇、硬盤、光驅和軟驅動機械部件。對於風扇,應通過除塵來檢查,如果噪音減小,可在風扇軸處滴一些鐘錶油,以加強潤滑。
3、 故障判斷要點
1) 檢查主機電源:
A. 主機電源在不接負載時,將電源到主板的插頭中綠線與黑線直接短接,看能否加電,並用萬用表檢查是否有電壓輸出;
B. 用萬用表檢查輸出的各路電壓值是否在規格允許的範圍內;
C. 在接有負載的情況下,用萬用表檢查輸出電源的波動範圍是否在超出允許範圍;
D. 對於電源一加電,只動作一下即停止工作的情況,應首先判斷電源空載或接在其它機器上是否能正常工作(即檢查上面提到的三點);
E. 如果電腦的供電不是直接從市電來,而是通過穩壓設備獲得,要注意用戶所用的穩壓設備是否完好、或是否與我們的產品的電源兼容。
2) 在開機無顯時,用POST卡檢查硬件最小系統中的部件是否正常
A. 查看POST顯示的代碼是否為正常值(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中的代碼定義);
B. 對於POST卡所顯示的代碼,應檢查與之相關的所有部件。如顯示的代碼與內存有關,就應檢查主板和內存;
C. 傾聽在硬件最小系統下,有無報警聲音,若無檢查的重點應在最小系統中的部件上;
D. 檢查中還應注意的是,當硬件最小系統有報警聲時,要求插入無故障的內存和顯示卡(集成顯示卡除外),若此時沒有報警音,且有顯示或自檢完成的聲音,證明硬件最小系統中的部件基本無故障,否則,應主要檢查主板;
E. 在準備更換CPU來檢查時,應先使用CPU負載,檢查主板的供電電壓是否在允許範圍內,在電壓正常的情況下才可進行CPU更換xx作。如果超出範圍,直接更換主板。CPU電壓允許值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
3) 部件的檢查:
A. 如果硬件最小系統中的部件經POST卡檢查正常後,要逐步加入其它的板卡及設備,以檢查其中哪個部件或設備有問題;
B. 對於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加電故障的部件,應檢查部件的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太合適,這可通過去掉後檔板檢查。
4) BIOS設置檢查:
A. 通過清CM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B. BIOS中的設置是否與實際的配置不相符(如:磁盤參數、內存類型、CPU參數、顯示類型、溫度設置等);
C. 根據需要更新BI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5) 其它方面的檢查:
A. 在接有漏電保護器的環境中,一定要先檢查市電插座上的接線是否正確(即按左零右火,上地的連接方法;零地線不可短接;零線不能懸空),再檢查漏電保護器是否正確地接在火線上、容量是否過小,接著檢查在一路市電線路上所接的設備的數量(特別是電腦的數量——在漏電保護器的動作電流為30mA時,應可接16~20台電腦),最後檢查整機設備中有無漏電或漏電流過大的現象;
B. 檢查用戶環境中有無地線。在無地線的環境中,觸摸主機的金屬部分,會有麻手的感覺。這時,如果接地後,機器可正常運行,且麻手現象消失,則屬正常現象,不是故障;
C. 對於不能進BIOS,或不能刷新BIOS的情況,可先考慮主板的故障;
D. 對於反覆重啟或關機的情況,除注意市電的環境(如插頭是否插好等)外,要注意電源或主板是否有故障;
E. 系統中是否加載有第三方的開關機控制軟件,有應予以卸載。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一)。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雙子恆星6C/766的機器,主板是精英P6SEP-ME V2.2D,當內存不插在DIMM1時,開機無顯示,但機器不報警。
解決方案:經測試,當DIMM1上不插內存時,即使DIMM2、DIMM3都插上內存,開機也是無顯。當DIMM1插上內存時,不管DIMM2、DIMM3上是否插有內存,開機正常。
查詢早期的週報得知,此問題是由於此機型集成的顯卡使用的顯存是共享物理內存的,而顯存所要求的物理內存是要從插在DIMM1上內存中取得,當DIMM1上沒有插內存時,集成顯卡無法從物理內存中取得顯存,故用戶開機時無顯。

案例二:
問題描述:每次計算機開機自檢時,系統總會在顯示512K Cache的地方停止運行了,是什麼原因?
解決方案:首先既然在顯示緩存處死機,必然是該處或其後的部分有問題。記得平常開機,此項顯示完後就輪到硬盤啟動xx作系統了。因此,可以斷定不是高速緩存的問題,就是硬盤的故障。取下硬盤安裝到別的電腦上,證實硬盤是好的。這是檢查計算機故障最常用的辦法——替換排除法。
現在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速緩存上,進入CMOS設置,禁止L2 Cache,存盤退出,重啟機器,電腦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可以斷定是L2 Cache的問題。
觸摸主板上的高速緩存芯片,發現有些芯片很熱,估計就是這兒的問題。再次確認問題所在沒錯。
觸類旁通:若發現機器總死機,可運行一會後,用手觸摸主板上的高速緩存芯片,發現燙手,就可在Cmos中關閉二級緩存,發現是否死機,最後定義故障所在。

案例三:
問題描述:用戶使用T啟天2600 P4 1.6G 12840DSF(特5409)計算機,開機無顯示,用戶現在咨詢如何解決?
解決方案:檢查用戶的環境,發現用戶機隨機附帶兩塊顯卡——主板集成一個顯卡另外還有一塊單獨的TNT2 M64 32M顯卡,有些客戶在剛剛購買電腦時由於對電腦不太熟悉,將顯示器信號線接到了主板集成的顯卡接頭上,這樣會導致開機無顯,但是此時主機工作正常。
遇到用戶報修開機無顯或顯示器故障,請提示客戶檢查環境,若有不正確,提示更正後,問題即可解決。

電腦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5

第二章 啟動與關閉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與啟動、關閉過程有關的故障。啟動是指從自檢完畢到進入xx作系統應用界面這一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關閉系統是指從點擊關閉按扭後到電源斷開之間的所有過程。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啟動過程中死機、報錯、黑屏、反覆重啟等;
2、 啟動過程中報某個文件錯誤;
3、 啟動過程中,總是執行一些不應該的xx作(如總是磁盤掃瞄、啟動一個不正常的應用程序等);
4、 只能以安全模式或命令行模式啟動;
5、 登錄時失敗、報錯或死機;
6、 關閉xx作系統時死機或報錯。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BIOS設置、啟動文件、設備驅動程序、xx作系統/應用程序配置文件;電源、磁盤及磁盤驅動器、主板、信號線、CPU、內存、可能的其它板卡。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磁盤數據線;
2) 萬用表;
3) 查毒軟件。
2、 環境檢查
1) 機器周邊及外觀檢查:
A. 市電連接是否牢傷心,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
B. 主機硬盤指示燈是否正確閃亮,不應有不亮或常亮的現象;
C. 觀察系統是否有異味,元器件的溫度是否偏高;
D. 觀察CPU風扇的轉速是否不夠,或是否過慢或不穩定;
E. 傾聽驅動器工作時是否有異響。
2) 驅動器連接檢查:
A. 驅動器的電源連接是否正確、牢傷心。驅動器上的電源連接插座是否有虛接的現象;
B. 驅動器上的跳線設置是否與驅動器連接在電纜上的位置相符;
C. 驅動器數據電纜是否接錯或漏接,規格是否與驅動器的技術規格相符(如:支持DMA66的驅動器,必須使用80芯數據電纜);
D. 驅動器數據電纜是否有故障(如露出芯線、有死彎或硬痕等),除可通過觀察來判斷外,也可通過更換一根數據電纜來檢查;
E. 驅動器是否通過其它板卡連接到系統上,或通過其它板卡(如硬盤保護卡,雙網隔離卡等)來控制。
3) 檢查其它部件的安裝:
A. 通過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內存),檢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應該先做除塵和清潔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應檢查部件安裝時,是否過松、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合適、插座太緊,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擠出;
B. 檢查CPU風扇與CPU是否接觸良好。最好重新安裝一次。
4) 顯示的內容的觀察:要注意屏幕報錯的內容、死機的位置,以確定故障可能發生的部位。
3、 故障判斷要點
1) 充分地與用戶溝通,瞭解出現不能啟動的過程及用戶的xx作;
2) BIOS設置檢查:
A. 是否為剛更換完不同型號的硬件。如果主板BIOS支持BOOTEasy功能或BIOS防寫開關打開,則建議將其關閉,待完成一次完整啟動後,再開啟;
B. 是否添加了新硬件。這時應先去除添加的硬件,看故障是否消失,若是,檢查添加的硬件是否有故障,或系統中的設置是否正確(通過對比新硬件的使用手冊檢查);
C. 檢查BIOS中的設置,如:啟動順序、啟動磁盤的設備參數等。建議通過清CMOS來恢復;
D. 檢查是否由於BIOS問題(包括設置及功能)引起xx作系統不能正常啟動或關閉,可償試將Windows目錄下的BIOS.vxd(或VPBIOSD.vxd)改名為BIOS.old,然後重啟,或關閉,若故障消失,則通過修改BIOS設備或更新BIOS來解決,否則與BIOS無關。注意測試完成以後,一定要將其改回原來的名字(註:除Windows 98外,其它xx作系統無此文件);
E.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應考慮升級BIOS來檢查。如:對於在第一次開機啟動後,某些應用或設備不能工作的情況,除檢查設備本身的問題外,就可考慮更新BIOS來解決。
以下檢查應在軟件最小系統下進行。
3) 磁盤邏輯檢查:
A. 根據啟動過程中的錯誤提示,相應地檢查磁盤上的分區是否正確、分區是否激活、是否格式化;
B. 直接檢查硬盤是否已分區、格式化;
C. 加入一個其它無故障的驅動器(如軟驅或光驅)來檢查能否從其它驅動器中啟動(若使用軟驅,最好使用希捷的檢測軟盤啟動)。若能,進行第3)、4)步的檢查,否則進行第5)步的檢查;接著、分區是否激活、有無壞道等;
D. 硬盤上的啟動分區是否已激活,其上是否有啟動時所用的啟動文件或命令;
E. 檢查硬盤驅動器上的啟動分區是否可訪問,若不能,用相應廠商的磁盤檢測程序檢查硬盤是否有故障。有故障,更換硬盤;在無故障的情況下,通過初始化硬盤來檢測,若故障依然存在,更換硬盤;
F. 在用其它驅動器也不能啟動時,先將硬盤驅動器去除,看是否可啟動,若仍不能,應對軟件最小系統中的部件進行逐一檢查,包括硬盤驅動器和磁盤傳輸的公共部件——磁盤接口、電源、內存等。若可啟動了,最好對硬盤進行一次初始化xx作,若故障不消失,則再更換硬盤;
G. 如果要對硬盤進行初始化xx作,但用戶存有有用數據,建議用戶找數據修復公司解決。
4) xx作系統配置檢查:
A. 對於出現文件錯誤的提示,應按照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相應軟件調試方法來修復文件;
B. 在不能啟動的情況,建議進行一次「選擇上一次啟動」或用scanreg.exe恢復註冊表到前期備份的註冊表的方法檢查故障是否能夠消除;
C. 檢查系統中有無第三方程序在運行,或系統中不當的設置或設備驅動引起啟動不正常。在這裡特別要注意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應屏蔽這兩個文件,檢查啟動故障是否消失;
D. 檢查啟動設置、啟動組中的項、註冊表中的鍵值等,是否加載了不必要的程序;
E. 檢查是否存在病毒。要求在一個系統中,只能安裝一個防病毒軟件;
F. 必要時,通過一鍵恢復、恢復安裝等方法,檢查啟動方面的故障;
G. 當啟動中顯示不正常時(如黑屏、花屏等),應按顯示類故障的判斷方法進行檢查,但首先要注意顯示設備的驅動程序是否正常、顯示設置是否正確,最好將顯示改變到標準的VGA方式檢查。
5) 硬件部件檢查:
A. 如果啟動的驅動器是通過另外的控制卡連接的,請將驅動器直接連接在缺省的驅動器接口(主板上的);
B. 當在軟件最小系統下啟動正常後,應逐步回復到原始配置狀態,來定位引起不能正常啟動的部件;
C. 要注意檢查電源的供電能力,即輸出電壓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波動範圍是否超出允許的範圍(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
D. 驅動器的檢查,可參考磁盤類故障的判斷方法進行;
E. 硬件方面的考慮,應從內存開始考慮:使用內存檢測程序進行判斷內存部分是否有故障,內存安裝的位置,應從第一個內存槽開始安裝,對於安裝的多條內存檢查內存規格是否一致、兼容等。有關內存規格請參閱附錄二的相關部分。
6) 對於不能正常關機的現象,應從下列幾個方面檢查:
A. 在命令提示符下查看BOOTLOG.TXT文件(在根目錄下)。此文件是開機註冊文件,它裡面記錄了系統工作時失敗的記錄,保存一份系統正常工作時的記錄,與出問題後的記錄相比較,找出有問題的驅動程序,在WIN.INI SYSTEM.INI 中找到該驅動對應的選項,或在註冊表中找到相關聯的對應鍵值,更改或升級該驅動程序,有可能將問題解決;
B. 升級BIOS到最新版本,注意CMOS的設置(特別是APM、USB、IRQ等);
C. 檢查是否有一些系統的文件損壞或未安裝(參閱附錄二之(三)的相關內容)
D. 應用程序引起的問題,關閉啟動組中的應用程序,檢查關機時的聲音程序是否損壞;
E. 檢查是否有某個設備引起無法正常關機,比如網卡、聲卡,可通過更新驅動或更換硬件來檢查;
F. 通過安裝補丁程序或升級xx作系統進行檢查;
G. 對於Windows 98SE系統的關機問題,請參閱附錄二之(三)。其中的一引起論述對於其它Windows系統也有幫助。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二)。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客戶計算機安裝WIN 2000 PROFESSIONALxx作系統,每次啟動均藍屏,報MEMORY ERROR。
解決方案:到達客戶處,故障復現,向客戶瞭解情況,客戶反映發生故障前曾經安裝過一根內存條,之後發生此類故障。關機後拔下內存條,重新開機,仍舊藍屏,但是不再報MEMORY ERROR。考慮到WIN 2000對硬件要求較高,而且故障是在加裝內存後出現的故障,基本可以斷定機器的原配硬件和軟件系統沒有問題。再次重新啟動計算機,開機時按下F8鍵,選擇進入「VGA模式」,此次計算機能夠正常啟動,並且登陸正常。在進行了一次正常登陸後,重新啟動到標準模式,計算機啟動正常,至此,故障排除。
案例二:
問題描述:客戶機器被運行一段惡意程序,導致每次啟動後均出現一個對話框,且該對話框無法關閉,只能強制結束,客戶機器有重要程序,不願意重新安裝xx作系統。
解決方案:首先懷疑是否是病毒,運行常用殺毒軟件均不能查殺。在「開始」--「運行」中輸入「MSCONFIG」,但是在「啟動」組中仍然不能找到該程序。運行「SCANREG」,將註冊表恢復到最老的版本故障依舊。最後只好手工編輯註冊表,運行「REGEDIT」,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對應的程序文件名,刪除對應的鍵值後,重新啟動,故障排除。(註:建議在更改註冊表前,使用註冊表編輯器的「導出」功能進行註冊表備份。)

電腦故障維修判斷指導大全6

第三章 磁盤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這裡所指的磁盤類故障表示兩個方面:一是硬盤、光驅、軟驅及其介質等引起的故障;另一是影響對硬盤、光驅、軟驅訪問的部件(如主板、內存等)引起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 硬盤驅動器
1) 硬盤有異常聲響,噪音較大;
2) BIOS中不能正確地識別硬盤、硬盤指示燈常亮或不亮、硬盤干擾其它驅動器的工作等;
3) 不能分區或格式化、硬盤容量不正確、硬盤有壞道、數據損失等;
4) 邏輯驅動器盤符丟失或被更改、訪問硬盤時報錯;
5) 硬盤數據的保護故障;
6) 第三方軟件造成硬盤故障;
7) 硬盤保護卡引起的故障。
2、 軟盤驅動器
1) 軟驅指示燈不亮或常亮、軟驅讀盤聲音大;
2) 軟驅劃盤、軟盤不能彈出或插入等;
3) 軟盤不能被格式化、軟驅不讀盤、軟驅干擾其它驅動器或設備或應用的正常工作等;
4) 在一個軟驅中寫的文件不能在另一個軟驅中讀出;
5) 軟驅盤符丟失或被更改、訪問軟驅時報錯;
6) 軟驅安裝不到位。
3、 光盤驅動器
1) 光驅噪音較大、光驅劃盤、光驅托盤不能彈出或關閉、光驅讀盤能力差等;
2) 光驅盤符丟失或被更改、系統檢測不到光驅等;
3) 訪問光驅時死機或報錯等;
4) 光盤介質造成光驅不能正常工作。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硬盤、光驅、軟驅及其它們的設置,主板上的磁盤接口、電源、信號線。
四、判斷要點/順序
1、 維修前的準備
1) 磁盤數據線;
2) 相應的磁盤檢測軟件;
3) 查毒軟件等。
2、 硬盤驅動器
1) 環境檢查
A. 檢查硬盤連接:
a) 硬盤上的ID跳線是否正確,它應與連接在線纜上的位置匹配;
連接硬盤的數據線是否接錯或接反;
c) 硬盤連接線是否有破損或硬折痕。可通過更換連接線檢查;
d) 硬盤連接線類型是否與硬盤的技術規格要求相符;
e) 硬盤電源是否已正確連接,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
B. 硬盤外觀檢查:
a) 硬盤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及斷裂缺損等現象;
硬盤電源插座之接針是否有虛焊或脫焊現象;
c) 加電後,硬盤自檢時指示燈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時指示燈是否能正常閃亮;
d) 加電後,要傾聽硬盤驅動器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不應有異常的聲響及過大的噪音。
C. 硬盤的供電檢查:
a) 供電電壓是否在允許範圍內,波動範圍是否在允許的範圍內等。
2) 故障判斷要點
A. 建議在軟件最小系統下進行檢查,並判斷故障現象是否消失。這樣做可排除由於其它驅動器或部件對硬盤訪問的影響。
B. 參數與設置檢查:
a) 硬盤能否被系統正確識別,識別到的硬盤參數是否正確;BIOS中對IDE通道的傳輸模式設置是否正確(最好設為「自動」);
顯示的硬盤容量是否與實際相符、格式化容量是否與實際相符(注意,一般標稱容量是按1000為單位標注的,而BIOS中及格式化後的容量是按1024為單位顯示的,二者之間有3%~5%的差距。另格式化後的容量一般會小於BIOS中顯示的容量)。硬盤的容量根據系統所提供的功能(如帶有一鍵恢復),應比實際容量小很多,縮小的值請參看用戶手冊中的相關說明;
c) 檢查當前主板的技術規格是否支持所用硬盤的技術規格,如:對於大於8GB硬盤的支持、對高傳輸速率的支持等;
C. 硬盤邏輯結構檢查:參考啟動類故障判斷要點中的相關部分。
a) 檢查磁盤上的分區是否正常、分區是否激活、是否格式化、系統文件是否存在或完整;
對於不能分區、格式化xx作的硬盤,在無病毒的情況下,應更換硬盤。更換仍無效的,應檢查軟件最小系統下的硬件部件是否有故障;
c) 必要時進行修復或初始化xx作,或完全重新安裝xx作系統;
D. 系統環境與設置檢查:參考啟動類故障判斷要點中的相關部分。
a) 注意檢查系統中是否存在病毒,特別是引導型病毒(如用查KV3000 /K命令,或用MEM.EXE命令等進行檢查);
認真檢查在xx作系統中有無第三方磁盤管理軟件在運行;設備管理器中對IDE通道的設置是否恰當;
c) 是否開啟了不恰當的服務。在這裡要注意的是,ATA驅動在有些應用下可能會出現異常,建議將其卸載後查看異常現象是否消失;
E. 硬盤性能檢查:
a) 當加電後,如果硬盤聲音異常、根本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時,應檢查一下電源是否有問題、數據線是否有故障、BIOS設置是否正確等,然後再考慮硬盤本身是否有故障;
應使用相應硬盤廠商提供的硬盤檢測程序檢查硬盤是否有壞道或其它可能的故障;
F. 對於關於硬盤保護卡所引起的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a) 安裝硬盤保護卡,應注意將CMOS中的病毒警告關閉、將CMOS中的映射地址設為不使用(disable)、將CMOS中的第一啟動設備為設為LAN;光驅和硬盤應接在不同的IDE數據線上。
如果忘記的硬盤保護卡的管理員密碼,對於1.0版ALT+133,ALT+144,ALT+155,彈出10組數(必須用小鍵盤),對於3.0版,在管理員密碼處輸入ENPQ,得到一組數據,然後撥打800,來得到密碼;
c) 裝有硬盤保護卡的機器,開機出現紅屏現象,應使用專用的工具程序解決。方法請參閱相關的《技術工程信息通報》;
d) 對於在某個引導盤下,看不到某些數據盤的情況,要檢查:這些數據盤是否為該引導盤專屬的數據盤;分區類型是否為引導盤的xx作系統所識別;在大於8GB的硬盤上,在8GB之後是否建立了屬於該引導盤的FAT16分區(當然引導盤支持FAT16文件系統);該引導盤的專屬分區是否多於3 個;
e) 硬盤保護卡不起保護功能,要檢查用戶是否關閉了硬盤保護功能,要啟用硬盤保護功能,可在進入系統前按一下F4來啟用(事先應已安裝過),如果不行,可重新插拔一下硬盤保護卡。在Windows下,則應檢查其驅動軟件是否已安裝;
f) 當啟有了硬盤保護功能後,硬盤上原來的系統不被保留,應詢部用戶原系統是否是用第三方軟件進行的分區。目前硬盤保護卡只能保護用xx作系統自帶的FDISK進行分區的系統;
g) 在硬盤保護模式為每次還原,如果由於未正常關機,而出現多次提示進行磁盤掃瞄,應在管理員模式下,在Msdos.sys文件中加入autoscan=0的項;
h) 對於在使用者模式下,出現亂碼的現象,需在管理員模式下運行升級盤中的SETUP.EXE;
3、 軟盤驅動器
1) 環境檢查
A. 軟驅的在一定情況下,類似於硬盤的檢查方法。
B. 檢查軟驅的連接:
a) 連接電纜安裝是否正確,不應有插錯或插反的現象;
軟驅連接的位置,應與BIOS中設置的值相符;
c) 軟驅的電源連接是否正確。
C. 軟驅外觀檢查
a) 軟驅中是否有異物;
電路板上及其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異味等現象。
D. 所使用的軟盤介質的質量是否太差;
2) 故障判斷要點
A. 軟驅的檢查,應在軟件最小系統中加入軟驅,或去掉硬盤後進行檢查判斷。且在必要時,移出機箱外檢查;
B. 類似硬盤驅動器的檢查。但要注意:BIOS中對軟驅是否可讀寫的設置是否為允許或禁止;
C. 檢查軟驅的讀、寫能力,一方面是自身讀寫能力的檢查,另一方面是軟盤的互換讀寫能力的檢查,即在可能有故障的軟驅中寫過的軟盤能否在另一正常的軟驅中讀出。如果不能,更換軟驅;
D. 軟盤是最易感染病毒的介質,因此的檢查中,一定要注意對病毒的檢查。
4、 光盤驅動器
1) 環境檢查
A. 檢查光驅連接:
a) 光驅上的ID跳線是否正確,它應與連接在線纜上的位置匹配;
連接光驅的數據線是否接錯或接反;
c) 光驅連接線是否有破損或硬折痕。可通過更換連接線檢查;
d) 光驅連接線類型是否與光驅的技術規格要求相符;
e) 光驅電源是否已正確連接,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
B. 光驅外觀檢查:
光驅電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變形、變色,及斷裂缺損等現象;
c) 光驅電源插座之接針是否有虛焊或脫焊現象;
d) 加電後,光驅自檢時指示燈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時指示燈是否能正常閃亮;
e) 加電後,要傾聽光驅驅動器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不應有異常的聲響及過大的噪音。
2) 故障判斷要點
A. 光驅的檢查,應用光驅替換軟件最小系統中的硬盤進行檢查判斷。且在必要時,移出機箱外檢查。檢查時,用一可啟動的光盤來啟動,以初步檢查光驅的故障。如不能正常讀取,則在軟件最小系統中檢查。最先考察的是光驅;
B. 類似硬盤驅動器的檢查方法;
C. 光驅性能檢查:
a) 對於讀盤能力差的故障,先考慮防病毒軟件的影響,然後用隨機光盤進行檢測,如故障復現,更換維修,否則根據用戶的需要及所見的故障進行相應的處理;
必要時,通過刷新光驅的formware檢查不驅的故障現象是否消失(如由於光驅中放入了一張CD光盤,導致系統第一次啟動時,光驅工作不正常,就可償試此方法);
D. xx作系統中配置檢查:
a) 在xx作系統下的應用軟件能否支持當前所用光驅的技術規格;
設備管理器中的設置是否正確,IDE通道的設置是否正確。必要時卸載光驅驅動重啟,以便讓xx作系統重新識別。